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青年史可达,在俄亥俄州大学读中文时,所接触的中国文化大多表现悲伤、痛苦和忧虑。难道中国文化中就没有幽默吗?于是,他抱着寻找幽默的愿望,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 北京目前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6000人《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0%)。他们分布在20多所高校,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探求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
留学之窗     
《侨园》2013,(10):60-61
<正>低龄留学生如何避免与寄宿家庭的文化冲突近年来,留学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为让孩子尽快适应海外生活,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住在寄宿家庭里。但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两方处于同一个屋檐下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主要集中在饮食、交通和交流方式三大方面。美国午餐多以冷食为主在中国,有"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习惯,且食物总要先加热。可在美国,常见的午餐以冷食为主,如麦片、沙拉、三明治等,晚餐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因此,小留学生抱怨饮食不适,主要是因为冷食易让他们觉得在受罚,或认为寄宿家庭对他们不够关心。事实上,寄宿家庭提供冷食并非对留学生不在乎,这是他们的饮食习惯。专家建议:小留学生们应与美国父母共同制定一套交通日程表,详  相似文献   

3.
来沪美国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每年接收大批的外国学生来到上海学习,其中,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构成了来沪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人际交往理论和跨文化交流理论为基础,关注美国留学生在上海的人际交往问题.通过研究在上海生活学习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行动和态度,探索美国留学生在中国语境下所呈现出的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5)
正地球上有好多个国家,各个国家具有本身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特征。在这么多国家内有个叫中国的一个美丽国家,当然没有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但是可能有不太理解它的具体情况的人,就像我以前一点儿都不了解这个国家,但我现在还好了解到一些了。其实,现在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做生意也好,留学生也好。但是来到中国的外国  相似文献   

5.
尹多 《侨园》1996,(Z1)
莫斯科,有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学习与生活,由此引出了许多故事……个个都是龙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以其美丽的市容和深厚的文化氛围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在这儿学习、生活,其中仅来自成都的就达百余人。在这些留学生中,来自欧洲、美洲以及日本、韩国的学生大多都选修艺术类的学科。这类学科的学费都较高,如列宾画院、莫斯科大学艺术系每年的学费都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8)
正现在,好多外国人都在学汉语。中国的大学里有好多外国的留学生,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以前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不了解。来到这里以后,除了跟老师学汉语之外,还可以了解这个国家。这几年来到中国的很多留学生,他们来自各个大洲,各个国家。他们有来做生意的,有来旅游的,有来学习的,也有来看望亲人的,他们都会说一些汉语,也都了解一些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当不少中国人醉心于现代西方文化并企图以此来重造东方文化时,法比恩,这位29岁的法国姑娘,却深深陶醉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哲学思想,无一不使她着迷。7年来,她苦心钻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身罹多种疾病,却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追求——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共通点,为中法文化交流搭桥铺路。 1962年,法比恩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家庭。中学一毕业,她即放弃父母给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只身走向社会,一边做工、一边在广告公司搞设计。18岁,她考入图鲁兹美术学院,因成绩特优提前于1983年毕业。第二年,法比恩来到四川美术学院,成为该院第一位外籍留学生。  相似文献   

8.
明月 《侨园》2009,(5):28-29
"在我们的课堂里,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在英国名校中国行2009春季见面会上,曼彻斯特大学的面试官海伦·李女士对中国留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想留学,请先了解你的祖国,带着中国特色去."……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我身披嫁衣远渡重洋,与先期来美的先生团聚。我们生活的美国西部的BENITO,是一个只有万余居民的小镇,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有10人,其中有6位是女士。在近两年中,我竟目睹  相似文献   

10.
小曼 《侨园》2013,(11):55-55
<正>英国作为中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之一,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享誉世界,且英国学制短,3年完成学士学位课程,1年就能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大大地节省了留学生的时间与花费。因为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学生初到英国会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本期为学子们讲讲初抵英国的那些事儿。入境前及时填写出、入境卡如果你是第二次以上出国,那么可以在国内机场领取并填写出境卡,而飞机的乘务员在飞机上发的英国入境卡,是第一次入境英国的  相似文献   

