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曾经从宏观上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前者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后者则是其高级阶段.而对社会主义是否还要分阶段,如果要分怎么分,很长时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也...  相似文献   

2.
苏东剧变后,南非共产党继续追求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世界局势相结合,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南非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东剧变以后,南非共产党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世界局势相结合,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南非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欧社会体制剧变和前苏联解体是本世纪国标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虽然中西方有人断言这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但社会主义问题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潮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观点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联东欧剧变之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种局面之下,南非共产党对苏联东欧过去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认为苏东剧变的发生是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同社会主义原则相背离的结果。未来的社会主义只有克服其弊端,回归社会主义原有的价值追求才能迎来光辉的明天。而南非共产党也将以此为起点,汲取苏东剧变的教训来改革和加强党的理论和组织建设,依据南非国情为实现一个种族平等和阶级平等的新南非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生态运动中的一支,其主张与生态运动中的其他派别特别是生态主义在一些方面是对立的.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苏联模式和现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已随苏东剧变一起崩溃,必须把社会主义的目标扩展到自主的人的活动领域,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而不是可供选择的另一种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给予经济发展以一个社会的、生态学的方向.生态社会主义对新发展观、超越传统工业化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路有贡献,但其某些社会主义主张是片面的,与事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世界社会主义自T.莫尔《乌托邦》一书发表,已走过500年历程。这是风云激荡的500年,是前仆后继的500年,是翻天覆地的500年,是继往开来的500年。这500年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四大历史进程,这500年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要彻底铲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专制主义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用党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要领导人作"社会公仆"表率,与民众同甘共苦,逐步为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做准备,不能先享有"各取所需"的特权,命令群众加快进入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共产党与人民共产党是西班牙国内较有影响的传统左翼力量。苏东剧变后,两党分别走上了"革新"与"传统"两条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主张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两党的矛盾和斗争不仅削弱了西班牙的共产主义力量,也让人民群众思想上产生严重混乱,放弃了对共产主义政党的支持,这成为西班牙在独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在国际上,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导致周边地区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反观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部分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产生质疑,人们禁锢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不敢跨"雷池"一步。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的确定,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洲大陆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27年7月诞生的南非共产党(以下简称“南共”)已经走过了79个年头,其间经历了议会斗争、地下活动、军事斗争、参政议政等一系列严峻考验,为驱散南非种族主义的阴霾、夺取黑人解放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苏东剧变以后,南共顽强地顶住了国内外的巨大压力,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在长达85年的革命历程中,南共始终坚持理论探索,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南非的社会主义实践。苏东…  相似文献   

11.
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力量,实现党的任务的最强大的政治动力和精神支柱.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使我们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遇到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只有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重挫折的暂时性,当代资本主义有发展潜力的局限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巨性,才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有萌芽,列宁则明确提出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的观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都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过苏东剧变的冲刷,马克思主义遭遇了挫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很大损失,但同时一个新的探索创新过程正在开始.各国共产党都认真总结、汲取了苏东剧变的教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探索,探求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探索为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及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特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百家言     
《求是》2012,(3):63-64
竹立家:中国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选择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随着苏东剧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唯一正确的"意识形态"。但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并没有随着苏东剧变而消失,反而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获得成功。中国既是世界大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的复兴,并不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把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与共产主义的原则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谁与谁共享,共享什么,怎样实现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健全了社会主义的要素,从而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彩萍 《学习月刊》2012,(13):10-11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来都是一种能动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新形势下.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永不变质.在行动上做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人们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以及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这两个问题,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偏差.文章试图纠正人们关于"中国特色"的认识偏差,认为"中国特色"不等同于中国特有;不要为特色而特色;不要以"中国特色"为借口而推卸解决许多特殊问题的责任.同时也试图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认为中国本质上仍然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并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前景如何,世界上许多政治家、学者、社会主义者都在进行预测。由于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预测的结论自然也不相同。在各式各样的预言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预言是:21世纪是社会主义"衰亡"的世纪。美国政治家兹·布热津斯基在1989年出版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中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另一种预言是:21世纪是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俄国学者亚·布兹加林和娜·莫罗佐娃在1993年"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学者国际会议"上明确提出,苏东剧变的"隧道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我们应着手清除瓦砾,打扫场地,绘制新蓝图。"我们坚信,在20世纪创造光辉业绩的社会主义,经受苏东剧变严峻考验之后,决不会在下个世纪"衰亡",它必将通过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从低谷中奋起,逐步走向复兴之路,在21世纪再造辉煌。这个结论,是对21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最一般的预测。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是立足当今世界现实,从客观事实出发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瞻望。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4,(6)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过渡时期",而是远未完成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它不是按照某种事先的理论设计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地认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不可能有"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列 宁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虽然提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建成是一 国所不能完成的。斯大林后来改变了马、恩、列的观点,认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探讨"一国能否建成 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外政策的制定,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