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侯且岸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本文试就民彝思想的内容、意义和演变做一分析,兼论它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一)在李大钊早期著作中,“民彝”首先是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出现的。李大钊这样解释“民彝”,...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给后继者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思想遗产,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特定社会历史环境和时代主流思想交汇的产物,其主要内容体现在谋求"民彝"政治、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力求实现民众自由与发展等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探讨李大钊的以人为本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前期,李大钊努力在英式政体与传统民本间调度,试图通过重构民彝思想的表征诉求,服膺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夙愿;而到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尝试在阶级专政与民主共和间移接,决心创制中国无产阶级民主政体。这一思想演进有其理论逻辑驱力,并给百年后的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提供了历史良策。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一生是短促的,但也是饱满的,他毕生洁身远名、淡泊寡欲,廉洁克己,肝胆照人.虽身居高位、名满域中,但在人际交往中从不居功自恃,总是虚怀若谷、温良敦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 一、关心民众生活、尊重普通劳动者 李大钊尊重民众的力量,他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早在1916年他发表《民彝与政治》这篇文章时,就明确地指出,英雄源于民众,民众才是真正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他说:"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他较早地运用唯物主义打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唯心思想及伦理道德的束缚,肯定人民的力量,把"民之意"作为统治中国的"鼎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人,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早期的民彝自由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观有一个思想和时间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是其强烈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指向性、其民彝自由观的群体指向性、以及李大钊自身的与时俱进的性格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思想史上,"民"是一个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特殊概念,它与"人"相对立,亦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People"。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以中国思想史为背景,探求"民"思想的演变,尤其以李大钊的思想为个案和线索,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焦点。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丰富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正李大钊,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4月28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论初心中华再造今日为世界再造之初,中华再造之始。——李大钊《民彝与政治》(1916年5月15日)揭新中华民族主义之赤帜吾族少年所当昭示其光华之理想、崇严之精神者,不在龂龂辩证白首中华之不死,  相似文献   

8.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向必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还原,是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一对哲学关系.本文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还原等概念并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论述并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与话语还原的基本关系及其哲学方法思维,同时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还原过程及其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是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已然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形成了以价值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建构思想政治价值理论体系的哲学范式。然而"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存在事实上和逻辑上的问题与缺陷。回归逻辑起点的内涵及其规定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现实的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主题是:关于人类美好政治生活的哲学思考。围绕这一思想主题,古典政治哲人在理想与现实、哲学与政治之间展开了深刻的反思,将两种层次的理想社会模式呈现于他们的政治哲学设计当中:最美好的政治生活,现实性的美好政治生活。认为古典政治哲学倡导与追求的是现实性的美好政治生活,而对于最美好的政治生活只将其定位于为人类政治生活的提供精神支撑,并不考虑其如何实现的问题。与现代政治哲学相比,这种建立在理想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的张力性关系之上的古典政治哲学表现出了实践性、现实性、政治性与形而上学性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识历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古今之争、中西之辨、兴衰之思三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光深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也借鉴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阐释了有利于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民彝"思想。他以自身的理论实践发展了对待古今中西文化以及人类历史的认识,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深入分析了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特殊理路、理论内涵、西学背景、思想特征,同时明确指出了李大钊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缺失。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本文着力论证了李大钊当年未参与社会主义"论战"的缘由,深刻揭示了"问题与主义"讨论之后所呈现的思想升华,特别是认识论命题的展现。本文认为,李大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只有政治而无行政,只有政治哲学而无政治学。"这应是分析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并在分析"德治思想"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以德为先"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政治理想,更是一种制度存在,主要表现在择人用人的管理机制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从学术史反思的角度,针对研究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对李大钊研究的深入发展作出新的思考。主要内容包括: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传统、李大钊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李大钊与五四新文化、李大钊"民"思想的深刻内涵、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探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著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已经超越了君主专制制度下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而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哲学上建立了以"力行"为根本宗旨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开放性思维和兼容性思维,其批判求实精神及疾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孟子王道政治思想关怀的焦点是民众的生死存亡,起始点是保障老百姓的"养生送死无憾",目的是要达到"天下之民举安"。为此,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经济政策、抚恤鳏寡孤独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与民同乐"的资源共享政策,反对战争和暴政对生命的戕害。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强调要教化民众,来达到"天下之民举安"的理想,并在行政策略上提出了"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的理念。孟子王道政治中这些关怀民众生死、保障生存权利的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追求的伟大政治理念,对于当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的繁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要坚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大胆探索,积极进取,广大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9.
赵秀丽 《党史文苑》2007,(10):26-28
李大钊宗教思想是立于唯物主义基石上的,他从物质经济变动的角度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善恶根源的不可解是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向往使李大钊对基督教有一定的好感并对基督教精神有所发挥.在彻底批判宗教的同时李大钊提出了科学的真理观,以真理取代宗教.因唯物主义贯穿于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始终,使其宗教思想更具有彻底性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密切关注腐败这一社会现象,从权力、法律、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平民政治、推行简易生活等解决腐败问题的对策主张。李大钊廉政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将防治腐败、建立廉洁政治的希望寄托于团体训练,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也要坚持和发展李大钊廉政思想,推进制度、作风、法治等建设,以自我革命为一以贯之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