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甲午战争中被视为中国近代海军图腾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大恨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一次严重挫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益崛起的中国并没有淡忘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一直以来,举国上下深刻检思并纷呈强国之策,彰显了无数爱国和有识之士的拳拳赤诚。  相似文献   

2.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3.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的失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激发起对民族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忧虑,一部分知识精英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出路与民族命运。自此以后,通过与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持续互动,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有了巨大飞跃,开始将自身从"帝国"或"天下"的思维模式中逐渐想象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成为促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道后 《北京观察》2014,(8):74-77
对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等近邻国家来说,福泽谕吉是一个很需要了解的人物。了解他,有助于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对外侵略历史,也能够了解现今日本社会不断发生复旧、倒退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殇思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回顾这场战争清军在大连的溃败,特别是日军旅顺大屠杀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时刻警示我们永矢不忘,自强复兴,圆梦中华。  相似文献   

7.
在殇思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回顾这场战争清军在大连的溃败,特别是日军旅顺大屠杀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时刻警示我们永矢不忘,自强复兴,圆梦中华。  相似文献   

8.
在殇思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回顾这场战争清军在大连的溃败,特别是日军旅顺大屠杀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时刻警示我们永矢不忘,自强复兴,圆梦中华。  相似文献   

9.
走进甲午,是为了更好地跳出甲午;殇思国耻,是为了屈辱历史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也是列强为扩大各自在华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俄国对日本发动战争的立场由明确反对转向暗中支持,英国的态度则由暧昧变为怂恿,战后俄、法、德三国联合干涉还辽,美国利用单独调停中日和谈的机会偏袒日本,并在处理"日本间谍案"的过程中袒护日本的战争行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东亚传统的朝贡体系和宗藩关系最终瓦解,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日本则迅速崛起,企图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并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对外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对华谍报工作,不仅在华设立了东洋学馆、汉口乐善堂、日清贸易研究所等机构进行人才培养,更是以各种方式派出大批间谍奔赴中国各地全面系统地搜集情报.其活动中心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和上海等地.有关上述地区的军事情报,尤其是北洋舰队的情报成为关注焦点.这些情报不仅直接影响了日本对华战争的战略决策,更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日本海军、陆军以及陆海协同作战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按照中国天干地支的记法是甲午年。一提到甲午,国人自然会想到120年前中日之间发生的那场激烈而又悲壮的战争。120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场战争。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这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相似文献   

13.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从世界史视域下,甲午战争的性质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野蛮入侵;战争的过程是对两国现代化程度以及国家组织的全面考验;战争的结果则意味着东亚国际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而中国长久以来的封闭状态,造成其对工业革命的准备不足、接受不充分,以及中国在近代国际政治领域的幼稚性,是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完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割地赔款为最终结局,泱泱大国何以至此?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旅大地区战事为立足点,研究战时旅大守备清军在防务准备、兵力调动、将领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官兵心理素质和实战效果等多个方面的史料。历史告诉我们,清末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是旅大战区军事失利、要塞失守的关键。文官贪财焉能治国,武官怕死焉能保疆,帝后厌战焉能安邦。  相似文献   

15.
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第二军从花园口登陆后,向金州、旅顺进犯时,在石门子遭遇徐邦道拱卫军的坚决阻击,迟滞了日军快速攻占金州的时间;在土城子,徐邦道、姜桂题、程允和等部队阻击了日军骑兵队的进犯,毙伤日军官兵40多人,是清军在旅大地区取得的一次较大胜利。这次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世界舞台上民族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制度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可以丰富我们当代人的思想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平竞争、经济竞争替代了刀光剑影。国家间的竞争形式变了,然而竞争的本质却没有变。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是后清流崛起的历史契机,也是后清流最活跃的历史阶段。作为一股政治力量,清流在整个甲午战争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清流在战前积极主战,力促清廷对日作战;战争爆发后,"抑淮崇湘"、极力扳倒李鸿章、改组枢府,虽经努力部分实现目标,但却无补于战局;战后,虽然提出了一些正确的主张,但已无力改变清廷主和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吴松芝 《求索》2012,(2):242-244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并精心策划的一场有重大战略预谋的侵略战争。战后日本强迫清政府完全按其意图所签署的《中日马关条约》,是其发动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的的真实表述,揭示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即进行领土扩张、谋取霸权地位以及缓和国内的经济及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9.
大陆政策是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上台执政稳定与否,以及执政后两岸和平发展能否延续的关键。为了应对岛内政经情势变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演变,蔡英文不得不对其大陆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在影响蔡英文大陆政策调整的诸多因素之中,既有着明显推动其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也有着顽固反对其政策调整的强大阻力存在,从而使蔡英文大陆政策调整带有明显的策略性、复杂性、模糊性和欺骗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受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非市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房价不断高涨。过高的房价势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抑制不合理需求、坚决打击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等手段,对房价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