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当代情报与反情报、间谍与反间谍的激烈斗争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本国间谍情报人员进行保护,包括人身安全、生活保障。被外国逮捕后的营救以及伤残后的待遇和死亡后的抚恤等,这已成为各国间谍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间谍情报人员从事的情报、侦察活动大多是秘密进行的,其身份、所获得的情报和侦察成果都需要保密,而要保住秘密,就需要法律做保障,否则是难以做到的。此外,在国际间谍情报战中,间谍情报人员在国外被驱逐或遭逮捕是常有的事情,通过立法,可以有效地对间谍情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本国间谍…  相似文献   

2.
间谍情报活动是保密性极强的职业活动。一般说来,离开保密,就谈不上间谍情报活动了。至于保密对于间谍情报活动的重要性,早在数千年前就被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所认识。著名的《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就提出了三军“莫亲于间,赏莫厚与间,事莫密于间”的论断,并强调“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可见,孙子对保密工作在间谍情报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得十分透彻。  相似文献   

3.
间谍罪是中法两国国家安全犯罪中重点打击的一类犯罪。根据《法国刑法典》中间谍罪有关条文的表述,按照法益侵害性和社会危险性的大小,间谍行为的既遂形态有严格等级划分。我国《反间谍法》规定的五项间谍行为划入《刑法》间谍罪的规制范围之内仅只有两项,因此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间谍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国间谍行为既遂形态的差异,为中国间谍行为规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提到“国家安全”时,立刻就会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英国的军事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只有间谍情报部门才能够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 然而,在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命名某些间谍情报机构之前,“国家安全”一词早已出现了,只不过更多的是与军事、战争、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人们之所以把间谍情报部门和间谍情报活动冠以“国家安全”的字眼,除了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间谍组织?答:间谍组织是指境外国家的政府机构或者地区政治集团设立的,以较集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情报人事颠覆、分裂、渗透等各种现行破坏活动,危害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安全和利益的组织。阳家安全法》规定,“参加间谍组织”,属于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什么是间谍组织代理人7答:间谍组织代理人是指受间谍组织或者其成员的指使、委托、资助;进行或者投尔指使他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围困家安全活动的人。阳家安全法》规定,“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属于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007的主人公与其说是个秘密行动的间谍,毋宁说是个打着间谍旗号的大游侠。  相似文献   

7.
<正>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解读]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这里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治祥 《理论月刊》2005,(9):125-127
刑法第311条规定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成立以行为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为前提条件,行为人对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是否"明知"就成了本罪是否成立的关键.本文拟从"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的涵义、如何认定、"明知"的形成时间及其与刑法总则"明知"的关系等方面理清相关问题,以抛砖引玉,并希能对司法实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境内反情报侦察与保卫工作的主管单位,抓间谍、挖“鼹鼠”是其最重要职责之一。在其90余年的历史中,它曾破获许多大案、要案,擒获过数百名前克格勃特工以及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间谍,成功起诉过诸如波拉德、沃克间谍家族成员、埃姆斯、皮尔顿等震惊国际的谍海“大腕”。正因为如此,联调局在国际谍报界和执法界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国外同行视为最出色的反情报侦察组织。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最新一项调查首次披露:间谍软件对电脑和使用者的侵害较大。专家们认为,接近90%的上网电脑中都载有间谍软件。间谍软件是那些对电脑使用者个人活动进行秘密侦查的软件,在对100万台电脑的检查中,  相似文献   

