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提倡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那么在孔子看来,"和为贵"何以维系?"和而不同"何以可能?人际间如何把握"和为贵"才能"和谐"呢?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又为当下的我们求得"共赢"的共同发展给出了怎样的启示?本文将对此做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面对纷至沓来的环境法称谓,作为对本门学科的初学者或许会百思不得其解,以至提出环境法是否是法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学科称谓及它的体系到底有怎么样的联系等等。本文认为正确地定位环境法学科称谓已成为推动本门学科繁荣与发展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3.
法律术语翻译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法律文化语境。法律文化语境包含诸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有法系、法律部门和法律解释的价值取向等。法律文化冲突常常表现为:术语代表的概念或制度在另一文化中无对等语;术语语言表层相同或者相似,而概念内涵相异或者相反。应对冲突的策略是:语言表层相似但内涵不同的,可以创造新词或者"套用"加注释;找不到对等语的,需要剥离概念核心内涵,再在译入语中进行创造性表达,并确保两种文本的读者反应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西方外显的自我表现意识在中国文化氛围下的人际交互过程中难以被接受,这就使研究中国情境下的人际交互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心理的塑造作为分析的基点,提出了以“含而不露”为自我表现的基本要求,并就其与他人认可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分析了传统文化背景下人际互动的循环往复感应过程,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以“不报而报”、“居上先施”、“强恕而行”为特征的互动感应原则,并从“因果互存”、“感应同质”、“应感放大”、“感应时效”四个维度总结了互动感应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研究人际交互规律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监狱的508名男性服刑人员的希望特质、社会适应及人际信任现状进行研究,并将希望划分为出监前的希望、出监时的希望及出监后的希望三个维度,将社会适应划分为回归社会前准备、遵守规则、人际适应及工作适应四个维度,探讨希望在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重新犯罪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一是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希望呈显著的负相关;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服刑人员希望与社会适应相关不显著。二是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维度在人际信任与工作适应维度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维度在人际信任与人际适应维度的关系间同样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重新犯罪在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与工作适应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教师的称谓经历了师、教员(教习)、人民教师的变迁.这种称谓的变化,并不只是不同时代对于大学教师称呼的简单改变,而且体现了国家对于大学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规定以及教师自身对于职业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从而也影响到大学知识人知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赵文兵 《中国公证》2010,(11):26-28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及相异的民族精神,这是文明多元化的根源,人类社会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相应地,理想的法应该是一种非常有张力的法,一种能包容各种合理文化的法。因此,当国家制定继承法时。就必须遵循一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人们心中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8.
政府合法性一直是政治学者所关注的领域。许多政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合法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政府合法性进行进一步探讨,指出政治心理是政府合法性的前提条件,政治思想是政府合法性的思想基础,政治社会化是政府合法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战略资源,在国际上受到与日俱增的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与制度高度.从实践效果上看,不仅有效地起到了保护文化的特质传承,同时也对国家建设、提升国家实力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影响.中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点提到了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视角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探讨一些法律层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点个人的观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姜顶  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5):307-308,323
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是法律翻译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之一。各路学者对法律术语及其翻译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大多关注具体术语间的对比和分析,而没有从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做出全面的分析和阐释。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对法律术语翻译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出版业发行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而国内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的情况,如何做到促进出版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制定的一系列出版产业政策有利地维护了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英译需要规范统一术语译名.法律术语英译涉及多种因素,本文就影响中国法律术语英译的三个重要因素:法律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术语翻译规律作出分析,旨在对法律术语的统一与规范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宗教的文化渊源看当代邪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作为一种化形式,在人类社会与体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传统价值与历史地位。宗教同科学的历史关系并非绝对对立。当代邪教的产生有其一定的时代与背景。从宗教在历史上的化表现分析,现代明发展这一先天环境的我,决定其必然具有反科学反政府反社会的根本特征,尚不具备传统宗教在化上的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论文发表以及学术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文体学发展日益完备。本文从现代文体学角度,论证了文体学与翻译的关系,接着分析了摘要的文体特点,然后通过发现的国内期刊中论文的英文摘要的错误,从翻译理论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指导摘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界和文论界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研究浪潮,把后现代时期的一切边缘话语统统纳入其保护伞之下。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时期,对于翻译研究这门长期以来被压抑在学术理论话语"边缘"地带的"亚学科"如何把握,是我们需要重视并予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8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刚刚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80后与90后一起成为了"敢于担当的一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作为一个被长期异化的群体,80后现象形成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作为即将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一代人,80后怎样回归社会-80后的回归又意味着什么-80后现象的形成和80后的回归也是中国人社会化性格的一种映射。本文将从80后的特征、80后现象形成的原因和80后现象的回归三个角度行文,阐释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类型角度谈中国法律史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中国法律史的主流模式是“王朝更替”模式 ,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知识体系的特殊性 ,而更有可能是迎合了与中国“异质”的西方法律知识体系的特征。这就需要寻找真正与中国法律史的特征相契合的叙述模式。根据中国法律史的演进历程和传统法律的类型特征 ,从“社会类型”和“文化类型”来重构中国传统法律史的叙述模式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庞敏 《法制与社会》2012,(34):150-151
诚信滑坡的现象已逐步蔓延到司法领域。在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探寻中,从传统诚信文化中寻求资源、从本土特色文化中寻求结合,从中西方诚信的比较中寻求借鉴,从征信体系的完善中寻求切实举措,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以诚信建设作为司法公信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鹤 《法制与社会》2011,(24):193-194
随着我们逐渐走进“险社会”,政府面临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且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突发性事件的制胜法宝,但是目前我国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政府作为主导者没有充分调动市场和第三方的积极性,使得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成效不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流动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现代社会存在着的一个普遍现象。当然,社会流动是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现实载体和鲜活样本,是正在变迁着的一个片段。流动不是无意义的,流动着的不仅是人口,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包括"草根文化"。无论是在流动的启动还是流动中的经历,都渗透着文化观念的变迁,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模式取向。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农村社会流动与"草根文化"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进行浅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流动与社会文化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