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汪华 《理论月刊》2012,(3):121-125
长期以来,西方对福利国家与市场国家的争论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拨的封闭循环之中。特别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被证明失效,国家职能究竟如何定位,福利的供给究竟采取怎样的机制,成了困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普遍难题。吉登斯以其务实的积极福利理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投资国家"思想,为西方社会自贝弗里奇之后再一次指明了福利体制建设的方向。"社会投资国家"思想,是一种从根本上突破贝弗里奇式消极福利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文炳勋 《湖湘论坛》2005,18(6):59-61
新干预主义经济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辩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新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其基本观点与政策主张是:主张国家调控经济,推崇国家适度干预主义,反对自由放任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公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宣扬“看得见的手”起作用,反对私人垄断,主张建立“混合经济”;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美国主宰世界经济贸易;主张福利社会化,强调福利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和社会来承担。  相似文献   

4.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逻辑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尺度;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实践视角、历史视域及辩证分析方法,是我们透视各种社会思潮实质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理论视野,为我们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4,(4):56-56
<正>不能忽略的是,新加坡有着中西合璧的社会文化。它有75%的人口是华人,母语为华语,承载了较深的儒家文化传统。同时,它有100多年的殖民历史,独立后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学习借鉴西方的科技与管理,长期以来西方文化更为主流。同时,它有独树一帜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自称不养懒人的"非福利国家",不走西方福利国家的道路,因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化语境下的民权是受西方代议制民主影响,同时又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相嫁接,而产生的既不同于西方近代的人权,又不同于西方民主的一个亦中亦西的概念。改良主义的民权话语的涵义主要是"人人有自主之权"。与以个人为本位、以调解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关系为目的的人权相比,改良主义者言说的民权主要以群为基础,以重塑君臣关系为目的;与以解决国家权力合法性问题的民主相比,改良主义者言说的民权则力图将儒家的民本主义与民主相调和。革命主义者所言说的民权同样并非西方意义上的人权,亦非公民权,而是指国民权,人民主权被言说成了"主权在民",即人民作为整体被迅速提升为国家主人,同时人民仍然是需要被政治精英所引导的传统意义上的"民"。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形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福利、社会公平的冲突.但是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福利国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开始反弹.在此背景下,以奥菲、高夫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进行了反思,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福利国家模式与资本主义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福利国家以政治、行政的手段调和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目标之间对立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的纷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20世纪上半叶各种社会思潮大交流、大调整的历史背景下,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中国化的,藉此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的追踪,弥补学术界过多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流"的成果,而忽视对"源"的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社会民主主义由最初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到19世纪末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政党。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活动有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却无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先后经历了有限社会管理、全面社会管理和积极福利国家三大发展阶段,其中福利国家时期的社会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共时性角度来看,现代福利国家的社会管理又可划分为美国模式、西欧模式和北欧模式,且各具特色与亮点。文章重点对现代社会管理的三大模式及其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并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借鉴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雄  杨瑾 《长白学刊》2011,(2):73-77
基于对现有法制的反思和社会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险的立法价值重心逐渐从以给付行为满足生存权的保障转向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社会保险立法的价值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福利"向"工作福利"的重大转变.<社会保险法>在彰显促进就业价值导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当前社会保险立法转变的有...  相似文献   

13.
郇庆治 《人民论坛》2012,(30):71-7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已不再仅仅是欧美西方国家的事情,我们需要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态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人翁"意识与心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首先在欧美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型社会主义思潮或环境政治理论流派,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依据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影响日渐突出的事实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理论分析。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新进展一是对"马克思的生态学"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探索。这方面主要以美国学者为代表。世纪之交,詹  相似文献   

14.
走向“福利社会”?——“福利社会”概念辨析及其蕴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社会"与"福利国家"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界定,导向不同的两种制度安排。对于我们来说,追求"福利社会"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工作关注点由GDP增长转向民生建设,注重社会质量的提升,以增进社会福祉这一目标上  相似文献   

15.
社会民主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产生以来,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先后历经了伯恩施坦主义、福利国家理念、"第三条道路"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理论体系。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代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以及生态环保等问题上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创新。同时,英国工党等西方主要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袁明川 《前沿》2014,(19):74-75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本是同根生,属于同源同宗;然而后来两者分了家,自立门户,各谋发展,也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潮,而经典马克思主义则成为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思想。一直以来二者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对立,两者到底是兄弟还是敌人?在新的世纪能否重新构筑二者的关系,以实现二者的对话和交流,将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考和解决俄国的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发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与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坚持用革命辩证法认识十月革命,强调世界历史发展是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为东方落后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指明前进的方向;坚持用历史辩证法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科学地论证落后国家选择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发展的本质特征,为世界历史时代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新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基础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结构变化中的知识分子;社会基础是"新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体制和苏联模式批判基础上,对新社会制度的探索。深入研究当代国外"新社会主义"思潮的社会主义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思想以马克思所开创的社会组织理念为逻辑起点,经由葛兰西、哈贝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继承和发展,成为颇具现代性价值的科学思想体系。纵观该思想体系建构的全过程,其逻辑生成围绕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等问题展开,从个人主体性、国家代表性、社会历史性等哲学话语中析出基础性的理论观点。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思想的方法论价值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为不同社会形态领域的社会组织问题解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现代性的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实践所带来的影响,吉登斯提出了能动性政治观念以应对新的贫困与社会排斥问题,其操作思路主要体现于积极福利与社会投资型国家两个观念中。源于吉登斯对现代性的认识,其能动性政治观念对“福利国家的现代化”持有一种过于乐观的估计,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但它对我们思考国家与公民社会在社会福利发展中的双重性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