11.
无人驾驶间谍飞机是由无线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系统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又称无人飞行器,简称“无人间谍机”。无人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完成有人驾驶间谍飞机不宜执行的多种任务,它在情报侦察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纵观近年来的国际谍报史,人们发现,美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力发展、依赖无人间谍飞机对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世界热点地区进行频繁的情报侦察活动。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传真     
英国特工纷纷著书 讲述昔日间谍生涯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著名间谍小说作家约翰&#183;勒卡尔日前正式承认自己曾是英情报部门的特工,这一经历为其写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使创作的小说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勒卡尔是英国著名的间谍小说作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代表作《从寒地来的间谍》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 同时,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军情五处前处长达梅斯特拉&#183;里明顿将被允许出版她当间谍头目时的回忆录《惊奇的一生》。自1987年英国军情五处副处长彼得.赖特出版《抓间谍的N》一书以来,英国已有6名前情报人员将自己从事间谍的经历写成书出版。尽管里明顿表示她的书没有任何敏感内容,但英国政府担心,开此先例后,其他情报人员可能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就起而效尤,从而有损英国的安全。 前克格勃间谍灌唱片 倾诉问谍生涯 日前,俄罗斯公开发行一张名为《这份名叫间谍的苦活》的CD。这张碟是由前克格勃间谍录制的,共收录了H首歌曲,歌名无不体现间谍职业特征。如《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职业:特工》等。从歌词中可体会到创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天空、大地、海洋上都有我们旅行的身影,我们的工作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其中一首歌曲《瞬间》是我国中央电视台曾...  相似文献   

13.
跟踪、窃听、窥测是间谍情报机关进行反间谍、反情报、反恐怖侦查技术手段的三大“法宝”。而窥测技术在这三大“法宝”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间谍情报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掌握高新技术,谁就能获取最有利的间谍情报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该法对间谍行为进行明确定义,指出刺探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等5类行为为间谍行为,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幽灵在名牌世界徘徊,幽灵的名字叫作“工业间谍”。“名牌”是工商业的产物和结晶,而“工业间谍’倒是工商业的伴生物和怪胎。名牌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与“秘密”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技术诀窍。工艺秘密贯穿于名牌的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名牌的秘密一旦外泄,它的末日便宣告来临。名牌泄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工业间谍的刺探与窃密。经典名著件津百科全挪在对古今工业间谍做了详尽考察后指出:“工业间谍就是打探某一公司的活动情况,以便排除它的竞争优势——例如惊到新产品的秘密配方。图纸和计划,以及关于利润的早期情报…  相似文献   

16.
跟踪、窃听、窥测是间谍情报机关进行反间谍、反情报、反恐怖侦查技术手段的三大“法宝”。而窥测技术在这三大“法宝”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间谍情报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掌握高新技术,谁就能获取最有利的间谍情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机构为了取得本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都十分重视塑造自己的形象,极力做好公关工作。而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揭露外国间谍情报机关对本国进行的间谍情报活动,提高国民的安全保密意识,同时,撩开自己神秘面纱的一角,向公众展示自身的风采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便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古巴展示CM丑行为教育全体国民增强敌情观念,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古巴的国家安全机构建立了一个被外电称作“使美国中央情报局出丑”的间谍展览馆。该馆展览的主题是向公众揭露几十年来美国间谍情报机关企图颠覆古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自今年6月份开始,美国联邦调查局高级测谎专家开始利用测谎器在全国核武器工作人员中搜查间谍。这种检测或许连一个间谍也抓不到,但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因为说不清的测谎结果而被无端怀疑,正常生活被打乱,甚至因此而葬送自己的前程。测谎器自发明以来,美国将其广泛运用到间谍情报工作之中,似乎被看作是保卫芙国国家安全、防止外国间谍渗透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过去5年,为查出吸毒者和间谍,仅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就有至少4万人接受了测谎检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为搜寻个别的间谍或吸毒者而对成千上万的情报人员进行测谎是令…  相似文献   

19.
韩某六年前出国留学,被境外间谍机关策反加入间谍组织。回国探亲时,因涉嫌窃取国家秘密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拘留审查。侦察部门了解到,韩某与我国内一科研部门的冯某系中学同学,关系甚密。据调查,韩曾向冯透露他在境外参加了一个间谍组织,借回国机会搜集一些“研究资料”,并曾动员冯也参加该组织,要  相似文献   

20.
引鱼上钩     
“日本间谍太猖獗了。”“我们的太平洋西海岸简直成了日本间谍的天下。”美国海军的将领们被日本间谍闹得心烦意乱。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史密斯将军决定拔掉日本海军在美国的情报网,由情报参谋莱顿少校具体安排反间谍的圈套,采用设诱饵搜捕的方法,引蛇出洞,逮捕日本在美国西海岸情报网的间谍头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