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交调研是外交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业务.不会做外交调研,不能成为合格的外交人员.外交调研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其基本程序是确定调研题目和具体目标--拟定调研计划和方法--搜集有关材料--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思考,形成调研成果--陈述调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美国外交人才培养工作的调整动态戴增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向美国外交人员提出新的要求,经济因素被置于国家安全的高度,政治、军事和其他方面的外交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素以“超级大国间的争夺”作为外交知识和外交活动为主导的两代美国官员现在要转移到...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外交人员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了解别人,宣传自己”。所谓“了解别人”,是说要进行外交调研,做党和政府的耳目;所谓“宣传自己”,则是要开展对外宣传,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可见,对外宣传像外交调研一样,同等重要。现仅就外交人员如何理解和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试浅议之。  相似文献   

4.
经济外交是政府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要表现.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经济外交战略,加强涉外经济法规建设,推动对外贸易等各类国际经济合作,调控汇率与稳定金融市场,参与国际经济机制建设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包括实施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战略,推动地方对外贸易等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贯彻和执行国家涉外经济法规,加强地方涉外经济法规的建设;防范本地区外国短期资本风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既存在主辅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应该站在经济学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研究课题的高度,来把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经济外交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以便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现象在外交语言中非常普遍,它有助于外交人员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本文通过一些经典的外交案例来分析外交语言的模糊性,并阐释了模糊在外交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建国35周年外交成就座谈会上,宫达非同志和一些大使都讲了很多。宫达非同志特别说到要向周总理学习。现在我就这方面谈点亲身感受吧。我们的外交队伍是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还有邓大姐亲自关怀,亲自培养,手把手地教出来的。35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交战士。有的在国外深负盛名。很多国家赞扬我们新中国的外交人员有新的风格。我们有这样一支好的队伍,这应该是我们外交上的一个很大的成就。我们外交上的新风格很多,现在仅就一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是一国能够满足其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主权国家制定其对外政策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对中国外交工作进行谋划布局,对外工作日益凸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范和中国胸怀。习近平国家利益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的国家利益观中,首先强烈凸显了国家主权安全这一国家核心利益;其次,当前中国外交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最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强调中国责任担当,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较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之一,外交人员亦不例外。英国的公务员制度是为其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外交机构的职能、对外交人员的要求以及规定不许共产党参与等,均明显地说明了它的阶级性。现将英国的外交机构及有关外交人员的制度规定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起因复杂,前景难测,这为外交调研带来了信息不确定的困难.从广义方面说,几乎各种类型的外交调研都是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外交人员学习在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调研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推理法、归谬法和综合法,为新中国外交界部分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就如何克服调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干扰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法律战与舆论战、心理战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围绕争夺舆论和民心而展开的斗争 ,都直接为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服务 ,其斗争手段与舆论战、心理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斗争内容既有交叉 ,又各有侧重。我未来军事斗争法律战工作 ,主要通过国家外交斗争、舆论传媒宣传、社会力量声援、司法打击震慑等途径来展开 ,其基本方法主要有 :一、外交法律斗争方式国家外交斗争是现代战争主张师出有名和师出正义的重要途径 ,而法律是评判战争正义与否的基本标准 ,因此法律斗争是现代战争中外交斗争的核心和焦点。我军未来军事斗争 ,是反对分裂和侵略…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的中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利益一词历来是理解政府目标和政策的关键,“每个政府在面对他国的情况下都要为维护和增强本国的利益而采取行动。”[1]在处理朝鲜核危机中,中国采取了“积极介入”姿态,发起并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积极参与“国际管理”,这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次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本文试就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的中国国家利益进行简要分类和界定。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法语,人们自然会把它同外交实践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一种外交语言。这种看法不仅在国外有,而且在中国也相当普遍。在许多国家,即使象英、美这些大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人们都把法语作为步入外交界的敲门砖之一,政府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凡是报考外交官,都必须掌握法语。《外交指南》的作者,英国的萨道义就说过,到了18世纪,法语已经大大地超出了拉丁语,一跃而为普遍使用的外交语言。我国《孽海花》的作者曾朴,也曾对法语作过这样的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多边外交研究起步虽晚,也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多边外交的概念的界定、对其特点和作用的讨论、对中国多边外交的层次与阶段的划分、对中国多边外交的指导思想的研究与对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解析上。同时,这些成果也暴露出中国多边外交研究存在着面广、量少、力度与深度不足等问题。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这些成果的作者都不是专门从事或研究多边外交的人员,其研究结果大多是因"工作需要"的一时之作,或者是针对相关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的"临时"之作。从研究内容看,对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研究还都停留在国家领导人多边外交思想解读与分析上,在案例研究中缺少更多实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员培训,指组织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和训练的活动。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由来、机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苏冷战结构是战后西欧开启政治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动因 ,而 90年代初 ,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确立则是这一进程逐渐发展的结果。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柱无论在机制上还是在效率上与 70年代初建立的欧洲政治合作机制比较起来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 ,但政府间主义仍然是其基本性质。目前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柱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两个重要问题是国家主权与超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其运作机制本身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7.
外交特权与豁免作为调节外交人员与驻在国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经历了从意定到法定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外交人员地位经历了从至高无上到理性引导的发展过程.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目前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在应对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使馆、驻外使团免受侵犯或损害;加强国际合作,在外交特权的滥用与侵犯外交特权的博弈中取得有效平衡,进而获取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交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上讲,国家公务员是指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行政工作人员.在我国,国家公务员专指各级政府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监狱工作人员也具有公务员身份.  相似文献   

19.
彭庆 《外交评论》2005,(4):50-56
以1986-2005年共20份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素材,运用计量分析和语意分析方法,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多边外交”的文字表述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我国多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多边外交工作越来越重视,多边外交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0.
中外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对外交及其定义有不少叙述,在何谓外交方面给人以很多知识和启发;但在外交定义的叙述方面,是否符合当今的外交实际,似乎还有待人们作继续的探讨。外交的实践并不需要先有完善的定义,而且定义只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但是,如果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显然对实践是有好处的。我们日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外交之说,其实并不全是外交。近年来,中国有“经济外交”之说,随之出现有人以为单纯的对外经济关系即系外交之误会。这说明,有一个科学的定义是很需要的。在探讨外交定义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这指的是狭义的外交。广义地说来,人们常把政府和外交部门对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战略策略方针路线的思考,归之为外交,或者用外交这个词泛指国家对外的政治关系。狭义地说,外交是专指政府之间的外交行为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