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人说,万庆良是个庸官,不管他贪与不贪,其能力也就是当股长的水平;然而,也有人称道,万庆良主政一方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称其为难得的干才。到底万庆良是一个怎样的官员,且看廉政瞭望独家披露。天堂与地狱,只有一线之隔。在2014年6月27日之前,万庆良还是头顶各种光环的明星官员。本土干部、60后、博士书记……万曾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副省长,担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后,更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年轻的一把手。然而,6月27日下午,万庆良被调查的消息传开,他从高峰跌落谷底,成为十八大后广东首名落马的副省级官员。  相似文献   

2.
理想 《先锋队》2011,(11):62-62
最刚性的政绩——招商引资最冲动的政绩——大拆大建最短视的政绩——寅吃卯粮  相似文献   

3.
晏扬 《学习导报》2011,(3):53-53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都对"幸福指数"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将之与官员政绩挂钩,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从积极的角度看,将"幸福指数"引入政绩考核,有利于扭转地方政府的"唯GDP"倾向,将政府的关注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民生福祉。但是,我们仍要防止“幸福指数”变成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4.
节庆活动过多过滥,所体现出来的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也折射出地方官员存在严重的“政绩焦虑症”,由于政绩唯大的功利思维与短视倾向作崇,而只图一时政绩却不思后效,其心焦的是职位的升迁。  相似文献   

5.
政绩者,官员从政之业绩也。政绩不仅是考核为官者是否称职和能否提升的基本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上,扎扎实实地干几件令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领导者,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制造“政绩”,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6.
舒炜 《廉政瞭望》2011,(9):24+26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衍生出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就本刊所列举的官员政绩观所引导下的施政表现,我们归纳出几种政绩观倾向,对它们的扭转,正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难点,也是破解之道。重硬轻软——畸形政绩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29-30
年关到了,官员科考也随即启动,一本政绩旧账却让各级官员都为之焦虑——它关乎一方百姓的经济民生,又关乎政府官员的官位官帽。在国家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政绩考核的指挥棒问题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政绩十宗最     
舒炜 《廉政瞭望》2011,(9):17-23
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都铭刻着深厚的行政烙印;地方官员的政绩追求,常常左右着一方福祉兴衰。诚然,政绩的优劣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但由此衍生出来的政绩观却指引着执政者的施政内容和效果,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列车轻快或负重前行。你我都不是看客,是乘客。为此,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3):9-9
要有效遏制有些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急躁症”。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政绩考核标准。有什么样的干部考评指挥棒,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只要真正做到提高政策的宏观持续性、加大民众评分在官员考核中的比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的“隐性政绩”就会多起来。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2):18-19
中组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政绩考核方式的转变,将改变官员思维方式、为政方式,对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目标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选人用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1.
快乐大叔 《党课》2009,(1):92-93
这回快乐大叔要给大伙儿讲一个骗子的故事。骗子有很多,“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回这个骗子层次不高,骗术似乎也不“精”,但却有很高的成功率,让人不得不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政绩与政声     
西尧 《奋斗》2001,(12):55-56
官员在任上政绩显著者,老百姓必定交口称赞,所以政绩大必然政声好,几乎是不需证明的规律。但据长春市市长李述说,却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政绩不错,政声不佳,岂不怪哉?  相似文献   

13.
任炳 《前线》2010,(1):54-54
<正>在短时期内作出显著政绩,历来是当政者追求的最佳目标。一般来说,无可厚非,应鼓励称赞。然而近些年来,无论政绩内涵还是追求的方法,在一些官员那里已经变味变质了。他们刚当上科长就急于当处长,当上处长急于当局长……刚被提拔到新的岗位上,便立即展开"更上一层楼"活动,跑门子、找后台、造舆论,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指标来激励与约束下级政府官员。人们似乎普遍乐观地认为,通过设计更为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就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适应党的科学发展观政策的要求。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无论对其指标设计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完善,这种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方式都会有着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甚至出现政绩造假等消极后果。为走出这一困境,官员的激励与考核必须引入民主等非指标化的制度加以配合。即增进地方民众对于地方官员的约束力,促使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方向,从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均衡的激励与约束体系,真正实现官员治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刘庆传 《学习月刊》2011,(21):47-47
"最年轻的市长"、"25岁的镇长"、"29岁的县长"、"70后厅长"……近段时间,因为提拔的干部过于年轻,一些地方不得不轮番出来回应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17.
景天光 《奋斗》2003,(11):55-56
什么叫“隐性政绩”呢?有些“政绩”往往是不好考核的。比如我们为一支作战部队制定的考核标准是歼敌多少多少。然而,如果那个部队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用“歼”敌的数目来考核政绩就不好计算了。再如:我们为某区域制定了侦破重大案件件数的考核标准,然而,如果那个区域治安状况良好,重大案件根本没有发生,那么这个政绩也就难以考核了。再举一个  相似文献   

18.
莫把“政疾”当“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政体制度对政绩追求和实践定位不同。当代领导者的政绩定位是 :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扶危济弱、公仆服务、克尽职责、消除危机、社会发展和促进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张碧岩 《奋斗》2006,(5):61-61
最近,听说了两件事,令笔者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