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帅星,是唯一一位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是唯一一位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对于这位早逝的元帅,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他都有评价: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邓小平说:罗荣桓是个厚道人。江泽民说:罗荣桓家风严谨。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宋凤英 《湘潮》2005,(2):12-17
在邓小平交往过的领导人和将帅、社会名流中,罗荣桓元帅是比较特殊的一位。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再还有邓小平。"可见邓小平和罗荣桓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邓小平和罗荣桓有着深厚的友谊,亲密交往数十年,两人相知甚深。邓小平这样评价罗荣桓:"为人朴实、诚恳和厚道,在干部中很有威信。"在罗荣桓去世后的多年里,邓小平始终怀念着这位老战友,关怀着他的家属和后人。邓小平曾三次为有关罗荣桓的图书题词,这在邓小平的一生中是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3.
罗荣桓,共和国开国元帅。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其与夫人林月琴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诵。  相似文献   

4.
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罗荣桓是党中央提名的10名元帅之一。当罗荣桓知道后,立即给毛主席写信,说自己参加革命较晚,贡献不大,不要提名他为元帅。但是,党中央、毛主席深知罗荣桓,还是授予他元帅军衔。罗荣桓十分感慨地  相似文献   

5.
罗荣桓是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政治工作者。他的为人,他的品德,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令许多后人传颂和敬仰。然而,罗荣桓两难妻子林月琴的故事也许并不被许多人知晓。 那是1938年春,在毛泽东的安排下,林月琴从延  相似文献   

6.
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殒落的帅星,是唯一一个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也是唯一一个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对于这位早逝的元帅,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很高的评价: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邓小平说:罗荣桓是个厚道人。江泽民说:罗荣桓家风严谨。毛泽东一生为4个人专门写过诗,一个是他的妻子杨开慧,一个是元帅彭德怀,一个是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还有一个就是罗荣桓元帅。罗荣桓从秋收起义起就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闹革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8,(8)
1963年下半年,罗荣桓病情日益严重,他很想作一首诗留给子女,但当时已力不从心,于是他口授了诗的内容给保健医师黄树则。后由黄整理出来,经罗帅夫人林月琴审阅订正。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罗荣桓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他一生恪尽职守,被誉为"政工巨匠"。在家庭生活中,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罗荣桓更是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同时也教育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对党绝对忠诚,时刻为人民服务,抵制特权思想。"永远做老实人"罗荣桓自从投身革命,便将生死置之度外,更是从来没有想过将来飞黄腾达升官发财。1937年秋,作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临别前,他对新婚不久的妻子林月琴叮嘱道,要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永远做老实人"不仅是罗  相似文献   

9.
“送郎上前线”1937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派警卫员来到罗荣桓家,通知林月琴,到他的住处去一下。毛泽东让林月琴去他那儿,林月琴感觉很突然,也很紧张。她来延安已有些日子了,也曾多次见到过毛泽东,听他做过报告,但毛泽东单独找她谈话,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罗荣桓: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元帅1962年,罗荣桓的病越来越重,血压不稳,心脏也不好。1963年9月28日,肾衰引起尿毒症,罗荣桓住进北京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对他的病情非常关注,指示医院大力抢救。  相似文献   

11.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行列里曾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罗荣桓元帅。他去世后,毛泽东悲伤之余,写诗悼念,最后两句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足见这位伟人对罗荣桓是何等地倚重!电视连续剧《罗荣桓元帅》从罗荣桓秋收起义以后上井冈山写起,一直到解放战争临近胜利。20多年的时间跨度,主人公足迹纵横万里,期间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说不完的军政大事,诉不尽的心底衷曲,全都浓缩在11集的篇幅之中。该片没有详写罗荣桓所有的丰功伟绩,而是紧紧抓住人物的精神与品格,大取大舍,告诉了观众元帅是怎样的一个大写的…  相似文献   

12.
19、故乡行1956年2月,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同志,收到了罗荣桓元帅的辞职报告:“彭转军委并报中央主席:我长期身体不好,不能工作,而又挂名很多,精神上极感不安,请求解除我总政治部主任及总干部长等职,以免妨碍工作。”原来,从1956年以后,由于劳累过度,罗荣桓的心绞痛反复发作,有时甚至一天几次。时间一长,罗荣桓元帅担心贻误工作,就向中央和中央军委写了辞去总政治部主任的报告。同时,他在报告的后面还向军委建议,由谭政接替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彭总收到罗荣桓元帅的辞职报告后,感到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特别是党的…  相似文献   

13.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2):4-9
1992年5月,聂荣臻元帅逝世。至此,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都已经离开人世。本文按照十大元帅逝世的先后,来逐一展示他们的葬礼。罗荣桓: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元帅罗荣桓,湖南衡东人。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在山东敌后,因操劳过度,经常便血,有时出血量很大。1943年3月,中央准备让他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要求休养半年,没有获批准。他继续尿血,得不到  相似文献   

14.
访问人:毛泽东对罗荣桓评价很高,在元帅中是少有的,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的? 黄 瑶:据我了解,他们开始接触的时间是秋收起义以后,大约在文家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罗荣桓同叶重开率通城农民自卫军参加秋收起义。9月19日部队到达文家市集合。次日清晨,毛泽东对全体官兵讲话,提出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要找个地方休整,回来再打长沙。毛泽东讲了很多道理。这对于当时为起义失败不知如何是好的罗荣桓来说,感到像久渴之后饮进了甘泉。这是罗荣桓第一次见到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时年54岁、身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等要职的罗荣桓元帅因心绞痛反复发作,担心影响工作,开始考虑辞掉自己在总政和总干的领导职务。 新中国建国之初,作为时值壮年、身居高位的开国元勋,作出辞官让位的选择是很不容易的。但罗帅却有他自己的想法,在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曾深情地对夫人林月琴说:“一个人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你在那个位置上,人家有事情就请示你,你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  相似文献   

16.
难忘聂帅     
我随聂帅到过重庆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3月,聂帅在广州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后,与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一同经南宁、贵阳到重庆、而后又到成都、西安、三门峡、洛阳等地视察。第二次是1964年11月,聂帅在广州开完中央军委常委会,休息一段时间后,于1965年3月下旬,与贺龙元帅、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从广州乘飞机到成都,听取四川省科委关于西南地区科学技术工作的汇报后,转赴重庆考察重庆地区的军工企业,研究三线的铁路建设和重庆飞机场的扩建问题。聂帅两次到重庆,遗憾的是日程安排得都很紧,始终没有机会回故乡江津看一看。聂帅去世已经12年了,我…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18.
罗荣桓元帅一贯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建国后,他就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主张,并与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罗荣桓提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许多主张,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2,(11):12-15
2002年11月26日,是罗荣桓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罗荣桓是从部队最基层干起的,与工农出身的战士同甘共苦,最终成为军内的“政治元帅”。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友情,毛泽东对他也非常器重。毛泽东一生中仅写过两首悼念亲人和战友的诗词,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另一首就是《吊罗荣桓》。在诗的结句,毛泽东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慨叹,足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20.
王连花 《湘潮》2012,(11):31-33
1937年5月,罗荣桓与林月琴结为夫妻,两人的爱情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诵,特别是其爱情婚姻生活中的诸多“第一次”,见证了革命夫妻间独有的浪漫感人、离奇曲折的伉俪情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