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现在的制度并不少,但很多制度难以真正实施、执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潜规则。潜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同时它对正式制度的实施、执行起着阻碍甚至对抗作用。增强制度执行力,必须减少潜规则,消除潜规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者从党内潜规则的概念,党内潜规则与反腐败、党内文化建设、党内民主运行、党内显规则的关系,党内潜规则的发展演进的历史趋势等不同角度对党内潜规则进行了研究。对党内潜规则的研究是党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不多,在研究内容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若干前沿问题有:界定党内潜规则的概念,分析其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探究党内潜规则产生的根源及危害;针对党内潜规则在党内不同领域种种表现形式,对如何治理这些领域的党内潜规则提出对策等。  相似文献   

3.
党内潜规则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连芳 《学习论坛》2007,23(9):28-29
党内潜规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研究党内潜规则问题,有助于澄清党员混乱的思想和言行,确立显规则的权威性。从概述党内潜规则的概念入手,进而分析党内潜规则的主要表现、特点、实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有助于制定清除党内潜规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党内潜规则     
《党课》2011,(20):48-48
党内潜规则是指存在于党内的,与党的规章制度相对立的,以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为特征的,被一些党员认可并实际奉行不可名状的非正式规则或制度。党内潜规则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潜规则是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社会各种弊政和落后虚伪的道德因袭积淀,是中国人在进行利益算计与索求时带有取向性的官场内外的约定俗成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7)
正唯物史观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进行认识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认识理论体系,在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推翻和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今天新的形势下,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在思想战线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向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历  相似文献   

6.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9.
需要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和不断的追求,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对需要来源和定义的阐述,揭示出唯物史观需要理论和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内容、特征,从而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立场、角度、途径和方法上,其研究对哲学社会科学起着丰富的作用,也对需要理论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党代表选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选举会议"代表的选举.第二是党代表的提名和正式选举.但在一些地方,"选举会议"代表的选举基本上是按照"潜规则"进行,党代表的提名和正式选举虽然主要是按"显规则"进行,但"潜规则"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潜规则"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潜规则"的存在表明:一些地方党组织与现代执政党的要求还有距离.在推进党内民主的进程上,与广大党员的要求尚不一致,在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方面还需努力."潜规则"存在和运行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损害了党章和党内选举条例的权威性,挫伤了广大党员积极性和信任感,又延误了推进党内民主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发展观,而且是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它在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视域,确定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肯定在实践维度上意识的主导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地位和实现唯物史观研究从实然模式向应然模式的转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运用当时人类学、实证科学的最新成果,通过对人类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的全面系统研究,在未来社会、原始社会以及东方社会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理论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社会形态理论中先前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展开社会批判、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该理论展开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推进。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在与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作斗争、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新现象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结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唯物史观基础的捍卫和对该理论思想成果的巩固上,尤其是凸显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复杂关系和对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和起源的深度挖掘。然而,第二国际理论家们也存在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进行简单化理解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14.
党内生活中的潜规则正在党内大行其道,严重威胁着党的民主法制建设。执政地位赋予的权力、经济转型期利益的博弈构成了党内潜规则滋生和蔓延的政治经济基础,封建道德的残余和西方道德危机的影响助推了潜规则的盛行,领导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缺陷使潜规则难以得到有效制约。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视而不见或极力否认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竺光 《奋斗》2006,(8):40-43
商业贿赂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呈现出泛滥和蔓延之趋势。在许多行业中。商业贿赂已成为“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在各类商业活动中。收受回扣、佣金现象司空见惯,回扣的形式越来越隐蔽.贿赂的技巧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某些领域。如医疗器械、药品、工程项目承包等行业中。贿赂更是明目张胆。且数额巨大,即使是公开招标.也挡不住无孔不入的商业贿赂大军。  相似文献   

16.
李键 《党史文苑》2009,(12):35-37,45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建立在唯物吏观基础上的社会发展观,而且是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它在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视域,确定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肯定在实践维度上意识的主导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地位和实现唯物史观研究从实然模式向应然模式的转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白云 《求实》2003,(Z1):84-8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历史贡献之一,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逐步地走向科学与理性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积极应对。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及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历史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应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既复杂又特殊的一个社会现象即知识分子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作出科学的解释。当然,这对唯物史观也是一个丰富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是科学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温革命导师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教导,探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这方面的经验,对现实工作是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2,(2):45-45
我国首部《反腐倡廉蓝皮书》近日在北京发布,书中对我国目前反腐倡廉的进程和成果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和全景式的描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倡廉建设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李秋芳表示,在我国腐败现象背后,消极腐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家长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封建主义影响仍顽固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形成彼此心照不宣并支配行为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20.
<正>《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与评析》一书是作者张注洪半个世纪以来对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做的历史考察,以及对其成果的评析。该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现代史境外研究状况的评析,并将相关论述汇集成册,清晰地呈现了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真存实的学术历程。该书旨在运用唯物史观对国外近现代史研究进行历史考察和成果评析,力求阐明其研究思想流派的发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