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一吴光华是我的朋友。1987年《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选载著名作家浩然的长篇小说《苍生》时,老吴应我的请求,为我们节选了他责编的《苍生》的部分章节,并为我们分好了每天刊载的段落。他有大作出版,也签上字赠给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70多部长篇小说,责任编辑都是吴光华。原北京作协主席浩然这样评价吴光华:"我的《苍生》能获得一定的成功,跟责任编辑吴光华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跟他相当  相似文献   

2.
赵淑侠是瑞士籍华人女作家,她从197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二十多年中成绩卓著,欧、亚、美洲一些华文报刊多有她的作品刊载,她已出版了十几本书,几百万字。她以创作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见长,因写留学生文学而闻名海外。赵淑侠已被收入1982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妇女名人录》。赵淑侠生于1932年,祖籍山东,黑龙江省肇东县是她的故乡。她成长于四川的沙坪坝,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她在四川一所中学读书。她想当一个文学家的最初梦想是在嘉陵江畔的小镇上萌生的。她十分崇拜剧作家曹禹,她熟练地背诵他的话…  相似文献   

3.
越南当代作家麻文抗1936年生,是越南1975年以后文坛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现任越南劳动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麻文抗开始时写短篇小说。他的第一部作品《残街》《1959年》描写城市贫民的生活。以后又写了许多短篇小说,但是一直到他从事山区题材创作,特别是《离府》的问世并荣获1968年越南《文艺周报》短篇小说竞赛二等奖,麻文抗这一名字才引起人们注意。从那以后,他创作了许多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明月之歌》《短篇小说,越南文学出版社,1972年》,《项氏之子》《短篇小说,越南青年出版社,河内,1972年》,《收李之后》《短…  相似文献   

4.
文坛信息     
《新青年》2007,(11)
贾平凹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在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著名作家贾平凹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今年55岁的作家贾平凹是陕西省丹凤县人,他创作了《商州》《白夜》《浮躁》等大量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散文、随笔作品,是闻名海内外的高产作家。他的散文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总编先生 :我经海外亲属推荐 ,于1998年预订了1999年贵社出版的《海内与海外》。刊物到手后 ,每文必看 ,每页必读。本人认为 :贵刊所登文章 ,内容丰富 ,史料详实 ,宗旨明确 ,所有作品都具有明朗的风格。读完1 -12期 ,果真受益非浅。用海外亲属的话讲 :由祖国发行到国外的书刊 ,《海内与海外》杂志 ,阅读性特强 ,收藏价值极高 ,尚属精品。为此 ,我恋上了贵刊 ,今年我订阅了贵刊 ,今后将年年订阅贵刊。为更好地落实贵刊的服务宗旨 ,本人对贵刊提出以下建议 ,请参考 :一、贵刊是中国侨联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 ,…  相似文献   

6.
写完《战斗到明天》续集,我像一个肩负重担的登山者,终于爬到山顶,长长舒了一口气。一九八O年我在本书第一部《三版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一部长篇小说,经历了三十年的风波,作了重写和修改,从青年写到老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一件怪事!十年浩劫,夺去我的精力和时间,期望向着四化进军之时,能保持安定团结,使我在见马克思之前,能写完小说的续集,还了一件心愿。”我庆幸十五年后能够还了这件心愿,写完了续集,没有开空头支票,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战友,告慰茅盾先生在天之灵。《战斗到明天》第一部是…  相似文献   

7.
伯翱同志是中国作协的会员,近年又当选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他靠自己的勇力踏进文学大门了;他的作品集《三十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元戎百姓共垂竿》;前两年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这样一部真实感人的名伶评传,据说海外已准备发行出版了!真让我这个老作家可喜可贺之!今年年底他即将推出他的散  相似文献   

