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初,邓小平访问了日本、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日本现代科技的发达水平和新马泰充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经验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邓小平在后来的一次讲话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1994,(4)
邓小平九十高龄仍坚持锻炼萧榕谈邓小平身体近况,并说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据新华社报道,《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的作者萧榕3月8日在日本东京说,邓小平虽然快九十高龄了,但是坚持锻炼,每天要走三公里。萧榕在谈到邓小平对中国现状与前途的看法时说,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3.
天儿慧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经学部教授。1997年4月,日本《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邓小平》一文,现简要译介如下。文章说,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邓小平先生成了一位历史人物。怎样评价邓小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问题,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其一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个人经历问题;其二是如何理解毛泽东逝世后出现的“邓小平时代”问题。总的说来,“邓小平时代”确立之前,他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他的理论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参加和领导革命…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八年抗战,邓小平作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的主要领导入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冀南大地上。他与刘伯承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带领冀南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30周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十分缅怀邓小平同志,他为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4年前,也就是在1978年10月22日,是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身份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到日本访问,并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签字仪式。当时,随同邓小平出访的有: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外交部部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等。23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国宾馆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邓小平一行。邓小平首先对日本政府的邀请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初,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日本一向小心翼翼侍候的“大哥哥”美国竟置‘叫。弟弟”于不顾,先后实现了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为了赢得主动,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应邀访问中国,先于美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后,中日关系如同老牛拉破车般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始终未成奔腾之势。直到1978年邓小平踏上日本国土,才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催化剂”。美联社著名记者约翰·罗德里克评论邓小平访日说;“邓在日本访问期间扮演了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也以逗人的微笑和精力充沛的交…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小康战略梁文生“小康”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诗、大雅、民劳》。是指低于“大同”,高于温饱,生活殷实的社会经济状态。邓小平借鉴了我国古代对小康的说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日本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研究非常活跃,出版了不少研究著作。小岛服之、渡边利夫合著的《毛泽东与邓小平》(1994年版)一书,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由前言、一至四章和结束语构成,书后附有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年表,全书约25万字。小岛朋之在书中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所处时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他说,毛泽东把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下解放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但与此同时,他对于日本极少数人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多次强调要警惕和批判日本复活军国主义。邓小平坚持把反对霸权条款写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制约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指导并亲自参加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侵略历史的斗争,指明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是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要求日本政府正确处理光华寮问题,指出光华寮问题表明日本极少数人对台湾持有军国主义的倾向。邓小平强调,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要加强批评、揭露,而且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坚持把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辩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复兴之路。邓小平在对外交往方面的刚柔相济的处事艺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交往国,影响了整个世界。1978年10月他对日本的访问掀起的“邓旋风”,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精彩序幕。  相似文献   

11.
裴华 《党史纵横》2004,(10):18-20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到日本后,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日本政要纷纷来中国驻日大使馆吊唁.2月20日上午11时许,一位身着素服、鹤发童颜的老人来到了使馆吊唁大厅.他动情地说:"邓小平逝世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对我个人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最尊敬的朋友."这位老人向邓小平遗像鞠躬致哀后,戴上老花镜,在吊唁簿上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日本国会议员竹下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邓小平文选》第37页)这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了不少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日本明治维新是怎么回事呢?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又是怎样抓教育和科技的呢?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加深认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发展教育科技的重要性,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3.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第六集《历史转折》中有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的镜头,也许电视观众都注意到那位坐在邓小平身旁作翻译的中年女性。她是谁?她就是本文将要介绍的是中国前驻日本大使杨振亚夫人韩秋芳女士。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32周年,也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为中日关系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日本外相园田直迎上专机,对邓小平说:“您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非常重视中日友好关系,提出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复活军国主义的逆流。对此,邓小平始终高度警惕,多次强调要防止日本搞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海外舆论普遍关注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功绩,认为十四大的灵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已在十四大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认为邓小平是中国的“改革之父” 海外舆论在中共十四大召开期间不仅大量转发十四大和中国新闻媒介对邓小平的高度评价,而且在自己的报道和评述中也纷纷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之父”(俄通社一塔斯社)、“倡导人”(波兰电台)、“改革的动力”(澳大利亚 ABC电视台)、“总设计师”(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中央日报》)、“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现实主义者”(日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以指点江山的外交大手笔打开中日关系大门,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后经两国政府多次磋商谈判,1978年8月12日中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对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访问,此举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也被舆论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之旅。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访日期间,去日本千叶县君津市参观日本的钢铁大本营——新日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邓小平仔细参观了新日铁承包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任务的模范高炉和号称具有世界水平的四号高炉,还特地看了与新日铁将在1979年向武汉钢铁公司出口的轧钢成套设备相同的工厂。邓小平问稻山:“能不能帮我们搞个比这个还好的钢铁厂?”“当然可以。”“每吨钢需要投资多少?”“每吨需10万日元左右大概就可以了。”实际上,稻山的估算对于中国说偏低了。在日本  相似文献   

19.
“爬了黄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话下嘛!” 邓小平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从自然物象中吸取智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在左、右江创建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成为“毛派”的重要人物,在长征路上跟随毛泽东经受了万水千山的洗礼。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和刘伯承率一二九师深入日本侵略军占  相似文献   

20.
陈克鑫 《湘潮》2010,(6):46-47
<正>邓小平的魅力基辛格与邓小平有长达10多年的交往,他与日本前首相中曾康弘谈21世纪领导人素质时这样评价邓小平:"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勇气。领导人或政治家的任务,是把国民从现在引向未知的世界。能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