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总结这些经验目的就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刘铁明 《探索》2005,1(2):10-13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的堆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相结合”和“涵化”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两种常见解释模式。“相结合”模式有着权威的理论论据和广泛的认可度,能够比较好地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素、结构和方法;“涵化”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揭示其文化意义。但两种模式也各有不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今天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深入探索中发现的疑问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甚至可能误导一些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能统而论之,而应当指出它们中的哪一个需要中国化,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不同的。就中国化而言,其具体内涵体现在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等内容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实事求是也是“事是求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重建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构建中国的大众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清除所谓“官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批判经验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民族意识与世界视野相交融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金春明 《新视野》2004,1(1):8-11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而其中最具根本性的,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是他创造性地开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同时,改革开放的新发展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三个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每一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三个结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相结合"和"涵化"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两种常见解释模式."相结合"模式有着权威的理论论据和广泛的认可度,能够比较好地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素、结构和方法;"涵化"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揭示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属性上的相通性,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成为可能。以此为视角,在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新社会理想观念和吸收民间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的研究是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探究,更能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这一时期"中国化"思潮的发展,而"中国化"思潮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重要语境。目前学界虽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中国化"的含义、研究范畴与实践段限以及"中国化"思潮的定性这些基本问题缺乏必要的界定与认识。这一选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当下中西文化之争的历史回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远  李荣海 《求实》2016,(8):4-12
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毛泽东的最伟大贡献,即是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就其发展途径、方法、价值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塑造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历史生动性和规律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包括: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运行规律;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规律;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连续性规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规律。当前,理论研究要改变落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状况,必须进行深刻的自省:研究重心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移;思维方法要凸显建设性思维;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位置有充分自信。  相似文献   

16.
姜喜咏 《唯实》2009,(8):5-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自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性地将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优良传统文化的互化、融合与共生的辩证和谐;必须处理好“化”马克思主义与“化”现代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对“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已有一些论述,但是鲜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进行探讨。实际上,“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路、思想实质、理论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深化对“中国梦”理论意义的认识,是学界进一步从整体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去理解“中国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重要内涵在今天并没有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普遍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刘金田 《求是》2012,(19):59-60
中国道路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热议的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从何而来?如何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对这些问题,人们尚未达成共识,还有不少模糊认识。有鉴于此,中央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从逻辑结构看,始终贯穿着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