11.
留学之窗     
《侨园》2012,(2):54-57
日本大学申请流程解析怎样申请日本大学?这是很多准备到日本留学学子的疑问。首先,申请日本大学要参加日本统一的留学生考试,目前这个考试在中国没有考场。所以即使你自己在国内有一级的日语能力等级,也不容易在国内直接申请,而两个国家语言的迥异也导致学生不会在短时间融入日本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2.
冯驰 《学理论》2008,(21):F0004-F0004
2008年10月18日,来自省炎黄文化基金会、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一行35人来到哈尔滨三五文化中心与"大金第一都·将军文化园"集体采风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2,(1)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软实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是对自身母语文化之外的异文化接纳、适应和认可的心理情感,影响到自身留学生涯中学习和生活的融入和适应情况。因此本文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让来华留学生在丰富的小组活动中体验、理解、接纳和认可中华文化,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融入与适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首先获取了来华留学生描述中国人的27个形容词;然后请153名留学生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评定。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热情、能力、负面行为、生活方式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刻板印象的不同维度与留学生对中国人喜欢程度的关系。本研究还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同之前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促进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兴莲 《学理论》2010,(26):99-99
家庭是国家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稳定社会的内燃机,同时还是一个国家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课堂,也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受到教育的地方。有了家庭文化才有客厅文化,二者是父与子的关系;家庭文化包含客厅文化,但客厅文化不等于家庭文化。客厅是一套房子的名片,同时客厅也是主人彰显身份与文化内涵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将跨文化适应划分为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方面,通过对在京韩国留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证明虽然韩国留学生也会经历由不适到适应的曲折阶段。但几乎所有时间段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和认同中国现有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服务模式。生活时间1至2年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尤其是心理适应程度最低,抑郁症状相对较重。而在京生活4年以上的韩国留学生基本上都能适应中国的社会生活,且都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本文分析了影响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异,探讨了中韩两国的不同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凡塔 《侨园》2014,(7):48-48
英国向来是留学热门国家,近来针对中国留生英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前往英国深造。英国对中国留学生人数不设上限早在去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华时就提出:中国学生只要符合英国大学招生规定的语言和申请要求就可以申请英国留学,英国大学不会设置人数上限,英国非常欢迎中国的留学生,学生不用再担心因为申请竞争力大而不被录取。  相似文献   

18.
白宇 《侨园》2013,(11):25-25
<正>我在法国生活多年,让我很感兴趣的是,外国人喜欢问中国人的问题。经过筛选、整理,不妨选择几例给读者看看。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到了外国,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回答,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象差不多。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刊、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对外国的政治、文化、生活都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不适应外,没什么可震惊的。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4,(6):5-5
华人小留学生近年来到英国就读寄宿学校的^数迅速成长,进而带动“代妈妈”监护行业的繁荣兴起。事实上,真正获利者除了监护人与中介公司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住宿学校正锁定外国小留学生为新招生目标,除了增加学楹禾眵阿坩展更大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0.
留学之窗     
《侨园》2013,(8):52-55
<正>亚洲国家频推利好政策韩国留学生八成来自中中国中国留学生占韩国留学生总数的80%,这些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是语言零基础。目前,中国学生在韩国读本科需要韩语4级以上,读硕士需要韩语5级以上及雅思6.5分以上。同样,首次申请者均需要进行语言学习1年。韩国最受欢迎的专业有游戏、服装、奢侈品设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设计等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中国未来5年内该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将高达数十万。韩国的韩国技术产业大学、光州国立大学等学校设置的游戏设计专业都是世界一流的。另外,韩国是亚洲乃至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其服装、奢侈品设计专业都很出名,韩国的国民大学、祥明大学、世宗大学、弘益大学等都有相关的设计专业。还有,出产"韩星"的新闻传媒和影视表演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