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2.
一、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是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抓住与国情和时代紧密相关的本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条件,才能对症下药,实行有效的法律控制,从而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分析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目标日趋货币化。干部把权力商品化,极少数领导"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腐败不再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实物的贪占,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追逐。"有权就有了一切","有钱就有了一切",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交汇浊流。弄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它指明反腐败的主要倾向。在现阶段,腐败行为的主体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掌握一定权力并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的人。由此,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指向应  相似文献   

3.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经验之一,推进此项工作的科学化需要构建其逻辑进路。基于对腐败源头和防治关键点的分析,本文初步构建出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的逻辑进路:包括分制权力、限定权力、监督权力和公开权力。相应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可统统归为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权力分解制度建设、权力规范制度建设、权力监督制度建设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使权力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权力的运行更加合法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所采取的四风建设,权力下放、巡视组制度等一系列权力控制与反腐败手段有效控制了权力的任性使用和贪污腐败现象,但是想要彻底铲除腐败的根基,杜绝权力滥用问题,还任重道远。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权力公有、心存敬畏才是民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5.
尼日利亚政府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天旺 《青年论坛》2001,2(4):56-57
尼日利亚政府为了优化行政管理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与责任感,增强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性而全盘照搬了西方"三权分立"的行政模式,但其效果却是腐败行为层出不穷,这就提出一个"如何将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入本国行政改革及反腐败工作的实际中来"的问题.每个国家公共服务中的腐败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腐败就其本质和产生的根源来说是一样的,它是由公共权力的稀缺性与权威性所造成的,它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在中国,反腐败工作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解决这一滞后性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在严明法制的同时,一定要树立"防腐败重于反腐败、以防为主、治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程序是指党的反腐败机构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按照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规定的时限和顺序,并按照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规定的方式和关系进行的反腐败行为过程,由主体性要素、对象性要素、内容性要素、依据性要素和程序性要素构成。党的反腐败程序法治化意味着党依法行使反腐败权力,保护党员合法权利,并在加强打击腐败的同时坚持程序正义。目前,党的反腐败程序已经契合法治思路并取得诸多成功经验,但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以待解决。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根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现实需要,党的反腐败程序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程序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其与刑事司法程序制度的协调和衔接,强化对党反腐程序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7.
于升 《前沿》2012,(6):20-22
腐败在政治学语境中的根本特征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其产生有主客观原因。反腐败与维护市场经济制度基于为公共权力的非市场化与市场化之分,且两者实现价值互通与互动。在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我国反腐败工作存在不足,应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并寓反腐败工作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公共权力非规范化运作负面效应的腐败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腐败被称为席卷全球的"黑色浪潮".为此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打击腐败,并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新加坡在反腐败方面的制度和经验,使我们能够从中受到启示,移植和借鉴新加坡先进的反腐败经验,完善我国的反腐败制度,进而为我国统一的<反腐败立法>的出台,提供有益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9.
公开化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吉龙华,安树昆公开化是一个政治概念。广义讲,有政治权力的地方就可能产生腐败。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是利用公共权力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谋取权力,从而利用权力掠夺有限的资源“发财致富”尤为猖獗...  相似文献   

10.
曹红蕾 《创造》2013,(1):23
"反腐败进入高峰期" 经济发展,大国崛起,利益的诱惑、权力失控、"家长制"复活和法制的滞后,使得腐败孳生有了土壤.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开始从"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向"资本存量领域的腐败",也就是向"权力资本腐败"的演变;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农村的圈地运动中的腐败""城市拆迁运动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股市黑金操作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腐败",腐败的面大、量大、范畴广、"层次高"、危害严重,使得"反腐败"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腐败因此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课题.而且,绝大多数国家都试图通过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规制度体系,建立权力制约机制来实现反腐败的目标.然而,世界各国反腐败努力的结果并不相同,许多国家在做了多年的努力之后,腐败依然严重.为什么同样的反腐败努力,却不能取得相同的成果呢?如果我们认识到,任何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具体的执行条件,还需要相应的基础性条件,就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经济发展水平恰恰是廉政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法治化法治是消除腐败的真正治本之策,这已经是普遍的社会共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问题,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治化,这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将会大大提高权力制约和监督工作的力度,有效防止腐败蔓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生动写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轨道,用制度监督、规范、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而政党是公民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密切的联系,衍生了政党活动领域特有的腐败形式.从德国前总理科尔的献金丑闻到英国工党的卖官鬻爵.政党腐败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在以色列,政党被评估为最腐败的单位.政党腐败不仅严重损害政党的公信力,甚至还会威胁民主政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党腐败已被纳入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框架中,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格、相互制约的源头治腐制度网络,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探索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当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注重治理主源头的制度建设,忽视治理支源头的制度建设引发腐败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最终体现为公共权力的滥用,因而,人们往往把权力称为腐败的主源头。例如,就源头治腐的制度建设而…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斗争正在深入进行,从反映的问题看,腐败渗透到社会许多领域,而作为其核心的权力腐败,则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权力与腐败的关系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少数人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不论以怎样的形式表现,以权谋私都是其本质。在“皇权天授”的私有王权制度中,专制权  相似文献   

17.
惩处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最后环节,在健全反腐败体制和机制的过程中,它起到增加腐败成本,抑制腐败动机的作用,能够为反腐败"治本"赢得时间。从应然的角度分析,作为反腐败"兜底"环节的惩处制度,在惩处对象上应该做到行贿与受贿同科;在惩处类型上应该是政治处罚和经济处罚的有机统一;在惩处效果上它应该能够对腐败分子产生尽可能大的威慑。这是分析反腐败惩处制度运行现状的三个基本维度,也是完善反腐败惩处制度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党的十五大也指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充分显示了法律制度对于反腐败斗争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进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以后,国家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而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正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大敌。反腐败斗争要靠法制进行,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反腐败斗争最终能够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腐败现象是一种超越历史界限 ,超越国家界限的存在。作为权力的滋生物 ,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下 ,凡有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的存在而没有完整的监督和防范体制 ,腐败行为就易于滋生。故控制腐败除了依靠道德和理想的约束外 ,更重要的是反腐败的体制构建。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体制尚不完善 ,必须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 ,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体制。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评估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的成绩,是事关反腐败斗争能否深入、持久、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的大问题。为了克服某些同志把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划等号的误解,本文想就腐败现象与经济犯罪的相异之处作个粗浅的分析。一、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内涵不同从广义上讲,腐败是以权力为轴心的蔓延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的腐化、堕落现象。狭义地讲,腐败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各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掌握的各种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