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书香门第。据《周氏家训》记载,周家规定男孩"五岁入家塾,习颜体",即周家5岁男童要被送进家塾馆读书,并学习写颜体。周恩来12岁离家前,曾先后在淮安驸马巷周家塾馆、清河十里长街以北的万家塾馆、十里长街南侧陈家花园塾馆以及宝应水巷口陈家、淮安东岳庙龚家五个地方读书。教学有方的周家塾馆周家世居浙江绍兴,直到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勳、叔曾祖父周光焘以260两白银在淮安府山阳县  相似文献   

2.
正在淮安区档案馆,尘封着半个多世纪前周恩来、邓颖超给淮安写的信。人们最为熟知的是1956年年底至1957年年初周恩来为了他八婶母的事曾三次致信淮安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宝应县天平大镇人。她嫁给周恩来的八叔周贻奎(字焕臣),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她为"周八太"或"八太"。她嫁到周家后,周家已急剧败落。为了生计,周家的兄弟都离开家外出谋生。而杨氏的丈夫周贻奎因为小时  相似文献   

3.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是周恩来之弟周恩寿6个子女中的老大,是周恩来的嫡长侄女,生于东北哈尔滨。周家一直是男丁兴旺,女性稀少。以周恩来这一支而言,祖父亲兄弟5人,没有女性;父辈亲兄弟4人,又没有女性;到了周恩来自己这一辈是亲兄弟3人,还是没有女性。所以,周秉德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从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但是,周恩来夫妇抚育过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几个侄儿、侄女也在解放后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本文记述的是周恩来和他的侄儿侄女之间骨肉亲情的故事。周恩来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祖籍浙江绍兴。清道光年间,周家迂至江苏淮安定居,周恩来于  相似文献   

5.
周济渠是周恩来五祖父周鸣鹿的独子,由于他在周家大排行第三,因此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 周济渠幼年读书很刻苦,精通经史子集,是位很有学问的学者,并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字。他的父亲出于对他前途和出路的考虑,还给他捐纳了一个“国学生国子监典簿衔”。周济渠长大成人后,就为淮安多家有名望的人家聘为塾师。他的同辈和后辈乡坊故老都喜欢喊他“老夫子”。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汇》1998年第11期刊载了一篇《周恩来的启蒙老师高亦吾》的文章。文章说,1913年15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南迁天津时,“高亦吾取出一纸条,上书‘翔字’二字,递给周恩来,说这是为他命的字……”。其实这一史料并不准确。理由之一,旧时,淮安儿童一入学便取字。笔者建国前五周岁入塾馆读书时,老师问了姓名后便给我取了字,其他每个同学也是如此。周恩来生在一个“封建根子很深的家庭”里,更应如此,因为,周家是一个大家族,长晚辈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小,有的晚辈甚至比长辈年龄还大,而按封建时代的礼俗,晚辈对长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习俗里,人们十分看重对已故亲人的安葬。周恩来的家族也不例外,他的祖辈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从浙江绍兴迁居淮安后,便在淮安东门外夏庄购买了一块约半亩多的地,作为周家墓地。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相传沿袭中,这里先后立有7座坟墓,安葬着周家的13位祖先。周家祖茔地沿革周家自从买下这块茔地后,便一直作为去世家人的长眠之所。为确保墓地安全,周家从一开始就雇  相似文献   

8.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原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劼之。他于清同治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公元 1871年 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1936年去世于汉口,1937年安葬于南京永安公墓。 周济渠系周恩来的五祖父周鸣鹿所生,周鸣鹿(谱名骏庞,号敦甫)还生过周贻震和周贻升两个儿子,但这兄弟俩均早夭,因此,周济渠成了周鸣鹿的独生子,他在周家大排行第三,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自幼聪颖好学,早在童年时代,就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写出来的字清新、秀丽、耐看。遵周家祖训,男孩子5岁起入家塾馆读书。蒙童入学起开始练习颜体,世代相袭。所以,周恩来很小时候就能写出一手不错的颜体字。1908年周恩来在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东门内表舅龚荫荪的龚家塾馆寄读时,塾馆周先生又让他在颜体的基础上再加练魏碑,使其写出来的字既有颜体的刚正不阿的气势,又具有魏碑的阳刚之锋,所以他后来写出的字娟秀、大方、柔中见刚,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0.
贺礼寄自中南海1958年,周恩来二弟周恩博唯一的孩子、又是周家7个嫡亲使辈中的老大周荣庆,从部队转业后遵照大伯周恩来的指示,带母亲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在这里,他遇到了出身农家、心地善良的姑娘晋菊清,两人情投意合,但晋菊清总觉得自己不敢高攀周家,同时又庆幸周荣庆自食其力、吃苦耐劳,从不炫耀自己与周总理的亲属关系。1959年5月10日,20岁的晋菊清和30岁的周荣庆在九里山钢铁厂喜结连理。婚前,周荣庆按母亲的吩咐,给大伯和七妈(邓颖超)写信报喜。接到荣庆的信,周恩来立即给荣庆回信庆贺,邓颖超也随信给一对…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8日,在周恩来逝世34周年之际,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手写本《周氏家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周嵩尧在20世纪40年代初所写,当时日本军队占领扬州,周嵩尧避居乡间,将周家一些历史情况写出。这本家训由周嵩尧的嫡孙周华凯捐赠给周恩来故居,与同时捐赠的周恩来祖先容像一起成为故居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后,亲属们在得悉周恩来当上一国总理之后,希望获得特殊待遇的大有人在。但是,周恩来头脑冷静,在处理亲属的一些要求时,都能直面应对,绝不违反党的纪律,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性的"官德"。同时,他也决不是"黑脸包公",对周家一些确有才干的人也尽心培养,照用不误。笔者试着就周恩来在建国初处理与亲属的几件事说明他的为官清廉和大公无私。  相似文献   

