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性与德行是个人道德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在复杂的社会人伦关系中,要进行个体道德行为模式的选择,并取得一定程度的道德效果,厘清德性与德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德行与德性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内在与外在、静态与动态、相容与相离之关系的阐释,实现对其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与理解,对社会个体的道德自律、对社会整体的道德养成以及对社会公民的道德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它是一种德性幸福论。幸福和德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同时更是构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大厦的理论基石。本文拟清理亚里士多德得出“幸福在于德性”命题的逻辑思路,以展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独特方法。  相似文献   

3.
“言”、“意”之辨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得意忘言”是其中的主旨所在。分析《庄子》“言”、“意”之辨中的“忘“,可见其能够区分为“言为体“道”之障,和““言”为得“意”之具这样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忘”之含义的区分,有助于对《庄子》之“三言”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合作中成就个体德性——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和本质来看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活动。合作学习基本的伦理使命就是使个体在合作中更好地生活。而在合作中寻求知识与德性的统一、成就个体德性,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最终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5.
麦金太尔早年试图用被德性论拯救过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概念批判启蒙以来的自由个人主义传统。但在后来,由于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启蒙以来自由个人主义传统的产儿,麦金太尔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而进入专门的德性伦理学研究。麦金太尔之所以会把马克思主义归入自由个人主义传统,主要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带有这个传统的某种印记,即个体性。这种个体性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不可回避的道德困境:如何从道德上理解自由个人的现代联合问题。《追寻德性》这部著作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对自由个人主义传统的批判,其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批评。然而,麦金太尔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他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做了祛政治经济学的处理。正因为如此,他虽然看到了自由个人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却并没有看到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因此,他最终选择退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核心地带,转而寻求回归传统德性共同体生活方式的实践筹划是消极而保守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还原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就可以从经济关系人格化的角度看到自由个人现代联合的客观基础。以这个被改造了的社会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重新激活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开发出更多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既力图通过内在德性的修炼,展现自己的道德影响力和人格力,又将内在德性扩展为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仁由己,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影响、教导以及引导追随者和社会大众,力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性领导。内圣外王的德性领导是一种建设性的努力,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能成为圣人王,更是一种精神隐喻,旨在最终实现一种不知有之的自我领导。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强调道德行为者的品质特征一面.近年来,人们在反省西方近现代"规范伦理学"一些流弊时,提出要重新推介亚氏伦理学的价值.本文指出,亚氏的"德性论"与种种后起的"规范说"固然论题各异,但其中又显现着理路上的脉络贯通之处,这就是长期左右着西方伦理学研究方法的那条普遍主义形式化的认识路线.为对亚氏理论的实质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文中以孟子的哲学立场为据,分三个层次对两种"德性"观的不同特点做了分析.进而认为,在"德性"问题上亚氏和孟子各自持有的"理论旨趣"或"实践感"值得人们深思;对亚氏伦理学及其对西方人感悟道德的方式所具的深刻影响,更有必要引发一种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8.
“濠梁之辩”是惠施与庄子诸多论辩中是非争议最大的一个。从逻辑角度看,其中的是非问题比较明显;但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由于两人的出发点、认知目的和认知态度各不相同,因而有了价值层面的论证与事实层面的论证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法院遵循改革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之不足,然而,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证据收集上的混乱状态,当事人举证责任不明,法院查证范围不清,其结果则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失却和当事人权利保障的不平衡.因此,尽快厘清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二者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分,不仅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关系之辩析冯乐坤*行政机关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往往运用行政委托和行政授权的方式行政。多年来的行政立法和执法表明,运用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方式行政,既弥补了行政机关自身的缺陷,又达到了行政合法、有效的要求。然而,至今不论在行政执法方面与...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学的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分别基于人性的内溯和外求,建立了他们各有侧重的道德思想。孟子重视主体的心性品质,而荀子更强调外在的习行和教化,但他们都认为人可以达到德性的完美境界,他们的德性典范也是相似的。将德性由自我推至社会时,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王制”也是可以互补的。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象征表意奇书。它立象以尽意,象是它表意的主要方式,象征的艺术表现使它具有形著于此,而义表于彼的效果。解读《周易》,要循着它的指示找到意,举一反三,连类而及,感悟其中的变易,得出不易之理。  相似文献   

13.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法院遵循改革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之不足,然而,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证据收集上的混乱状态,当事人举证责任不明,法院查证范围不清,其结果则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失却和当事人权利保障的不平衡。因此,尽快厘清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二者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分,不仅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得以颇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伦理往往以综合社会契约论等规范伦理学理论作为自身进行道德推理的理论支撑,而德性论这一伦理学的核心理论在企业伦理研究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从德性论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德性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探讨了德性论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德性论与企业伦理之间的契舍性和德性论在企业伦理研究中的理论地位,以期完善企业伦理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汲取古典时代的德性精髓,吸收启蒙时代的权利精华,通过对资本主义片面的个体权利的辩证否定,达到对全面的个体权利——社会利益导向的个体权利的重新肯定,为人类完善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资产阶级权利正义谋求人类德性正义的基本立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两次飞跃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 ,找出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出发点 ,不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二者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论辩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部分,然而关于法律论辩的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今法学界普遍重视实体法及程序法,对其他法学理论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持续完善我国法学理论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诉讼法与实体法关系之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由于受到实体法和诉讼法关系“主从论”的影响 ,诉讼法一直被看作是实现实体法的形式和手段 ,因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被看作其根本价值 ,而忽视了诉讼法的内在价值。随着对诉讼法理论研究的深入 ,诉讼法的内在价值 ,即独立价值越来越为学者们所关注。在探讨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时 ,应抛弃固有的孰主孰从 ,孰上孰下的思维模式 ,立足于揭示它们之间客观的内在的联系 ,提高人们对诉讼法和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是和物权、债权相并列的一大权利类型。知识产权法与物权法都是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关于财产权的内容,但两者"和而不同"。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客体、权利保护期限、权利支配力、权利属性和效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精神产品应由知识产权法规范而不由物权法规范。  相似文献   

20.
贪污贿赂等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绝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关注祖国前途命运的人们,莫不对腐败深恶痛绝,“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更是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对这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国家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