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摄影的艺术形象是瞬间捕捉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从艺术构思到艺术表现,往往是极其短暂的,特别在纪实性和时间限定性方面与其它艺术门类有着鲜明的区别。在摄影创作的瞬间中平衡好理智与情感关系,使理智和情感同步发展和深化,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聊天时,朋友阿存苦笑着告诉我:“我爸每年过生日,我都要送他一台电视机。” “都不换一下?”我说,“也太没创意了。” “我本来也想换个花样,”阿存说,“但是,他常看电视越看越生气,气得拿东西砸电视,所以他的电视常坏掉。上个月,他看某某人的评论节目,又拿酒瓶砸电视了。这样也好,我完全不必为送什么伤脑筋。”  相似文献   

3.
梅子 《检察风云》2014,(1):42-43
请问:你能以正常速度顺利地完成上面的测试么?是不是很容易出错?那是因为你的右脑努力想说出颜色,但是,你的左脑却坚持要阅读单词。于是,你总算切身体会到了人体各部分的分工不同,而当功能不同的两个系统要执行一项交叉任务时,冲突就随之产生。在这种左脑和右脑打架的情形下,若想顺利说出颜色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让左脑暂时无法参与任务,比如用手遮住字的大部分,只留个别笔画用来认颜色,也有人经过数次尝试,能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颜色上,忽视汉字的读音,从而正确说出颜色。  相似文献   

4.
一鸣 《检察纵横》2003,(3):62-63
法官,这个名词代表着理智与威严;妈妈,这个名词代表着细腻的情感。一旦这两个看似冲突的名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尤其是这位妈妈呵护的“孩子”是一个自己亲手审判的少年犯时,该让人获得怎样的生活启示呢?  相似文献   

5.
王智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心理评价手段,一是情感的评价,一是认识的或理智的评价。两者皆可以独立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各有所长,可以在解决评价问题时互相补充。作者对王智的理论主张从理论依据上以及现实生活评价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上加以分析评价,认为评价活动从其发展之初,就是由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根本不存在人生之初时的单独情感评价的阶段。以后评价活动的发展,也会在两方的协同作用下得以实现。在此分析探讨的基础上,作者得出了评价活动永远是情感与认知协同作用下实现的结论,否定了把情感与理智当做两种独立评价手段的主张。此外,还进一步提出了情感和认知关系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任何一方的活动和作用都不可能离开对方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家庭不能散     
和老公一起看电视,遥控器如往常一样拿在他手里。没看到好的节目,我忍耐着他的翻来覆去。他总是这样,就算是他选定了节目,也是看着看着就没耐性,总是一些关键情节被他无端掐过。  相似文献   

7.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证明原则中的帝王条款,承载着人权保障的核心价值.但该原则的适用也往往引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冲突.实质折射出法律适用中普遍存在的理智与情感间矛盾平衡问题.深入探究即发现科学施行疑罪从无原则,不仅仅是坚持一种恪守证据审查客观性的理性标准,它同时也需要培养和塑造一种远离泛道德批判倾向的法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沟通和传播手段不断丰富的当今社会,谁能够掌握传播信息的速度,谁就能够获得好的效益,于是直播机制便应运而生,这为主持人提供了与受众直接交流的机会,形成了直播类主持人节目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同时又对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者——直播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里压力普遍加大成为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情感类广播节目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且一档成功的情感节目在受众群中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笔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就情感类直播节目主持人应有的素质进行了观察,此文从工作和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等方面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13日,"日记门"男主角韩峰被捕,"2010年网络反腐第一案"再次证明"咱们网友有力量"。与此同时,无辜被牵连其中的21岁女孩吴美俞却陷入人生低谷:不敢上街,不敢去找工作——不知道该去哪里澄清事实。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的情感体验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既需要理性认知的作用,也需要非理性认知的参与,情感体验性教学是适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应该充分发掘网络信息化资源来再现体验的情境,进行专题性的案例教学以及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玲丽 《法制与社会》2010,(18):228-229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情感需要的多元性,情感体验的矛盾性,情感取向的浅显性,负面情感的普遍性;探讨了高校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并针对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平台等一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12.
竞技与律师     
汤忠赞 《中国律师》2008,(10):43-44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在一片赞扬声中结束.其评价之高,吾辈毋庸再言。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天天晚上看电视,并不断换台,观看各种赛事。奥运健儿的表现使我激动,使我真正理解了奥运,认识了奥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08,(20):43-43
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有一事总让人不明白:那就是每次抄贪官的家,总有一屋子烟酒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谢勇  温建辉 《河北法学》2007,25(11):70-74
尽管传统罪过理论阙如情感因素,但它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刑事立法的合理诉求和刑事司法的现实运行,却表明了刑法的罪过理论已经落后于刑事实践.一方面,罪过情感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有所体现或得到了适当的考虑;另一方面,情感因素在罪过理论之中却没有任何名分,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在刑事实践中走向自觉,也才能够明确完善罪过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袁瀛 《法治纵横》2011,(9):53-54
妻子去世后,我娶了她的继母,从此爹和娘都不认我这个儿子了。从那天起。他们再也没让我进去过家门,还有哥哥和嫂子。我就是往家里寄些钱。他们也不会要的,还照样会退还过来。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毋庸置疑是法官判决时考虑的两因素,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似乎法官在裁定案件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机械地运用三段论推理就必然得出正确的判决,然而实证考察的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法官裁判案件的过程是心与脑对话的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冲突、协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的情感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情感因素对司法公正具有利与不利双重性,因此应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制约。  相似文献   

17.
何雄飞 《政府法制》2011,(18):22-24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连续打喷嚏最多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连续放屁最多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吞宝剑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吐痰最远、吐口水最多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连续看电视时间最长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永清 《法制与社会》2013,(20):179+184
本文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认为家庭情感缺失是导致中专学生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中专学生实施情感补偿是必要的,本文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对家庭情感缺失学生进行情感补偿方法和对家庭情感缺失学生实施情感补偿班级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把情感作为人之性的显现,并以情感为基础,在自我修养、人际沟通、理想心灵等不同层面上构造了修己生德,心心相印,心灵自由的情感智慧。本文从文化心理积淀所形成的心理加工机制的角度,结合当前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感应性情绪觉察,弱认知控制,关系认知,情感精致,情感创造"等心理机制,对儒家文化情感目标达成的作用。儒家文化的情感智慧对深入理解情感心理现象,解决当下主流心理学把情感作为应该通过认知加以控制或消除的心理反应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州县司法与行政——黄六鸿与《福惠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惠全书》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由种书堂印行,在当时是比较受州县官欢迎的书籍之一,因为该书不但能够成为他们的施政参考和指导,而且还可以成为座右铭。在当时专制政体下,州县官是督抚的属员,州县官只对督抚负责,只要得到督抚的庇护,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州县每视上官为转移”,不再安心政务,而是全力奉上,“不用实而专用虚,妙于趋,尤妙于避”,却在司法与行政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以造福之心,施惠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