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娟  胡沫 《理论研究》2012,(2):57-60
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政府诚信危机已经危及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政府诚信危机的根源主要在其自身,其重塑路径体现在道德、法律和行政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工业时代留给人们的两种理论武器"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都已经锈蚀,而互联网的兼容共享、关联互动、协同普惠精神将筑造信息时代的经济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理论已有的发展,呈现出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失偏、将效率与公平相分离的治理理念失偏和将政府与社会相分离的治理结构失偏.公共管理理论创新需要从这些失偏中走出来,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日,凤城市文化惠民行动送文化下乡活动的首场演出在刘家河镇乡亲们的热切期盼中拉开了演出序幕,热情洋溢的舞蹈,优美动听的歌声,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演出,为乡亲们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刘家河镇党委书记孙作铭、镇长佟圣波陪同丹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立跃,凤城市委副书记张学明来到现场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重塑与建构,是克服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的缺位与贫困,拓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公共话语空间,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根基,民族文化路径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中存在的诸多缺失的基础上,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拓展的可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7.
郑丽鹤 《世纪桥》2021,(4):35-37
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全面地开展党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养,还能够全方位提升广大党员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克林顿政府曾发起一场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政府改革运动,其中"重塑试验室"运动成为有效推进整个改革进程的有效尝试,并成为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次重要创新实践。作为各政府机构的全新组合,重塑实验室强调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力图探索提供公共服务的新途径。重塑实验室在改革进程中扮演着尖锐批评者的角色,不断总结、归纳和吸取着改革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重塑实验室的运作以其深受高层支持、透明性、开放性和商谈伦理而备受赞赏,在重塑政府改革运动中居功至伟。作为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境遇决定了我们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我们政府改革的策略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9.
周家辉 《世纪桥》2023,(3):85-87
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个结合”,根据国内外局势变化和实践要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解决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对于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运用好“两个结合”,处理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将成为事关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我国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4,(2):F0003-F0003
2013年1月21日。福建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步启动。同时,全省启动仪式主会场设在了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  相似文献   

11.
郝新凤 《学习论坛》2006,22(8):59-61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也是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放开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误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平 《学习论坛》2007,23(4):51-54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或恩赐;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绝对平均,就是脱离农村发展差别的客观现实实行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一刀切”;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与渠道,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所有公共服务领域都要均等化,忽视了我国现阶段实现的只能是“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均等”。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核"。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以设定为"城乡共需型公共服务"和"城乡差异型公共服务"两个方面,其中"城乡共需型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现阶段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着力点。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行动策略,则包括明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战略步骤、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实施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 《学习论坛》2006,22(7):54-5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一方面是农民整体素质相对低下,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对农村文化市场的严格管理.为此,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强化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动员各方力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用先进文化教育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从脱轨到耦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上下或政社关系是一个热点议题。在现实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时常出现"有余"与"不足"并存的现象,这一结构性"文化贫困"实际是由上下脱轨引发的。当行政逻辑代替服务逻辑,自上而下的"一刀切"式标准化就会吞噬自下而上的个体性,上下脱轨就会发生。耦合作为一个跨界概念,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解释空间主要体现在上下关系上,从脱轨走向耦合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诉求,上下耦合理念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中向民赋权并规制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采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加强竞争和市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新公共服务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政府角色等方面能很好地纠正新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重新重视公共性、合法性、公民精神、政府责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公民社会与政府资源互融和协调,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希望之所在。这些精神理念对我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行服务行政的政府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登哈特为主所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分析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基本原则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诸如政府角色的转变由控制者转变为议程的安排者;由掌舵者转为服务者;政府官员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仲裁者与冲突的解决者;分析了公民责任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所倡导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协作与信任的关系等.指出以民为本、服务型政府等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中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最好启示;公民参与有助于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并驾齐驱或替代式的公共行政改革新模式。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服务理念,民主参与的行为方式。新公共服务理论虽产生于美国,然而其倡导的公共利益至上、责任政府及人本主义理念,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核心的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重塑政府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行政由统治性和管制性转向服务性 ,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范式的根本转变。从观念变革上讲 ,政府公共服务也必须强调“产业化”和“生产力”概念。从技术层次上讲 ,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 ,其制度取向是建立起市场作用和政府行为“两手博弈”的供给机制。从转轨时期的实际讲 ,我国存在着对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机制 ,关键是设法促成公共服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全面质量治理:新时代公共服务质量建设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公共服务质量建设亟待从"管理"向"治理"迈进,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起政府全面质量治理。迈向政府全面质量治理,符合当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向需要,有利于树立整体性的质量观,并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政府全面质量治理需要跳出原有的管理主义局限,完成"五个超越"、实现"五个全面":超越单一价值、实现"全价值整合",超越全员参与、实现"全主体参与",超越流程再造、实现"全规程优化",超越统计控制、实现"全场域交互",超越持续改进、实现"全周期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