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基斯坦是南亚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连接中亚、西亚伊斯兰世界,毗邻中国西北部穆斯林聚居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中巴经济走廊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极端势力对走廊施加的安全影响。巴极端势力不仅伤害中方工程人员,破坏走廊项目设施,而且从舆论宣传与意识形态角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实施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中国需要与巴基斯坦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开展去极端化合作,综合采取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防范巴极端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与中巴友谊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势力日益活跃,其恐怖袭击活动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从部落区向境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外扩散,严重威胁巴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殃及中国在巴人员和机构的安全。"9.11"以来,穆沙拉夫政府派出10万军队进驻部落区打击极端主义势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受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仍不时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3.
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重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九一一事件之前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有两个高峰期,表现形式为传播激进思想、制造恐怖事件和进行武装袭击。美国打击塔利班使中亚宗教极端势力遭到重创,之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分化、重组成“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中亚伊斯兰运动和“社会”等组织。本文详细阐述了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组织的分化与重组,比较分析了九一一事件前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变化,并认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在向“全球化”、政治化和反西方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是未来中亚国家社会安宁与政局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下旬至8月底,巴基斯坦遭受历史上最严重洪灾。洪灾不仅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也使巴基斯坦社会陷入全面危机,更是沉重地打击了人民党政府的威信,巴未来经济发展更加困顿。美国大力开展对巴援助,希望借助救灾改善双边关系,但同时各种伊斯兰极端势力也利用救灾争夺民心,巴未来反恐局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5.
面对来自极端伊斯兰教分子和政府两方面的宣传,巴基斯坦的女权主义者和小说家德赫米娜·杜拉妮预感到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原旨主义势力的增长。她认为,某些穆斯林领导者歪曲了伊斯兰教,将它从一种鼓励思考和辩论的宗教变成了令人畏惧的“中世纪迷信”,成为一套封建性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下,妇女被置于低下的社会地位。杜拉妮最近发表的长篇小说《亵渎》是作家对这一主题深入研究的表现。在这篇小说中,杜拉妮对世袭的宗教领导阶级皮尔(Pirs)贵族阶层完全支配巴基斯坦人生活这个事实持一种不同寻常的看法。她警告人们说:“巴基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战"的名义向世俗政权发难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致使中亚各国的安全和俄联邦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亚和北高加索均属原苏联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7.
纵观巴勒斯坦问题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在阿以冲突还是巴以谈判过程中,犹太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激进势力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在相似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狂热理念驱使下,通过相似的极端手段激化阿以矛盾,阻挠阿以和平进程。犹太极端主义分子打着“上帝的旗号”,通过对犹太教教义作极端、片面、歪曲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地理相邻(两国边界线长达2430公里)、民族相融(阿的最大民族普什图族也是巴四大民族之一)、宗教相同(都是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穆斯林为逊尼派),本应成为两个友好相处的邻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渗透,1947年8月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里,两国关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9.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  相似文献   

10.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了15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其变体。孟加拉被印度及西方称为恐怖组织新“天堂”,据称境内的极端组织不少于15个,政府已取缔3个。阿富汗是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塔利班时期极端势力达到巅峰,目前还活跃着塔利班、“基地”和伊斯兰党等组织。印度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及东北几邦较为集中,政府已公布12个恐怖组织的名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以来,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趋于活跃:趁中亚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加紧向政坛渗透;利用中亚地区新一轮伊斯兰化思潮加大极端思想宣传;完善组织体系和实施新的暴力恐怖活动。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的活跃将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地区间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13.
军队、毛拉(伊斯兰宗教势力)和美国是影响巴基斯坦国内政局走势的三大主要力量。军队在巴基斯坦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宗教势力则随着反恐战争的开展而不断壮大,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必须保持对巴基斯坦政局的影响力。在新形势下,三者之间的互动以全球反恐战争为背景,以对巴政府领导权的争夺为主要内容,以兼顾斗争与合作为主要手段。三者构成了巴基斯坦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对其政治进程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的回潮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曾出现过伊斯兰宗教势力回潮。近几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带有更加浓厚的极端和激进色彩的宗教势力回潮再度出现,引起了各国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刘军 《东南亚》2009,(4):76-79
“9·11”事件以来,反恐战争背景下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的指责声日益上升:宗教学校沦为恐怖组织、培养恐怖分子、资助恐怖组织以及传播极端主义思想。本文分析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的歪曲与污蔑,探讨其原因和动机并展望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倒台,致使大量塔利班武装分子和“基地”等恐怖组织成员溃逃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他们的到来和长期滞留对部落地区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造成强烈冲击,“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等一批巴本土塔利班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以极端主义、武装暴力等为主特征的塔利班化现象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逐渐向其陆腹地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7.
巴基斯坦今年将举行总统选举,穆沙拉夫希望在保留军职的情况下连任总统,反对派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同穆沙拉夫分掌权力;穆沙拉夫一方面大力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另一方面同人民党等反对党开展对话,企图继续维持其总统职位。穆沙拉夫要想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胜出,要解决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布托主义”一词在巴广泛流传,它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党纲领明文写道:“信仰是伊斯兰,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一切权力归人民”。 (一)信仰——伊斯兰布托从青年学生时代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关于忠于穆斯林的言论,而且把信仰伊斯兰教作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指导思想,他公开宣布:“伊斯兰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宗教,是巴斯斯坦的基础”,“伊斯兰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为其事业可以贡献我们的生命”,“伊斯兰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相信伊斯兰永恒的宗教”等等。①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有着特定的背景,包括了伊斯兰国家、民族、宗教三个部分,经历了1940-1960年代初的民族复兴主流时期,1960-1970年代初的国家复兴时期和1970年代起的宗教复兴时期.这对巴基斯坦政治也产生了相应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增强了巴国内凝聚力和与其它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从消极方面看不同程度的引起巴政治局势不稳、政府效率低下以及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20.
土耳其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民族与宗教矛盾自立国以来一直存在。虽然土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世俗的、政教分离原则以及不可分裂的国家统一原则,但是以库尔德民族分离势力为主的民族矛盾、企图在土恢复政教合一政权的伊斯兰主义分子与世俗势力之争一直是土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难题。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以库尔德工人党(PKK)为主的民族分离势力和伊斯兰极端势力在土十分活跃,给土政治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以至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