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语     
《时事报告》2011,(2):5-5
现在中国很多人还很穷,拥有220万军人的中国军队实力也比不上只有160万军人的美国,为什么它还能与美国平起平坐?原因是中国有一样美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活力。 ——英国《卫报》以《当胡锦涛走进华盛顿,中美终于平起平坐》为题发表文章,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访美。  相似文献   

2.
张哲 《现代领导》2010,(11):8-8
2010年10月1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照片格外引人瞩目——那是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头像,封面文章的标题是《温的世界》。温家宝是第35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上海支部生活》2013,(2):53-53
最寒酸:乔治·华盛顿,借钱参加典礼。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据称因为太贫穷,不得不借钱去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  相似文献   

4.
2010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一句“美国人也向我们借钱了”逗得观众直笑。不仅赵本山这么说,美国人也这样说。我记得去年11月在奥巴马总统访华前夕,《国际先驱论坛报》头版一篇文章就说:“奥巴马中国之行是到访美国最大的债权主”。  相似文献   

5.
还是先说说亚当斯1770年的那场辩护。 亚当斯曾经荣任美国总统,曾经参与起草美国《独立宣言》,曾将美国政府第一次搬进今天的华盛顿。如此风云人物,在其晚年回顾一生时,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台湾关系法》企图通过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现状”保护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霸权利益,反映了美国强权政权竭力延缓中国统一进程的实质。《与台湾关系法》深层次伤害中国人民心理,影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给台海地区带来不安定因素;美国流行的同《与台湾关系法》相关的“维持两岸军力平衡论”、“售台防御性武器是台湾防卫之必需论”、“优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论”等违背政治现实,损害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叶永烈 《同舟共进》2011,(11):44-50
海外经常会“精心编造”关于中国政坛的种种荒诞的政治谣言,诸如“华国锋是毛泽东长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胡乔木所写”、“彭加木出现在美国华盛顿餐馆”等,还有所谓“田家英是汪东兴指使内卫枪杀”,甚至还谣传所谓“毛泽东涉暗杀田家英案”。  相似文献   

8.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关于两岸关系的部分,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樊斌 《世纪行》2011,(9):38-39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之际,美国《外交事务》10月号公开发表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周恩来通过当时在延安的美军观察小组与美国政府联系,曾要求秘密飞赴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会谈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外国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和报道,高度评价中国为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做的努力,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新加坡《联合早报》、柬埔寨《星洲日报》、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法国《回声报》、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等诸多外国媒体都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奥运会给予称赞。  相似文献   

11.
35年前,美国和中国签署了《上海公报》,恢复了两国中断二十多年的关系。如今的中美关系已是前所未有的热络。3月7日至8日,美国财长保尔森上任7个月以来第三次访华,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于3月22日随后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紧接着,4月3日,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抵达华盛顿对美访问。而5月底,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又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如此频繁的访问与交流,是中美关系深度与热度的一个印证。与此同时,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的初裁决定;4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将两项与中国有关的知识产权争议提交WTO。而在此之前,美国对华政策与美国国内政治学术研讨会暨第12届中美关系史研讨会于3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陶文钊研究员及会议的主办方浙工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黄会健教授的帮助下,观察记者邀请了5位著名国内学者,让他们从多个视角.更宏观角度来一一点评中美关系,以便能够对中国当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镜像     
《创造》2010,(1):22-23
美国,总统与孩子2009年12月21日,美国华盛顿,总统奥巴马到访华盛顿男孩女孩俱乐部,给孩子们讲《极地特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最新一期《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文明的层次》,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感觉到却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叫顾土.原文发表于《新民晚报》。顾先生走了许多地方,将中国人与美国人、日本人和俄罗斯人作了比较,发现了差距。顾先生说,几年前去美国,天天坐一辆大巴,司机是美国人。这位美国司机对顾先生一行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先是“老皱眉头”,“后来又像拨浪鼓似的总摇头”,直到“最后分手时才改成笑容满面”。  相似文献   

14.
在19世纪,几乎所有国家的人都认为借钱是不光彩的,正如富兰克林在他的《可怜的理查》里写的一句话:”借钱的人总是忧伤的。”但是二战后情况变了.美国人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开始信奉”先买,以后再付钱”的消费观念。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第三代人的美国书写之起始时限,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而中国人最初书写与传播美国的镜像,即便加以学理的严格限制,亦可追溯至1840年海通之后。这里暂举一例。1848年,在福建做官的山西人徐继?写成《瀛寰志略》,其中就有关于美国(当时还叫“米利坚”)与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先生的专论。依照徐氏极具本土气息的观念与话语,华盛顿被建构为一个类似于中国上古时期的统治者尧舜般的高贵形象,而美国开国的独立战争与政治建制等功劳,都归诸他“仰之弥高”的一身,他成为开创“三代之制”的圣主。徐继?这样刻画他心目中的美国历史图景:顿(华盛顿)既…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9,(2):44-46
1月27日-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展开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出访了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其间,温家宝2月1日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了《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10,(3):51-53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宪法,从晚清政府匆匆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到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的《天坛宪草》,再到沦为独裁者遮羞布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它们从来没有给中国带来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  相似文献   

18.
聚焦世界     
《小康》2010,(4):27-27
这是中国的世界!美国《新闻周刊》,2010全球就业前景:更好还是更坏?英国《经济学人》,世界工厂缺工人德国《明镜》  相似文献   

19.
影像     
《创造》2010,(1)
<正>美国,总统与孩子2009年12月21日,美国华盛顿,总统奥巴马到访华盛顿男孩女孩俱乐部,给孩子们讲《极地特快》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春节赴美期间,在朋友的引荐下有幸采访了著名侨界要人,连续 10年被聘为华盛顿特区市长中医针灸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吴世华教授,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来到华盛顿中国城一栋紫褐色的小楼,这栋四层的小楼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吴世华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墙上挂着的他与中美政要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在不宽的过道里,有一个书架柜,上面摆放了十几种介绍中国风光、旅游景区的中英文杂志,随手一翻,其中有《今日中国》的中、英文版。吴教授介绍说,他这里的病人90%都是美国人,很多人都没有到过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