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 世界文化也呈现 出全球化的交融趋势,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世界格局的急剧变化和国际社会一系列冲 突事件的爆发, 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研究也日渐兴起。文化全球化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对此趋势别无选择, 唯有积极应对, 并应该深入探讨中国该如何应对文化 全球化大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华 文化发展史, 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只有 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特征以及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关系, 才能深 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些文化通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文化全球化过程虽然始终伴随着价值差异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但从总体上看,在多元互动的基础上,人类的文化间性将越来越小,而"重叠共识"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加快了中国社 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全球化在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壮大时, 也推动中国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 提升了 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培育了中国公民的自主精神和文化素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 设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健全的道德文化;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廉政教育, 推广廉政文化;加强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的提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一书是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多年从事东南亚史研究的陈衍德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潜心合著的一部颇具深度的学术著作①,它以新的模式解读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核心和热点——少数民族的边缘化和分离主义运动,对这一专题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澳大利亚因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战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跨国移民趋势加强和经济区域化发展,促进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由"单一的盎格鲁—凯尔特文化"向"多样性文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一方面加快了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的步伐,另一方面使澳大利亚对自身的国家身份和归属进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关注在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民族特性的转变,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转变对重新定位澳大利亚国家身份和归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 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 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 身份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在文化上仍需保持开放的 心态, 开放性认同既能保持对本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精神归属, 又对其他文化敞开心胸, 积极吸纳 其他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既为建设本民族文化提供多元化的精神资源, 也为解决人类共 同体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9.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问题成了国内外政界、经济界、学术界、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而且争论很多。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的领导人和跨国公司的老板们一般都加以美化,宣扬经济全球化能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会把“世界引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文化对于国家利益的意义有两种视角 ,一是本体论视角 ,二是工具理性视角。从工具理性角度讲 ,(相对于国际政治文化的 )单位文化因素对于国家利益的功能主要分布在三个层面 :文化是反抗文化霸权战略的重要依托 ,文化影响力是全球性大国自我实现的基本内涵 ,政治文化是建构国家利益的基本力量。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国 ,要在上述三个层面上实现国家利益 ,必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陷阱 ,亦即必须直面文化现代化这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清晰地在全 球范围内展示出来。我国大学作为保持、传播、创新知识的文化机构, 一方面应责无旁贷地利用其文化理性反思、 文化理性批判的功能, 理性认识本土传统文化价值, 向世界传播本土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应吸收、借鉴和传播其 他国家的优秀文化, 重建本民族新的文化精神, 使我们的文化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解决我国的和平发 展、人类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终极关切的哲学问题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趋势是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文化全球化即世界性文化不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简单拼凑而成,而是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文化世界性是以尊重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为前提的,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基于共同利益和规范不断交往、融合和创新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本质和核心价值而言,符合全球化健康发展的要求,会对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全球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角度分析文化安全问题,是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重要理论 方法。在文化安全主体方面,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多元的,非传统安全观特别关注的是个体的 文化安全与人类的文化安全;在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方面,非传统安全观不仅注重文化安全威胁 的外生因素,更注重文化安全威胁的内生因素;在文化安全的价值目标方面,非传统安全观不仅将 文化视为国家竞争的“软实力”,而且更强调合作共存,强调文化的真善美,强调文化在沟通不同文 化群体及个体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安全边界方面,非传统安全观强调以动态思维而非静态思维来 看待文化的安全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 全球化以其强大的震撼力冲击了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国际经济失衡 现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战;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 生态环境恶化。所谓的全球治理, 在金融危机面前脆弱不堪。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预示着全 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暴露了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金 融安全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的外部依赖性明显;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中国必须对全 球化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发展是战争、经济、技术和大国政治四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四种逻辑决定了当前全球化处于相对的停滞期。全球化需要积累新的动力才能继续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面对全球化遭遇挫折,中国更需要有所作为,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全球化符合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利益。中国推动全球化的路径可以从全球、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展开。然而,中国的全球化路径面临自身能力、利益分配、规则制定以及机制建设等四方面的制约。中国要切实准备,争取有所突破,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文化全球化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制度文化、科技教育、共同观念等方面都有 了充分的表现, 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但也存在全球各文化力量严重失衡、全球交融限于外围、组 织化程度不高等局限。同时, 国际上存在的文化霸权主义、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 对 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展望文化全球化的未来发展, 以美国价值观实现全球文化 的一元化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 全球各文化的多元互补应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特征:大国之间的竞争成为良性竞争, 不会由 于竞争而导致全面对抗;全球性问题突出带来了大国之间的多边合作。全球化加速发展为中国和平 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和平崛起 必须建立在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妥善顺利解决全球化给中国带来各种深层次问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是互相隔绝的。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第一次 全球化, 导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对立统一的格局。这一时期, 中国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 通过 浴血奋战,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赢得了国格人格。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和 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世界经济大潮由大西洋流向亚太地区。此时,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道路, 在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论美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具有“6L”的地位与作用 ,即主导 (leading)世界政治秩序、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主导世界科技革命、主导世界军事革命、主导文化全球化和主导世界各民族“聚合”。美国“6L”是由国内国际各种因素促成的 ,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对当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有助于了解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和中美建设性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