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这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宗旨。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大力倡导法治文化,对于提高全社会崇尚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文化;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范围,创新宣传阵地。弘扬法治精神,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领导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全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法治精神的内涵。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中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高层次的会议上提出"弘扬法治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弘扬法治精神"是十七大报告在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央、省委、公安部对法治中国、法治浙江、法治公安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一定要有法律至上的理念、公平正义的天秤、严格程序的规制、责任落实的担当。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全社会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并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号召“要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为此本刊在这一期专门刊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博导龚育之同志给本刊的专稿《弘扬科学精神》,同时相应编发《科学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江泽民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机制》等文章以推动这方面研究和宣传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不可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前赴后继,进行了长达14年英勇顽强的抗战,最终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最终破产;中国人民长期抗战形成的中国战场,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7.
法治精神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如果从管理、自由、民主和信仰等角度看,法治精神的内容有时可能发生矛盾。公安法治从总体上看,属于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从分类的角度看,属于管理意义上的法治,公安法治在运行过程中因其立足于管理者视角,因而也可能与其他的法治精神发生某种冲突。这主要应从公权与私权、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法治精神指的是观念层次上的法治。揭示法治的内在精神旨在加强法治的“软件”系统建设。法治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法治理想;二、对法律的信仰;三、法治的价值取向;四、治法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环境艰苦而残酷的战争年代,艰苦奋斗成为革命力量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井冈山斗争时期,从军长到伙夫每人每天都是5分钱的伙食费,常常要用野菜充饥。到了冬天,战士们光着脚板,穿着草鞋,没有棉衣。  相似文献   

10.
本期杂志送到您手中时,我们刚跨入新的一年。这里,我们向您致以新年的祝福,衷心感谢您对本刊的深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李延勇 《理论前沿》2004,(24):34-3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也是对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要有“量”的指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要求和提高。同时,还要求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相互之间不应该产生矛盾和冲突,即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同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都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谐一致的。这就要求在政府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快规范和调整社会变革中形成的急需用法律调整的新的经济关系和…  相似文献   

12.
13.
值我校学报《法治论丛》创刊20周年之际,作为《法治论丛》的首任主编,我感到非常兴奋! 1985年9月1日,作为成人法律大专的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开学,1986年8月,经有关主管机关核发内部准印证,学院的学报《法治论丛》创刊出版;1986年9月1日,与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的普通大专——上海法律专科学校也正式开学。于是,《法治论丛》就成为两校的共同学报。在筹备创刊之时,曾考虑采用《法学新探》、《法制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4.
法治化是中国必由之路,法律思想基础由权力文化嬗变为权利文化是历史的必然,权利应当成为法的本位.权利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法治化需要权利精神的推动和牵引,要求逐步完善权力机制和权利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法治社会既以社会为本位,又以人为本位.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化道路,需要把握历史和现实的中国法治状况.在推行法治化的初级阶段,重点在于加强对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将权利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内涵博大精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试图从井冈山精神中寻找出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契合点,简要提炼出井冈山精神中对当代法治建设有意义的部分,及井冈山精神中坚定的信仰、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思想对我国当代法治实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法治文化的建设传播是普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公民法治人格的养成、规范公权力的法治化运行、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期间,应更加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繁荣,通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法治教育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可行途径,使人们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指导人们合法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和应然目标,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它对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的联系,它需要通过特定的具体方式来加以实现。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确立的历史根据,阐述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它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德治”和“法治”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9.
法治这一千百年来凝聚了人类治理理想和有尊严、有秩序生活追求的制度体系,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起源:中国古代的法治理念与治理实践更多地贡献了某些形式性资源,而西方则为现代法治奠立了实质基础和正当程序保障。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项事关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的伟大变革,必须在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对东西方历史上有益的法治资源兼收并蓄,方为实现法治中国蓝图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