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授权民间机构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谈——“汪辜会谈”,在签署了4项协议之后降下了帷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将载入两岸关系的史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这次会谈的圆满成功,为两岸民间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汪辜会谈”势趋必然辜振甫先生是在新加坡威士汀酒店他下榻的房间接受记者采访的。76岁的辜振甫先生满头华发,精神矍铄,加上他说话的轻声细语,给人以温文儒雅、平易亲切之感。他微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他自“汪辜会谈”以来首次接受的记者专访。他说,海峡两岸隔绝了40多年,尽管两岸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远心 《侨园》2006,(2):20-21
在两岸关系仍未突破政治迷局的今天,两岸经济关系的密切却日益彰显。那么,投资大陆的台商究竟如何定位才对台湾经济最有益?面对“根留台湾”还是“根留大陆”的争辩,清华大学台研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却提出了“立足大陆,根系台湾, 面向世界”的全新主张。他认为,大陆是一个舞台,演员是两岸的企业家,导演是市场, 这里应当上演的是一曲“中华振兴”的舞蹈。因此,刘震涛带领着清华大学台研所秉持一个研究理念:如何充分发挥两岸有效资源,使两岸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3.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4.
柳哲 《团结》2002,(3):34-36
“谜一样的人物”曹聚仁,由于其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仍扑朔迷离。特别是他晚年曾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一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近年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地发展,相关媒体对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历史已有所披露。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过程仍未完全解密。现在要介绍的是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时的一位重要历史见证人——徐淡庐先生。  相似文献   

5.
王风 《侨园》2005,(2):2-3
1935年出生于东北哈尔滨的李敖,1949年随父母迁往台湾。驰骋台湾文坛效十年后,他于2000年代表新党参选“总统”,2004年单打独斗竞选“立法委员”。在“从政”的道路上,李敖主张两岸和谈,疾呼一国两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当选“立法委员”后,2004年底李敖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表明了他作为“立法委员”的心态和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8,(22)
建立互信、搁置争议,让两岸同胞求同存异,累积共识,共创双赢 2008年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踏上了被他称为雨过天晴之旅的大陆之行。这位在台湾政坛上久经历练、经验丰富的政治领袖,被国台办主任陈云林称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推手。虽然之前他  相似文献   

7.
经贸合作日益成为两岸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学者们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选择方面有很大分歧。大陆和台湾同为WTO成员,两岸经贸合作的底线是“遵守WTO规则”,最高边界是最惠国待遇原则许可的范围。合作底线和最高边界所围成的空间,就是两岸可以选择制度空间。作者认为“两岸共同市场”是当前两岸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祖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和平统一政策起,就一贯主张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积极推动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事宜。尽管台湾当局一直千方百计阻挠、拖延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但是,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三通”的障碍逐步得到清除。目前,两岸直接“三通”的关键问题是两岸直航。20多年来,虽然两岸通航取得一定进展,即从1986年之前的互不通航到之后的间接通航,从1995年起分步开放通航到2001年的沿海局部直航、试点直航获得初步成效,间接通航程序也越来越简  相似文献   

9.
秦华 《瞭望》1998,(20)
改善两岸关系要拿出诚意来——评“两岸共同协助东南亚国家解决金融风暴”论调秦华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祖国大陆一再呼吁进行两岸政治谈判、海峡两岸业已营造出有利于两岸复谈的气氛时,台湾当局则在重启“南向政策”而坚持对祖国大陆“戒急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两岸之间的共同努力,两岸科技交流逐渐得以展开。特别是去年5月份以来,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教授来大陆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又邀请一批大陆科学家访台,两岸的科技交流从此有了突破性进展。随后的“汪辜会谈”,更为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交往开拓了更宽更广的渠道。但我认为,仅仅这样做还远远不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应对世界农业贸易体制变化的必然选择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10月17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高层领导人及400多位业界学界精英共聚一堂,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为主题,以谋求两岸同胞福祉为宗旨,共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先行区 1.构建两岸经贸自由化先行区 “两岸经贸自由化先行区”,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经贸活动自由化与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功能经济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对接的单边自由经贸区,就是要在一个条件合适的区位建立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  相似文献   

13.
一、平潭两岸共建特区的概念定义 平潭两岸共建特区是指,在福建省平潭县的海坛岛,采用两岸“共创、共建、共管”模式,创立封关管理、双向开放的特殊安排区域,作为两岸共建特区(以下亦简称为共建特区),加快两岸合作交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1月22日,两岸航运界人士在香港就两岸通航的有关业务技术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两岸的船舶从福州、厦门港直航台湾高雄港将指日可待。虽然台湾当局暂不允许两岸间的货物“通关、入境”,只允许转运大陆的外贸货物,但毕竟在两岸船舶直航上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整整花了18年。  相似文献   

15.
何振亚 《民主》2011,(9):55-55
最近。海协会陈云林会长率经贸团台湾南部行.在一次会见座谈会上,他饶有兴趣地提及安徽桐城清朝发生的“六尺巷”的故事.从而赞扬勉励海峡两岸和解友好,和睦一家亲,在两岸引起了热烈反响。央视并及时广泛深入地传播,介绍了“六尺巷”的由来.摄放了“六尺巷”地址图像.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力推“台独”的困兽之斗,让他与其“台独”路线都从一个困境走向更大的困境自发表题为“民主台湾,声声不息”的元旦讲话起,陈水扁“急独”言行确实“声声不息”,步步进逼两岸关系红线。而各方的反应表明,陈水扃番番躁动,只换得“台独”路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与两岸同胞的一致摒弃。  相似文献   

17.
范力  刘岩 《理论参考》2010,(4):15-16
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民众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台湾民众在经历了8年陈水扁当局操弄“独统”议题、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种种乱象之后,摒弃了“台独”执政者,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8,(31)
密切交流稳定发展上半年两岸关系回顾本刊记者今年上半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在祖国大陆敦促两岸举行政治谈判、推动直接“三通”的努力下,两岸各项交流取得进一步发展。虽然台湾当局仍然坚持“戒急用忍”并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拖延的态度,但岛内外的局势发展已给台...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倡议实现两岸“三通”。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海内外尤其是台湾岛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7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终于慢慢开启了两岸封闭了40多年的闸门。七年来,两岸间人员往来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特别是1993年大陆赴台进行交流的项目层出不穷,规模大、涉及面广。两岸交流合作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鉴于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曾先后抛出三份具有“纲领性、政策  相似文献   

20.
郭震远 《瞭望》2011,(1):36-37
2010年12月21日,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谈(第六次陈江会),在台北市举行.这是两岸经贸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并生效后,两岸两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不仅取得了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这一新的具体成果,而且对于认识和把握ECFA生效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特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