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成为加拿大公民的四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封司法部寄来的信。当我看到信封的地址,真有点不知所措。心里嘀咕着,我没有违反加拿大的法律,司法部为何寄信给我?带着疑惑和不安我打开了信封,一封信和一张表格出现在我面前。信上说我被随机选为一桩刑事案件的陪审团候选人,并说这是一个加拿大公民的应尽义务。读  相似文献   

2.
三封匿名信     
厂长办公室主任小黄找到厂长,递上一封信:“我们收到了三封信,信封上是同一笔迹,一封是寄给你的,一封是寄给党委的,一封是寄给财务科的。我拆了其中的一封信,内容是检举基建科有人受贿。估计三封信是同一内容。”厂长边听着边看信。来信揭发本厂基建科科长徐德两件事。第一件是厂调度室扩建时,某社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来信     
2006年12月27日上午,忽接湖南省人民政府电话,说是有我一封信,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的公文信封上用毛笔写着"湖南作协转张扬同志",下方签名"温家宝"。来电说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温总理给个人的信,问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来信     
张扬 《党政论坛》2008,(2):46-47
2006年12月27日上午,忽接湖南省人民政府电话,说是有我一封信,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的公文信封上用毛笔写着“湖南作协转张扬同志”,下方签名“温家宝”。来电说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温总理给个人的信,问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上任第三天     
李玉林 《慈善》2016,(2):20-23
就任省慈善会会长不过三天,秦学咸忽然接到一封直接寄给他本人的信件。信是从两千公里之外的深圳直接寄到慈善会的,信封上写着"省慈善会秦学咸会长收",写的是他新的单位、头衔和称谓。他仔细看了寄信人的名字和地址,并不熟悉,不在他纷繁的记忆里。秦学咸已年过六旬,额头因头发稀少而明显发亮,但依旧显得年轻干练。他有着一双能时时向他...  相似文献   

6.
娄岩 《侨园》2013,(10):74-75
<正>洁带的一包月饼在通关时被没收了。这原本是件小事,但对第一次出国的洁而言,却惊恐万分。这都是拜她父亲所赐,非得让他的宝贝女婿加学生吃到在国内时就最爱吃的蛋黄月饼。等洁拖着行李出来,左看右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康。洁不知所措,想打电话又不知道怎样打,想问人,也不知该问谁。再说就她那英语水平,一想自个儿先没了底气,更别说张口向洋人询问了。洁看到离出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排椅子,就走过去坐了下来。康两个月前在电话里告诉洁,他用2000多美元买了辆旧车,这样去机场接她时就不用求人了。临来前,洁的母亲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康一定提前来接飞机,因为洁从来没出过国,人地两生,加上英语也不太行,有语言障碍。康立即在电话里向师母加岳母大人保证,他一定会提前赶到机场,洁绝对不会有问题。康的保证让洁的母亲很满意,她为此还特别在洁和洁父两个人面前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7.
漫话药     
时光 《学理论》2009,(1):96-96
某一种药很有效,某一种化妆品很好用,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深奥,而又最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想某些东西时,它便不再是原来的东西。这种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心理作用!”但关键还是“信”和如何“信”!  相似文献   

8.
娄岩 《侨园》2014,(11):64-65
〈西江月共明月〉秋来湖风乍冷,凑成雁字南飞。层层落叶也伤悲,霜痴窗前垂泪。幽处总嫌短暂,何时鸳梦萦回?小楼初上满清晖,与你婵娟共对。不知为何,洁住医院的这几天,总让她记起在美国的那一个多月。大部分时间里,她也是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待在地下室里,更不堪的是她连外面的风景也看不见。她记得那时候,只要康一离开,她就变成那个方寸世界里的奴隶和唯一能喘气的生命。只有吃晚饭时她才能再见到康,才能和除了自己以外的入开口说说话。怎么想现在的情况,都比在美国时强太多了。  相似文献   

9.
漫画药     
某一种药很有效,某一种化妆品很好用,某一尊佛很灵……其实,最关键还是心在起作用.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深奥,而又最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想某种东西时,它便不再是原来的东西.这种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心理作用!"但关键还是"信"和如何"信"!  相似文献   

10.
脱节     
叶志广 《党政论坛》2012,(16):58-59
尽管今日信任缺失的程度大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我对人性始终保有一丁点的信心。我信的是什么呢?我信一个贪财若渴、好色如狼的大贪官在干了一整天的坏事之后,晚上回到家里看见熟睡的孩子时,双眼也会闪现一抹温柔的神色。  相似文献   