13.
地灵人杰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汇合处,有一座人杰地灵的文化历史古城,这就是江苏省的淮安市。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清晨,周恩来便诞生在这座城市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周恩来的祖籍原是浙江绍兴,绍兴周家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说起来很有趣,鲁迅(周树人)也是出身在这个大家族的。在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家风     
史真 《党史文汇》2018,(3):26-34
正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位高权重的周恩来一向重视家风建设。他虽无亲生子女,但因周家有几门亲戚上上下下几辈人不少,也存在衣食住行、就业上学等问题。因此,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如何治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不仅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亲友长辈以  相似文献   

15.
宋凤英 《党史纵横》2007,(10):53-55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知识分子的伯乐。周恩来一生酷爱读书,他与图书和图书馆之间,也有一段特殊的缘分。图书馆在周恩来青年时代的成长过程中,对他接触进步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对我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娘家在宝应县天平乡。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大排行八,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他的妻子叫“周八太”或“八太”。她大约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1956年,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杨氏受旧的思想教育,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尤其笃信佛教“积善积德”、“不修今生修来世”等虚无思想,终日吃斋念佛。她把周家的败落看成是“命不好”,但坚信“只要善事做多了,来世还会有报应,有福享的”。所以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她仍不忘烧香拜佛,以求来生。她与侄儿周恩来的感情也很深。那是因为公元1908年,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在不到一年中相继去世,父亲又在外谋生,无依无靠的周恩来只好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弟从清江浦回到淮安老家。这时的老家只有长年卧床的八叔和照料一应家事的八婶母杨氏,杨氏就成了抚育周恩来的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起跑当铺典当衣物,甚至将房子典押给人家,以维持那半饥半饱的生活。那时,10岁的周恩来还比较懂事,但仅比周恩来小1岁的周恩溥却天性调皮、倔犟,玩刀子、打弹子、爬树、捕蝉等许多冒险的游戏都敢做。一次,他们家的一位亲戚带着他们兄弟仨和恩灿等坐小船出北水关到勺湖河下去玩,玩得十分开心。以后...  相似文献   

17.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意思,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在介绍这封信之前,笔者先说一说这封信产生的一些背景。陈绣云,系周恩来十四姨娘的女儿,和周恩来是嫡亲姨表兄妹。她比周恩来要小十多岁。1908年,周恩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后,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周家家道败落。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不得不拖着两个弟弟生活。…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和其他许多有关周恩来的书籍,都说周恩来祖辈是从祖父一辈起,由浙江绍兴迁居到淮安的,而周家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法也各不相同,可谓众说纷纭。周恩来1964年8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他的部分亲属说:“到我们祖父一辈就迁到了淮安。”周恩来的胞弟周恩寿1983年5月4日下午在北京医院对淮安的王树荣、王旭馗等说:“我们周家从绍兴迁居淮安大约在光绪中后期年间。”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霔1982年6月18日在上海家中对淮安的宋立勤等说:“我曾祖樵水公大约在同治年间至苏北做官的。…  相似文献   

19.
周秉宜 《党史博览》2008,(3):23-26,43
周光勋(周恩来的曾祖父)有没有去过淮安 周恩来的祖辈世居浙江绍兴,从他的祖父起,兄弟几人先后前往江苏淮安一带游幕做官,后在淮安驸马巷买房并定居下来。关于房子的产权,周家的后人认为:房子是由“老二房”周昂骏和“老四房”周攀龙合买。  相似文献   

20.
正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原为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1910年秋到1913年秋,少年周恩来在这里学习生活了3年。纪念馆共设读书教室和7个展室,陈列的文物有周恩来当年在校阅读过的书报、留影、作文和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等,自1978年3月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数十万人。在这里读书期间,少年周恩来接触进步教师,阅读进步书报,接受进步思想,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优秀,尤以作文最为突出。据同学回忆,周恩来学识渊博,大方诚恳,待人和气,是当时学生中的核心人物。1946年9月,周恩来同美国记者谈话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