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过程,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自《共产党宣言》以来,马克思主义一个普遍原理得到应用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一贯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为成功解决"相结合"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创造,这些创新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普遍原理的展开与丰富。  相似文献   

2.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在壮阔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2,(5):22-22
李君如在《中国社会科学》上撰文指出,今天,我们坚持把工人阶级先锋队作为党的阶级性质,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传统,同时,又符合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因而具有新涵义。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工人阶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的理论是我们党顺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大理论形态.这个理论把我们党的过去、现在、将来贯通起来;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通起来;把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要求贯通起来,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把党建设好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6.
姚桓 《党建》2009,(11):11-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宽广的眼光、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代中国和世界,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党的建设新要求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这充分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敢于超越自我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胡益华 《实践》2010,(2):38-40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充分体现了我们  相似文献   

8.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才能推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创新成果,《实践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等方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张江芬 《党史文苑》2014,(10):70-73
《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毛泽东许多重要思想的发源地。文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任务,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问题,它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我们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伟大的指导作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是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过程中取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史,就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张喜德 《世纪桥》2008,(17):6-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共六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它正确地制定了党争取群众的总路线;自觉地萌生了"农村中心"思想。深入研究中共六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对于进一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首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是抓好学风。党成立近9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风正,学以致用;学风不正,贻害无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定要从端正学风开始。  相似文献   

13.
宋福范 《前线》2014,(4):31-33
提高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能力,是确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为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落实《决定》提出的改革思路,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在战略层面上认识好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命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又要创新理念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姚宏志 《党的文献》2007,7(4):43-46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根据中国社会矛盾性质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转换,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内核",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本土化"第二波"浪潮中的最后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6.
改为季刊的《新青年》,作为中共早期的党刊,肩负着夯实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中国革命的使命。《新青年》(1923~1926),一方面译介了大量的苏联文献,重视对列宁主义、俄国革命经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另一方面紧跟国内政治动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必要性、党的群众路线、武装斗争等重大议题,积极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可以说,《新青年》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总结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最多最重要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目标和新起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分配制度上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把握历史方位是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钥匙.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全面坚持"四个基本",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科学判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推动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是同一的,即当代中国国情.只有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才能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陈云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陈云毕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目光远大、智慧卓越的领导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解决过无数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他善于总结经验,进行哲学思考,用自己的独特而创新的哲学思想丰富并深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是党的高级干部队伍和领导人中,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着力进行哲学创新的一个典范。学习陈云,对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