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原 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 川宜宾白花场白杨嘴村。李坤泰又名李 一超,乳名端女儿,字淑宁。20多年后, 她在东北抗日改名赵一曼。赵一曼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 变后,受党组织派遣开展抗日斗争,后 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1936年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5,(10)
<正>赵一曼是我从小就敬仰的女英雄。1905年10月25日,她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的一个小村庄,若是活到现在,整整110岁了。然而,为了反满抗日,为了子孙后代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她在31岁时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赵一曼乳名淑端,学名李坤泰,号为淑宁。"赵一曼"这个名字,是她在东北从事抗日活动时才开始用的。不过,当时在珠河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2,(12):20-20
尚志市赵一曼纪念园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长寿乡一曼村北,当地俗称小北沟。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后,赵一曼在宜昌、南昌、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素材奇缺寻觅难 将赵一曼的事迹拍成影片,是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冯仲云提出的建议. 赵一曼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参加革命后改名李一超.曾赴苏联短暂学习过,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后化名赵一曼.九一八事变后,她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能文能武,机智过人.  相似文献   

5.
正"誓志为国不为家"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白杨嘴村一个李姓地主家庭,是李家九个子女中的小女儿。参加革命后,因为工作需要,李坤泰在不同阶段曾用过李淑宁、李一超、李洁、赵一曼等名字。为了便于表述,以下叙述就使用一个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的名字:赵一曼。8岁时,赵一曼入私塾读书,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功底。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身为大家闺秀的赵一曼受到进步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20,(1):F0003-F0003
赵一曼,1905年生,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字淑宁,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发动抗日斗争,化名赵一曼。1932年春,赵一曼来到沈阳,在大英烟草公司和纺纱厂做女工工作。同年秋,党又派她到哈尔滨,先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10月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曾参与领导哈尔滨市电车工人罢工,取得了胜利。1934年7月,赵一曼到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任中共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当地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秋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后,经常率领部队打击日伪军。同年11月的一次战斗中,2团被日军包围。在掩护大队突围时,赵一曼身负重伤,并于突围后的11月22日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舍养伤时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她再次负伤昏倒被俘。  相似文献   

7.
正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这是郭沫若在1962年4月9日为纪念和歌颂赵一曼,所题写的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章。涉江渡海走天涯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一超,赵一曼是她到珠河抗日游击区工作时的化名。1905年10月25日,她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一个封  相似文献   

8.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一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乳名瑞女儿,抗日期间化名赵一曼。她有兄弟姊妹8人,她排行第7。赵一曼小时性格倔强,常有人来家中告状,“其情由多是为人打抱不平,无论对方力量多大,她也敢往上扑,有时被打得浑身泥土,血染衣衫,依然不服,直逼得对方罢手为止。” 16岁时,赵一曼向兄长李席儒请求外出读书,遭到强烈反对:“女校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赵一曼同志,四川省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参加反日斗争,由党组织选派于1932年1月乘船离沪,经大连到奉天(沈阳),任中共满洲省委妇女委员。  相似文献   

10.
边辑 《党史文汇》2010,(1):38-38
赵一曼(1905——1936),女,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县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江西等地做秘密工作。1927年秋,受党派遣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派她到东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50年代初期,电影《赵一曼》在川南宜宾上映。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英勇、悲壮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观众,人们由衷地钦佩这位伟大的女英雄。亲人的不懈寻找观众中有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心情格外激动,影片勾起了她对亲人的思念。银幕上赵一曼的坚强、机智、勇敢,使她想到分别20多年的胞妹——李坤泰。而这位妇女名叫李坤杰。李坤杰向党组织汇报:胞妹李坤泰,在宜宾县城读书时取名"李淑宁",在报刊  相似文献   

12.
坐落宜宾翠屏山林园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纪念馆,恢弘、肃穆。展示烈士光辉生平、英雄业绩、革命风范的图照、绘画、书籍、报刊、资料、遗作、遗物陈列其间。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赠烈士的诗词,烟烟生辉!循着烈士的足迹,可领悟英雄“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风采。冲出樊篱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了,笔名李一超,在东北“抗联”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一曼出生于四1;D省宜宾县白花镇相杨嘴一户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是个有识之士,自学中医免费为乡邻治病。母亲蓝明福操持家务,生有六女二男,一曼…  相似文献   

13.
郑佑之是赵一曼的大姐夫,又是她的老师。在赵一曼的成长过程中,郑佑之以他特有的革命者气质,影响着她的行为,在蜀南历史上留下许多轶闻佳话。一赵一曼,本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李淑宁。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伯阳嘴。郑佑之是四川早期共产主义先驱战士中的杰出一员。他认为男人女人都是人,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他同赵一曼的大姐结婚后不久,就把她送去学堂读书。这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社会上一般男人都不能接受的举动。二1918年,赵一曼的父亲去世后,大哥继承了家业。按照传统习俗,赵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00周年(1905-2005)。赵一曼是冲破了封建家庭的牢笼,踏上革命征途的。“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个。 1934年春,赵一  相似文献   

15.
翟佳琪 《党建》2021,(2):66-67
哈尔滨南岗区的一曼街,原名山街。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改为现名,是为纪念为东北抗战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赵一曼烈士。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五四运动后,她在姐夫郑佑之的影响下,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革命新思想的洗礼。不久,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团的组织和妇女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16.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这是著名诗人郭沫若为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题诗。诗人将赵一曼与明代末年蜀地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子,抗御后金(清)的女英雄秦良玉相媲美,满腔热忱地沤歌抗日英雄赵一曼为“女先锋”,费领先烈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赢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换取了幸福的今天。今年8月2日,是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为国捐躯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崇高的民族气节,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一心为党、…  相似文献   

17.
王鹏 《世纪桥》2012,(22):53-57
电影《赵一曼》完成于1948年底,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拍摄的。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为主人公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那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赵一曼》公映后,人们都想知道有关赵一曼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8.
拂去历史的烟云,让我们仰望那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不朽形象,让我们呼唤那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这基石是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成,题记冲出樊篱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笔名李一超,在东北“抗联”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柏杨嘴一户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是个有识之士.自学中医并免费为乡邻们治病。母亲蓝明福操持家务,生育六女二男,一曼排行七。童年的一曼酷爱学习.勇于追求真理。8岁那年,父亲雇了先生在家开私熟,一曼随族中子弟就读。第二年,川南兵…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20,(3):48-48
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镇北环街176号,主要是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和赵一曼烈士而建的。陵园内建有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纪念馆,还建有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等。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建于1986年。  相似文献   

20.
张大庸  巩书民 《党史纵横》2012,(2):29-31,13
今年,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80周年。上世纪50年代,第一部反映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电影《赵一曼》,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东北抗联斗争的艰苦卓绝,同时由此知道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名字,并为她坚贞不屈、慷慨赴义的英雄壮举所深深震撼。上世纪90年代,沈阳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端女儿》的电视剧,让人们从剧中进一步了解了赵一曼的不凡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