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产权制度改革归根结底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几种搞活国企举措的关系分析毕肖辉"95中国企业改革年"伊始,经济理论界和政府实际工作部门围绕如何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着重提出了政企分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进...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行政学的基本逻辑体系出发,结合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探索我国政企关系的理想摸式。认为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是重塑政企关系的基本思路。指出我国现阶段政企关系包括两种含义: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行使者时与全体社会企业的关系;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此而引起政府两大经济职能配置的改革,以及相应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所构成的政府管理体系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深圳深业集团李世荣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加强企业管理,是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搞活国有企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必要条件。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要从直接干预经济转向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鹏 《理论导刊》2001,(10):23-25
一、政府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向公共管理改革开放23年来,我国行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管理的对象、政府管理的体制环境与法治环境都出现了新的特征。第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的形成,我国政府的管理对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政府管理的对象是单一的国有企业,但是经过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的对象已经变化为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混合经济成分愈益增多等新情况。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步伐的加快,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5.
角色与权利的多维转换──职工主人翁问题辨析李怀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人们围绕着"职工主人翁"地位这一话题的议论越来越多了。在国有企业里,职工和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职工和管理者到底是什么关系,企业的决策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在...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曾讲政企一定要分开。政企分开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企不分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也是目前困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企关系的分析,来归纳当今世界各国处理政企关系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对如何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企关系,作一探析。 一、政全关系的由来及涵义 政企关系是特指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不仅仅是中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各国的普遍存在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启动政府机构改革时,国务院实行向国有重点企业派稽察特派员制度,这是建立和完善国家作为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的重大举措。与此同时,国家经贸委内也特地增设了一个新机构--企业监督司。这些举动透出的信息是,政府正在逐步强化作为"出资人"对国企监督的力度。有关人士解释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政府对国有全业的监督随之成为间接管理的主要形式。自去年11月始,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监督的现状,听取企业对监督的一些看法。参与…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系柳长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有些人担心这样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导致国有企业私有化。应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下面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若干思考孙安平,李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在各项改革以至整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步步实现突破。──推进政企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20年来,从放权让利开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不断调整,企业逐步由政府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转变。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各部门交出去各种职能200多项;对专业经济部门进行了调整和裁减,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国务院决定建立国有重点企业稽查特派员制度,这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所办经营性企业移交地方的工作已如期完成,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直属企业已…  相似文献   

11.
一 "通钢"、"林钢"事件都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是企业领导与劳动者利益矛盾极端化的结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劳动者与政府利益矛盾冲突极端化酝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二是在此基础上推进技术创新;只有把这两方面及其关系都解决好,国有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建立起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在政府和企业仍未分开,政府的职能也没有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产权、产权效用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一)──兼谈中国特色产权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曹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这在企业本身来说,就是要把原来的"工厂"转变为"公司",即对国有企业进行以公司制改造为内容的产权改革。然而,我国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14.
析国有企业“消肿”的理论与实践周世勋一、"消肿"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这一思路十多年来一直是明确的。我们先后采用扩权让利、建立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和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等措施,并...  相似文献   

15.
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所面临的几个问题白永秀,任保平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对原来模糊不清的国有产权关系加以调整和理顺,对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法人所有者以及产权主体内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加以界定,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的财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不少难题,其中有经营机制不灵活、效益差、亏损严重、社会负担重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不是最关键的,国有企业改革最关键的,或者说最难解决的是财务括据问题。财务拮据已使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关系陷入死结,尽快解开这个死结,理顺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债务关系,已成为中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一、国有企业财务括据的表现及其危害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桔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负债率过高。从1980年至1994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2万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清产核资调查…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增值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中试行了产权代表制度,取得了一些经验,收到了显著效果。试验证明,建立国有企业的产权代表制度,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有益举措,建立产权代表制度是深圳改革经济体制试验场上诞生的新事物。下面对如何建立健全产权代表制度谈几…  相似文献   

18.
杨勇 《求知》2012,(9):29-3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的坚强政治保证。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国有企业的发展形势将更为严峻复杂,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不断涌现,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交织,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相互作用,面对的冲击在增多,挑战在增加,难度在增大。  相似文献   

19.
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在改革初期就提出了实现政企分开这一改革目标,但至今,政企不分仍然困扰着我国的国有企业。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政企不分的原因所在,找出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争取早日实现政企分开。为此,本文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一、政企不分的原因政企分开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关系和谐的一种表述。政府与企业在性质和职能上是完全不同的,本来不存在分开与不分的问题。但为了简单明了地表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使用了“政企分开”与“政企不分”这两个词。在西方…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其实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制度架构。不仅有新公共管理所关注的如何从组织技术和管理手段等操作层面上改进公共服务效率的问题,更涉及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宪政民主主义的重构,涉及到公共行政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以新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民主治理理论突破了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思维的窠臼,指出了一条通过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民主化治理模式的重构,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