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我国的司法实践,检察官不起诉栽量权在适用中与立法初衷产生严重的偏离,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怠情行使内在动机在于对犯罪控制的过分强调、对有罪必罚的极度迷信,外在因素在于我国诉讼体制,直接原因是立法规定中适用条件过于严格,适用程度过于繁琐,制约程序过于严苛。  相似文献   

2.
陈涛 《法制与社会》2012,(28):153-154
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内容极其广泛,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之中.不起诉裁量权是自由裁量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行使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对保证司法公正、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等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起诉便宜主义为各国所重视,赋予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裁量不起诉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为了保障人权、节约司法资源、教育挽救嫌疑人,我们应当在坚持有限权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制度的先进成果,合理地构建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制度。  相似文献   

4.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帅 《法制与社会》2011,(23):113-114
我国的不起诉制度主要包括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未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变革,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所面临的一个瓶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司法适用也成为解决严峻的犯罪形势与司法资源不足矛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起诉裁量权指对某些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诉,允许检察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拘泥于法律的一般规定,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提起公诉的灵活处分权。它不仅包括法律后果、处理方式上的裁量权,还应当包括“法律事实构成”方面的裁量权,即就案件的证据运用、事实判断和实体、程序法律适用方面酌情作出公正、合理决定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近十年不断进行修改,逐步建立起与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检察起诉裁量权制度。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起诉裁量权规定的探究,从而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起诉裁量权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正在成为我国具有广泛社会认同感的共同目标.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在执法理念、刑事政策、队伍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我国目前的裁量不起诉制度并未很好地体现立法的精神.我们应当以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为蓝本,全面认识适用相对不起诉的价值取向,确保不起诉裁量权正确而有效地行使.  相似文献   

8.
不起诉裁量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连的、法律特别授予或认可的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因而,各国在公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直接影响着立法对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态度。我国立法有关酌定不起诉的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有限的不起诉裁量权,同时也意味着对起诉便宜主义积极价值的肯认。两大法系在此问题上存在不同作法,自有其不同原因,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补正现行制度的缺陷,推动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习明  周蓉 《法制与社会》2012,(15):266-267,269
在刑事诉讼中,各国对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规定各有特点.我国对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范围的确定以及对起诉裁量权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在比较分析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检察官起诉裁量权和完善相应的制约机制以确保起诉裁量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0.
刑罚个别化、保障人权,尊重人的内在价值、诉讼经济和控制犯罪是不起诉裁量权的价值所在,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健全保障制度是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有效运行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不起诉裁量权是公诉权的重要内容。司法实践中,关于不起诉裁量权的运用,存在认识不到位、运用不够充分、适用相对不起诉条件模糊、程序负担重等问题。刑罚理念的转变、诉讼经济原理、公共利益的多元化等为加强检察裁量权的运用提供了法理基础。检察机关应从明确相对不起诉适用标准、扩大适用范围、科学合理地进行考核评查、强化监督制约等方面入手,加强不起诉裁量权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改革探索是以检察机关为主导而展开的,检察裁量权的扩张是推动改革前行的必然要求,权力滥用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企业合规不起诉的运行包含程序启动、达成协议、合规考察与评估决策四个阶段,检察裁量权的行使贯穿始终。通过对现有指导性规范的分析与试点实践的考察发现,裁量权行使的过程存在诸多问题,试点实践中形成的由“内部约束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组成的混合型权力规制模式存在一定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对检察裁量权的规制作用。通过完善案件遴选机制,建立明确的合规监管模式选择机制,建立健全司法公开程序与权利救济机制等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检察裁量权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非犯罪化、轻刑化和刑罚个别化刑事政策的推行以及提高诉讼效率的要求,原来实行严格起诉法定主义的各个大陆法系国家逐渐将起诉便宜主义的合理内核引入到本国刑事起诉制度中来,开始赋予并逐步扩大本国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本文对我国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现状和不足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官在不起诉决定中的自由裁量权之适用范围规定得很窄。起诉法定主义并不符合刑罚上的教育改造目的,也不利于罪犯改过自新,且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起诉便宜主义之适用乃历史趋势。我国应通过立法对检察官的不起诉自由裁量权予以扩张,同时规定检察官决定不起诉时应满足的条件和应考量的相关因素,并改革公诉转自诉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而保证对检察官该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为了探寻检察官决定起诉或不起诉的正当性及其适用原则。起诉法定原则排斥检察官有起诉与否的自由裁量权 ,该项原则的显在不足导引出赋予检察官以自由裁量权的起诉便宜原则。起诉便宜原则在一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决定检察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方式和范围。除美国检察官拥有几乎不受控制的自由裁量权外 ,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刑诉法都设立了防止检察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一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烨 《法制与社会》2013,(19):106-107,115
存疑不起诉制度是中国不起诉制度的一种,其与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本文共4章:第一章概述了我国的存疑不起诉制度。第二章则介绍了存疑不起诉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第三章是详细阐述了存疑不起诉的程序要件和实体要件。第四章则是本文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提出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起诉裁量权是检察官所享有的对于存在足够犯罪嫌疑且完全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可以斟酌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权力。现代各国的立法均赋予了检察官该项权力。但不同法系以及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各不相同。作为其中的代表,英、德、日等国的不起诉裁量权制度自身拥有鲜明的特色。通过对这些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比较与研究,从中找寻和发现确立该项制度的原因以及各国之间的差异,能够加深我们对该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由于适用范围之狭窄、标准设置之模糊等因素导致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不起诉裁量权的含义,分析其特点、法理基础,针对我国不起诉裁量权的缺陷、成因,并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期借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扩大和完善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论酌定不起诉裁量权的运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酌定不起诉裁量权是人民检察院基于公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但目前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效果却不尽人意,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不起诉裁量权,要适当放宽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简化酌定不起诉的审批程序,试行刑事听证或刑事和解制度,最后还要完善酌定不起诉的内外部救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不起诉裁量权是指在案件具备法定起诉条件时,检察官依法享有的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选择起诉或不起诉的权力。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裁量范围有限,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外国经验,应对我国不起诉裁量制度作出较大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