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编纂的形式进行的立法活动。对于这一立法工作的全新领域,立法机关如何破解难题?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好民法典编纂这一历史重任,立法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针对现行民事制度、民法规范的不同情况,结合法治实践需要,灵活运用法典编纂方法,确保民法典编纂质量。其间,有六个字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至今年已愈百年,因此有必要以更加客观的心态来观察清末宪政的道路。清末宪政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清末宪政以法典化形式开创了中国宪法的历史;清末立宪的成果多为中华民国所继承;清末宪政运动提高了民众对民主宪政思想的认识,向其传播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理念;清末宪政是中国政治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可贵开端。充分认识清末宪政的成就与不足,反思晚清政府选择的宪政模式对百年来中国宪政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田威 《人大研究》2005,(1):29-32
一般认为 ,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 ,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回首百年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 ,这一进程与国人变法图强、试图回应现代化的主观努力息息相关 ,也是中国在寻求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立宪主义思潮的客观反映。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宪政理论作一梳理和简介。一、中国近代以来宪政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一般认为 ,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起点为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该过程进行了分类 ,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以政权性质为标准 ,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宪法学和…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是中越两国商事法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两国公司法展开系统的比较研究,既有利于为完善中国公司法制度提供域外借鉴,也能够推动两国经济贸易往来发展。中越公司法的主要相同之处在于两国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公司法,都是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立法框架都采用总则+分则的形式。不同之处是越南公司法更多的借鉴了国外先进立法经验,中国是单行法模式,越南则是单行法与法典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的立法内容上,中国公司法更为丰富详实,多数内容为越南公司法所不具备,但越南公司法重视环境保护等立法特点也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宪政在西方是社会自然演进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而这正是传统中国所缺乏的。当前我国在宪政建设过程中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的建构必须回溯宪政文化,探寻宪政文化对近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影响,并根据当代中国宪政文化的隐性变迁建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据此,国家与社会在结构上分立、态势上均衡、行为上互动才是我国在宪政建设过程中制度建构应遵循之面向。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年”的说法包括了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提前结束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急于求成等历史事实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历史背景的一个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初始阶段、包括若干个发展阶段的很长的历史过程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与具体过程的一个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逐步完善、永无止境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实际上已经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包含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而且能够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六典》是我国盛唐时期的一部封建国家行政法典,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相当完备的综合性行政法典,对维护中国封建制中、后期一千多年来超乎寻常的稳定,起过重要的作用。亚洲许多国家曾借鉴它。在世界法制史上,《唐六典》是盖世无双的伟大创举,具有很高的法学价值和史学地位。人们对《唐六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唐玄宗指令宰相们制定《唐六典》,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伟大的行政立法工作,但他们自己却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还不可能有“行政法”这个概念。世界上对《唐六典》知之甚少,中国历史上对其行用、性质及历史…  相似文献   

8.
立法导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它是立法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立法学既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又兼具一定的理论性。多年来,我们对其实践性认识较多,对其理论性则研究不足,对立法导向的认识更是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相对于立法成本、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宪政和法理的视角对<反分裂国家法>进行立法解析.在立法背景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特殊性的立法,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在立法属性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宪政性的立法,它体现了丰富的宪政法律精神;在立法目的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性的立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立法形式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原则性的立法,而且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重要形式,是一国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税收立法是在民主宪政道路上税收法定主义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复杂,当前我国税收立法更多以授权的形式表现出来,授权立法的广泛使用对传统经济法责任的适用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经济法责任势必需要在传统责任形态的基础上得到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论萃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有效性不足等问题。赵晶、任进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设立宪法法院可能还是较为超前的违宪审查制度,但从依法治国的客观发展需要看,建立宪法法院是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最终目标,也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具有以下移植宪法法院违宪审查模式的条件:第一,这种制度在欧洲的大陆法系国家中普遍实行,我国采用成文法的立法形式,具有长期的与大陆法系类似的传统;第二,它体现了当代宪政的宪法学上的理念,符合宪政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三,它避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司法改革与司法解释紧密相关,司法解释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种种功能异化的迹象,司法解释的法典化、造法化及对立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前法典时代下,司法解释促使我国法律制度快速发展,找到了中国特色司法解释的发展路径。但在后法典时代的背景下,司法解释的发展表现出重重危机:对立法发展的阻碍,自身发展的畸形,司法实践适用上的困惑。要保证司法解释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司法解释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立法及立法解释的归位来摆正司法解释的地位,收拢司法解释权,规范司法解释的形制,优化司法解释的质量保障机制,疏通与立法的衔接机制,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等手段促使司法解释回归到其本质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13.
杨颖 《人民论坛》2011,(12):88-89
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重要形式,是一国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税收立法是在民主宪政道路上税收法定主义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复杂,当前我国税收立法更多以授权的形式表现出来,授权立法的广泛使用对传统经济法责任的适用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经济法责任势必需要在传统责任形态的基础上得到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孙岩 《前沿》2005,(12):188-190
政治权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在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类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应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人权三原则的社会主义宪政权威。在中国这样的超大后发的国家中,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权威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玲丽 《人民论坛》2012,(11):146-147
中共七大时期,是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认识与政策策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崭新概念,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革命战争需要以及私人资本主义自身性质等则是形成该认识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德国议会经过三读而通过的法案,还需经参议会审议和总统签署后方成为法律。故而,对德国议会立法程序的研究和说明若止步于议会的三读而忽略参议会审议和总统签署两个阶段便显然是不完整的。但是,参议会审议阶段(含随之而来的议会与参议会协商过程)和总统签署阶段并不是议会立法程序中的两个阶段,因为参议会、总统并不是议会的组成部分。而是与议会相并列的两个宪政机关。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将这两个阶段作为德国议会立法程序的尾声而予以说明。一、参议会对法案的审议(一)参议会对法实的审议权德国基本法第五十条规定:“各州通…  相似文献   

17.
2021年4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减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时称,本年度要在总结民法典编纂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启动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又一次激发了各部门法法典化的热情,引发了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例如,我国行政程序法典的框架如何进行选择?行政法的体系化选择以实体法为主还是以程序法为主?如何构建行政法总则?本刊选取应松年、江必新、姜明安、叶必丰、周佑勇等五位知名专家学者的论述,对行政程序法典化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言及中国近代宪政发展这一庞大而又复杂的话题,我以为首先值得对以下两大现象进行深思。一是自“天朝上国”的千秋大梦被强势的商业文明冲击得荡然难觅之后,虽然不同时期的朝野之中、体制内外均有诸多人士向宪政目标发起冲击,并且在1949年之前形成了7种冠以“宪法”或“宪法草案”之名的文本;但历史情境中社会各层面对宪政本身究竟有几分认识呢?近代宪政运动是着实在历史本身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是不过聊充后来同道者们“说事”的一点佐证呢?再则是说到宪政的实现,在一个半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前的人们面对的同样问题相差不过些许。这两大现象的客观存在说明对中国近代宪政史进行较为  相似文献   

19.
徐罗卿 《传承》2008,(12):130-131
长期以来,在《政治学》教学中只注重向大学生讲解民主的优越性。其实,在讲解优越性的同时,也应当向学生讲解民主自身严重的局限性,还应当讲解民主与共和、法治、宪政的互补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民主有一个全面、深刻而又准确的认识。本文拟对如何在《政治学》教学中讲好民主这一内容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6)
正在经济新常态现实要求之下,在战略机遇期内涵转变之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破解江苏基础教育发展难题,厚植江苏基础教育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惟创新而进、惟协调而兴、惟绿色而旺、惟开放而活、惟共享而赢之路,不断谱写出中国梦江苏基础教育的美好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