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场伟大的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联系仙桃市的实际,我围绕以下六个问题,谈一谈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思考之一: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问题新农村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也离不开新农村,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建设新农村,决不是要放慢城镇化的步伐,也不是要就农村抓农村,而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形成城镇与农村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而富裕农民。仙桃有“湖北温州”之称,经过大面积企业改制和大力度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在经…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6,(9):33-33
张晓山在2006年第13期《红旗文稿》上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在思想与理论上廓清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农村和城市共同置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框架之中,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新农村建设,必须选好突破口,找准总抓手。为此,沁阳市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优势,把远程教育网络和站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小城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与农民并不是一直完美搭配的,有时,二者会发生基于利益的冲突。政府与农民保持良性互动的态势十分必要。对影响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的利益、情感、媒介等要素进行调适,是双方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新在什么地方?新在城乡统筹的良性互动上。农民要成为拥有资源,有谈判权的主体主动介入城镇化。而不应该是城市过度汲取,农村却衰败。不能简单地相信只要城市化就能解决问题。城市化和城镇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城镇化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县级以下的城镇集中,在最短半径中让最多的农民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加大农村的基础建设、保持农舍、维护原有的农村社区建设,这是保障农村成为经济发展"蓄水池"的作用。蓄水池的"水涨水落"与经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盟坚持“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把“两转双赢”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快转移农村牧区人口、着力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进程中适应农村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变革的客观反映。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一致,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先进性建设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切实搞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分析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一个障碍。即解决认识问题,要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在新时期的新功能、新优势,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走出“人民调解已过时”、“人民调解可以用诉讼来替代”等认识误区,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转化为强化人民调解的实际行动。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新形势下农村人民调解工作,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同时,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城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统筹城乡,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突破口就是要培育新农民。  相似文献   

13.
郑文 《支部生活》2006,(11):17-17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抓住“六个关键”:一是推进产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牛产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基础设施搞不好,农村面貌变不了。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潜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方译 《世纪桥》2009,(7):43-44
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优劣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目前不少地区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资金匮乏、设施薄弱、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传承、健康的文化活动贫乏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结合农村的实际,开展农村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走出一条统筹城…  相似文献   

16.
闫东 《新视野》2012,(3):84-87
相对于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一种新路径与新思路。税费改革后,农村建设面临着农村基层组织功能与行为方式重新定位,以适应农村发展。由于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自身问题,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广度、深度与效率都不够。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存在功能转换困境以及实现途径与方式的创新问题。党和农村社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都存在着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而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社会组织的互助互动合作则是解决两者困境的有待加强的实践取向。对此,结合党和社会组织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创新党和农村社会组织的合作方式与途径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稳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前提。公安机关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紧密联系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充分发挥优势,拓宽内涵,努力做好面向“三农”保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公安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农村治安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性工作薄弱。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县级公安系统中的基层所队普遍存在着建设滞后,规范化建设水平较低,管理机制不系统、不科学,基础设施差、装备落后,警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农村安全事故突出。首先是交通事故频发。随着农村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要在“新”字上下功夫第一,农村要“新”。要因  相似文献   

19.
李咏梅 《共产党人》2004,(24):32-3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又在农村。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工农、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解决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要依托我县产业发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