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是保护包括少数人在内的所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民主政治中,多数民意作为裁定规则是政府合法性的源泉,是解决冲突、达成“重叠共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故意遮蔽少数民意,甚至损害少数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运作中,要捍卫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需要超越民主本身的狭隘视阈,从自由主义和协商理念中寻求支撑性资源。  相似文献   

2.
有限多数原则是民主的实现规则,它的提出是为了弥补简单多数原则的缺陷,既实现多数的统治,也保护少数的权利。然而,有限多数原则既不能达到正确决策、维护公民利益和选举优秀领导人,又不能产生真正的"多数",导致无法实现多数的有效统治;对少数的保护也因为多数和少数未必能实现转换、无法切实实现少数权利保护和不能给予少数否决权而失效。对有限多数原则的证成与反驳有助于探讨了民主实践的缺陷,完善民主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吴高盛 《中国人大》2014,(13):41-43
民主的本意是指少数服从多数,并且尊重少数。民主在国家层面,作为一种制度,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决定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以多数人决定,同时尊重和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选票是人类社会处理争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协调人类活动行为方式的一大发明,它的成功取决于人类已经认知了的人和事物,体现了社会群体的利益平衡原则和思想的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人民,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现代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也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列宁说过,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就会成为谬误。选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很多领域却未必适宜,比如科  相似文献   

5.
编后语     
贵刊2004年第6期刊登了郭怀亮的文章《试论民主的边界》(以下简称《边界》)。该文论题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出于兴趣 ,笔者对《边界》一文所持观点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写出来 ,希望和大家共同思考和探讨。《边界》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不能在主权和人权两个问题上实行民主 ,一旦超越了这两个边界 ,“民主就成为邪恶”。文章以“多数统治”来界定民主 ,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保护性边界或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的统治就往往容易牺牲少数人的人权和利益 ,蜕变为多数人的暴政 ,因而 ,民主“不得突破人权”。诚然 ,从根本上来说 ,民主的目的在于保护众人…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的内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护少数原则的提出是对民主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修正和超越的结果。其之所以成为必要是由于少数和多数共同构成了人民整体.少数意见完全可能包含着真理性智慧.同时.该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民主的名义滥用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体权利和自由,有助于共识政治的达成,以及保证始终坚持把人本身当作目的而非手段等。  相似文献   

7.
杨金刚 《桂海论丛》2004,20(5):73-75
对民主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8.
法治博览     
<正>民主运作中少数权利的保护孙力在《学习时报》2010年6月28日上载文《民主运作中多数原则与少数权利保护的统一》认为,在民主运作中,少数服从多数是最基本的原则。但民主政治最深刻的含义在于它要尽量体现出所有参与者共同的意愿,多数是对民主的接近,并不能简单地与民主划等号。由此,对多数原则的运用必须要  相似文献   

9.
李中林 《江苏政协》2013,(10):25-26
<正>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产生土壤是自由民主和代议民主的纠偏和完善,出发点是着力解决"多数暴政"所带来的"少数侵害"问题。因此,有人把协商民主定义为:协商民主就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原则,自由平等的公民,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理性的公共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公共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是助推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存在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万其刚 《中国人大》2009,(15):51-52
近代以来,西方民主理论经历了“从共和主义到自由主义”的演变,逐渐分化为两大基本的流派。一种是自由主义取向的,即代议制民主理论,主张由经选举产生的“官员”在严格界定的界限内行使权力以代表公民的利益。熊彼特把民主看作是一种政治方法,即为达到政治决定而作出的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而当代主流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少数“精英”的参与才是关键的,缺乏政治效能感的冷漠的、普通大众的不参与,则被看成是社会稳定的主要保障,也是避免多数暴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赵虎敬 《人民论坛》2012,(23):94-95
"少数人"权利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符合国际人权保护原则普遍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民主法治、社会稳定和谐的内在要求。"少数人"权利保护包含保护"少数人"的文化、宗教信仰、使用自己语言等几个方面的权利。为了"少数人"的权利保护更有实效,我们应从法律制定、法律适用以及社会保护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人大》2008,(7):4-5
民主就像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民主如果不科学会成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看望省人大常  相似文献   

13.
周克庸 《桂海论丛》2006,22(1):31-33
由“民主”规定“集中”的“多数原则”性质,以杜绝个人或少数人的集权专断;由“集中”将“民主”提升为权威力量并坚定地实行之,以排除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要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不断推动这一制度的自我完善,就必须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走出在“民主”和“集中”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4.
民主执政与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民主执政,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要求,也是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实行民主执政,离不开贯彻民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基本原则,也是实行委员会制的决策规则要求,人们对此已达成共识.然而,实践中,实行委员会制的"一把手"不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把"民主"变成个人专断,把个人专断变成"多数人民主",一人可以魔术般地变成"多数",把"一言堂"变为"多数人同意",是长期以来"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经常遭遇的最大挑战.它既有认识和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有政治体制的症结.在民主执政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目标追求的时代里,重新解读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十分必要,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执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李智 《求索》2013,(9):227-229
政治实践生活中。长期以来实行有限选举权,只有部分公民享有选举权。随着“一人一票”平等理念的升起,理论界却也逐步关注公民差异性与特殊性的差异政治.并强调特定群体在选举中的代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公民选举权以多元共治的政治理念。在民主政治与差异政治共同影响下,“平等”与“差异”互相耦合,“多数”与“少数”两者兼顾,共同构建了良善的选举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民主发展的五大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含义是“人民的权利”和“多数人的统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大众争取民主和自由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同时,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相似文献   

17.
民主的真义与政治排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主的定义很多,但是主要可以从理论基础、制度安排和实践保障3个方面加以界定。民主的理论依据是人性的不完善;民主的制度安排重在监督和规范权力拥有者的言行,防止权力的误用乃至滥用;民主从实践上严格保护少数,强调少数人的利益不能被所谓的“大众利益”或“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任意牺牲。近年来新出现的政治排斥理论说明,任意剥夺所谓“少数人”政治权利的做法是违反民主原则的。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09,(1):89-90
聂伟迅在《江汉论坛》2008年第9期撰文认为,民主的建立有赖于良好的政治文化土壤,但民主也会对公民政治心理产生某些负面的影响,其所包含的平等诉求使得个人主义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人民主权原则的确立则导致公民个人意志的脆弱和批判精神的缺乏,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可能使公民政治心理出现异化,多数福利原则会增强公民对国家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 依法治国有利于公民养成正确的民主意识。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必须依法参政,这本身也是民主政治的内容。并且,宪法和法律在肯定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广泛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为他们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并为他们滥用权利的行为设定了强有力的惩罚措施,这就为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相应义务的履行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从而有利于公民提高政治责任感,养成正确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视角下“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的违法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教制度废止之后,由于尚无衔接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为完成行政管理的任务,河南省成立“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实现对“非正常上访”人员管控.但从行政法的维度考量,“训诫”实质上构成了对访民人身自由的侵犯,“训诫中心”的成立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不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同时构成了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以及控告、检举与申诉权利的不法侵害.警察权的行使应遵循法治原则的约束,在公共利益维护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