8.
一拉丁美洲小说的历史很短,但发展很快。在西班牙风行《堂吉诃德》的时候,拉丁美洲还没有出现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因为在当地从十五世纪末开始的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地时期,殖民当局禁止出版和流传一切带有虚构情节的读物,并且严禁从欧洲输入此类书籍。而教会为了压制异端,保证《旧约》和《新约》教义的传播,又在实行这种禁令过程中起了帮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一强的小说令我叫好的有一些,如中篇小说《杠夫》《小人不可得罪》,长篇小说《硕鼠》。一部《硕鼠》一年的时间就加印了五次,不能不算是轰动。这部新作《皇城旧事》又一次令我惊喜,觉得比他前些年的那篇《杠夫》又进了一步。两部作品写的全是北京的事,属一个行业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1936—)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爱好者中间,已经不是陌生的了。他从1962年成名至今,共创作了七、八部长篇小说,其影响远远超出拉丁美洲地区。1976年他被选为第四十一届国际笔会主席。他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绿房子》(又译作《青楼》1965)、《世界末日之战》、《胡莉娅姨妈与作家》(1977)、《潘达雷翁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和《大教堂中的谈话》的中译本先后问世,其总印数近三十万册。一个外国作家,在短短的五、六年间有如此多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凤翔 《海内与海外》2010,(11):71-72
李惠薪大姐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从1953年匕中学时,便在老作家张天翼辅导下,发表了短篇小说《枣》。此后,半个世纪以来,她先后出版了《澜沧江畔》、《热海欢歌》等10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数百篇散文,还翻译出版了《小猪和朋友们》等两部长篇童话。她多次代表北京作家出席全国作家代表大会。然而,她却是一位业余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各国写长篇小说的华文作家屈指可数,而新加坡作家流军却是写得最勤、作品最丰的一个。他的小说时常刊登于国内的文艺杂志,也在国内出版,所以国内文艺界对流军先生并不感到陌生。去年10月下旬,流军来到北京。他这次是来治病的。他患的头晕病,看了很多专科医生,新加坡最先进的医疗仪器都检验过,诊断的结果是神经紧张和敏感。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脑科医生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医治这种病症的特效药。有个北京的朋友告诉他北京有几个老中医对头晕病很有研究,如果有信心,不妨来一趟。于是他就来了。我认识流军已经整十年,我们…  相似文献   

13.
从书讯上获悉,2009年3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任贵祥主编的近70万字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于是,  相似文献   

14.
尤里·特里丰诺夫(1925--1981)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是俄罗斯文学史上“莫斯科小说”或者“城市小说”的代表人物。195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学生》后,特里丰诺夫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借此在苏联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他又相继创作了许多作品,  相似文献   

15.
经作家徐迅介绍与梓涵相识,始知她是很有知名度和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以深度报道见长,已出版新闻专著《聚焦中国基层万象》(上、下册)、《聚焦中国高层名流》(上、下册)、《盛世观察——位女记者眼里的热点回眸》(上、中、下)、《言为民主———一位女记者眼里的人民代表》、《寥廓江天万里虹》等,逾2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6.
一、托氏作品在中国出版概况 托洛茨基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上世纪20年代,他曾被当作与列宁齐名的俄国革命领袖介绍给中国,其著作也一度作为革命读物在中国传播。如,1921年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俄国革命纪实》,1922年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多数党与世界和平》、《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1928年北京未名出版社出版《文学与革命》,1929年上海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杜洛斯基之脱逃》,等。后来,由于托洛茨基在联共(布)党内斗争中失败并被驱逐出境,他的名字遂变成了反革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之际,著名军旅作家沉石,经多年艰辛寻访,精心创作的40多万字著作《血战腾冲》,近日由西苑出版社出版。《血战腾冲》,是沉石继《谍杀——中共对日军反间谍大较量》之后,又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五年来,为了写这两部抗战作品,沉石从太行山走向了西南边陲腾冲,  相似文献   

18.
大世界     
《新青年》2013,(5)
英国发行邮票纪念《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
  今年是英国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为纪念作者简·奥斯汀,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六张以该书作者著作为内容的邮票。这套纪念邮票描绘了简·奥斯汀所写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情景,分别是《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中国伤兵在美国》,人们关注着书中主人公后来在美国的命运,可惜不久作者也移民去了美国。1997年年初,我与老伴从香港飞加拿大看儿子,到加之后即给小说作者李大明挂电话,他一听我到了家门口,异常兴奋:“太好了,这下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当时大明任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驻圣迭戈记者兼业务代表。4月24日,我与老伴步出圣迭戈机场时,他已守候在接机大厅里。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身着一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的短袖上衣,脚踏一双三截头军官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那军衣上黄澄…  相似文献   

20.
《海内与海外》2009,(12):41-41
长篇小说《凄清纳兰》是中国华侨出版社于今年七月份正式出版的新书.恰逢2009年中国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在北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