11.
剪报情思     
宜修 《侨园》2012,(6):35
今年回国过年,临返美前收拾行李时,爹爹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多想像以往一样,能帮我紧紧行李带、过过秤……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不敢多想,免得酸楚的泪不争气.我劝爹爹去忙他自己的事儿,尽管我知道:和他这样近距离的相伴,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爹爹仿佛想到什么,从书柜里拿来了一只大信封.里面抽出来的,全是国外中文报上发表过的我的陋文.那是我从报纸上剪下后,寄给他的.爹爹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你发表过的文章,我收到的,一篇不落地全收在这只大信封里."爹爹没有往下说,我更是答应着看了一眼,便赶紧别过了头.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九年访美时,就曾听人说好莱坞在酝酿着一部关于埃德加和海伦·斯诺的影片。关心中美文化交往的人们都热切地盼望这个片子能早日拍成。那年十月,我去康涅狄格州乡下访问海伦·斯诺时,一进她那间斗室我就问起这件事。她谈了一下经过,但对于能否拍成,显得没有把握。她要我去好莱坞访问这个片子的制片人康塞丁。后来我专程去影城同康谈了一个晚上,了解到不少情况。但是当时从康的谈话看来,前景也还很渺茫。因此,回国后就没有报导。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7,(3)
正〈七绝乡愁〉西风声疾游人少,落叶无言草上奇。日短忧心天欲雪,路遥何忍念归期。洁和父母回到家中都是一脸的官司,而且沉默寡言,这让康实在费解和不安。心怀鬼胎的人往往就像着了魔似的,很怕被人识破,又总觉得哪里都不对劲。康和凡忙了一下午做好的一桌子美味佳肴,也只有洁父动了几下筷子。难道他们看出什么来了?康有点做贼心虚。说实在的康现在宁可和凡这样让他感到轻松的落魄女人在一起,也不愿意看洁一家人的脸色,  相似文献   

14.
罗莎三十多岁,14日那天从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走山路到都江堰。15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已休息了一天,仍然站不直身体,双腿的膝盖不由自主地往下弯,走路要一步一步拖着腿。不过她很庆幸,自己终于活了下来。她说: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单位上班。单位是映秀镇东五公里远处的一家化工厂。地震一来,单位的六层楼晃得非常厉害。我当时怕得要命,拼命想往外跑,没跑几步就摔在了地上。那时我知道地震了,想站起来,但刚站起来又摔地上,怎么样都站不起来。头顶上有砖头往下掉。和我在一起的几个同伴一开始也都往外跑,其中有一个还没跑出门的时候,被掉下来的屋顶砸了一下,后来也没有跑出来。  相似文献   

15.
诗玛 《瞭望》1984,(31)
今天一早,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位老同学赶上门来,转交我一件从远方寄来的礼物。打开白色的大信封一看,是西班牙画家戈雅名作的复制品,六小幅油画粘压在软木板上,夹在透明的塑料玻璃里,是一件别致的工艺品。再看信封,上面有一行熟悉的、清秀的西班牙语:“诗玛和珠:我非常热烈地想念你们。凯蒂”“凯蒂?”我顿时惊喜交集,问老同学:“我们真的找到了?”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某部褚占峰、汤启坤 :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 ,不少同志信小道理不信大道理 ,信外报外台不信党报党刊 ,信个人不信组织 ,信流言蜚语不信“红头文件” ,认为“领导讲的是虚的 ,报上登的是假的 ,清者自清 ,浊者自浊 ,对的就是对的 ,用不着多讲”。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 ,政工人员理讲得再多 ,范例举得再多 ,也不能打动对方 ,工作既不入耳也不入脑。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首先打通这种思想梗塞 ,解决“听什么、信什么”的问题。首先 ,要让人们懂得信息的传播是由一定阶级的利益决定的。信息量的无限性与传播方…  相似文献   

17.
不久以前,从某报纸看过这样一个过目不忘的故事:一名正在服刑的青年劳改犯人在工地干活时,捡到一个装有1000元现金的信封,当时他没加思考,就毫不犹豫地把信封里的钱交给在场的管教干部。没想到那位管教干部却冷冷地说:“把自己的钱当成捡来的,想以此表现自己,我看你以后还是少来这一套。”自己的好心被人误解,拾金不昧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反而受到挖苦和批评,这位劳改犯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不应有的严重伤害。晚上躺在床铺上,想到白天的不愉快遭遇,他的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很不平静.  相似文献   

18.
你问我怎么干上这一行的?高中毕业那会儿,管分配的老师说:你们赶的时候实在不好,3年不分配,得跟家呆着,我帮你找份临时工吧!临时工没干几天,又被叫到学校开会,说北京市卫校招生。当时对卫校一点也不了解,就想,没戏了,护士都是女的呵。后来说也要男的。我说那男的当护士叫什么事呵。老师劝我:男的当不长护士,表现好了就转成大夫。我想也对,于是进了安定医院卫校。中学时代和一个女孩子很要好。后来她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我也想考电大中文系,可当时的院长硬是不同意。我在卫校住校,常和那女孩子通信。有一天她跟我说,以后再写信,信封上不要署学校名了,因为班里的同学一见信,就说安定医院是看疯子的。她又劝我改变环境。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路子,所以挺苦恼。卫校毕业后,我去她家,从她父母的态度上,我感觉到不象从前那么热情了。人在那阵儿好象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19.
杨建民 《各界》2011,(4):87-88
1923年5月29日,正在南方休假的胡适,接到安徽老乡,也是协助他编辑《努力周报》的朋友章洛声的一封信。在信中,章告诉胡适,也是协办编辑工作的朋友高一涵,娶了一个妓女“来家做老婆”。当然,章洛声对此是不满意的。在信中,他表现出了自己的“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0.
娄岩 《侨园》2014,(7):58-59
〈五绝秋怨〉情多怨渐生,梦短恨夜长。酷夏欢声过,无人共菊黄。洁回国一周有余,时差也基本倒过来了。康隔三差五地来电话,话题万变不离其宗,全都围绕着洁何时能复员来美。洁先是推说得找适当时机,后来干脆说康自己还没有稳定下来,她去了岂不是一人难变成两人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