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亮 《廉政瞭望》2012,(12):73-73
绰号虽然多有调侃意味,寥寥几字却能道出人物一个公认的形象特征。仔细琢磨,也颇有趣味。因此,绰号也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从古至今,被传为佳话的名人尊师范例,不胜枚举。我们的革命前辈更是尊敬师长的典范。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相似文献   

3.
《党史博览》2014,(6):29-29
谭震林生性正直,快人快语,随着职位升高,脾气渐为人知,人送绰号“谭大炮”。  相似文献   

4.
<正>广东是叶剑英的故乡,是他长期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广东留下了叶剑英的心血和汗水,留下了他的追求和向往,留下了他的忧伤和欢乐,也留下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绰号与美名     
郭庆晨 《党课》2012,(5):75-76
曾写过小文《绰号和骂名》,介绍了几个因为官不正被人起了不雅的绰号而遗臭终身的故事。生活是公正的,历史也是公正的,有骂名的遗臭,便有美名的流芳。中国历史上不乏清正廉洁的好官,他们的所作所为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爱戴,用老话“流芳千古,永载史册”来形容,绝不过分。这其中,绰号就是重要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7.
王峰 《党课》2012,(6):109-112
沸沸扬扬的方舟子、韩寒之争迎来了司法节点,2012年2月3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证实,韩寒已委托律师向法院正式递交相关诉讼材料,法院将在7个工作日内立案审查。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9):35-35
任弼时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在我党历史上丰功卓著。在世时,任弼时有三个绰号:“骆驼”、“被子”和“党内的妈妈”。  相似文献   

9.
10.
汤斌的绰号     
郭庆晨 《党课》2014,(13):82-84
汤斌是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官员。他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人送绰号“汤青天”“豆腐汤”。从这两个绰号,可以看出汤斌的爱民之心以及百姓对他清廉节俭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徐胜利 《奋斗》2009,(9):64-64
克茂村,是中国“三莓之乡”—尚志市石头河子镇一个山清水秀、文明富庶的村子。清澈而充沛的蚂蚁河水由南向北从村中缓缓流过,全村地势平坦,钢筋水泥混凝路面铺到了田间地头,铺到了村民家门口。每到夏季,村里村外,飘荡着“三莓”果的馥郁芳香,往来的游人、果商络绎不绝。在这样一个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村子里,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怎样讲好“延安故事”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紧逼,国民党又长期封锁、不断制造摩擦的艰难情况下,毛泽东通过交谈、文字陈说、事实展现等方式讲述"延安故事",成功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以及中国革命的道路方向展示在世界面前,吸引了万千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前往延安,赢得了国内国际广泛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毛泽东讲述"延安故事",堪称党的宣传工作史上的典范之作,有这样一些借鉴意义:始终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立场上,从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善于抓重点,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宣传和解释工作;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注意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坚持用事实说话,注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家"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小的时候,曾祖母讲过一个故事,人死了之后,像旅行一样在路上走。走着,看到路口摆两碗酥油。一碗黑,一碗白。酥油白的好吃,细腻香醇。黑的粗粝,苦,酸。一人只让吃一碗酥油。白或者黑。曾祖母说,吃了白酥油,能言善辩;吃了黑酥油,发傻,嘴拙,只说实话。吃了酥油,人接着走。到达上  相似文献   

14.
唐河县龙潭镇段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丰珍有三个绰号,人称“倔老头”、“难请”、“小算盘”。今年73岁的他在村里德高望重,得到了全村3000余名村民的拥护。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甚至可以说,他很讨厌钱,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向人“借”过钱。本文就讲述了毛泽东几次鲜为人知的“借钱”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日一夫 《新湘评论》2009,(11):55-55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相似文献   

17.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09,(11):55-55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相似文献   

18.
吴直雄 《党史文汇》2013,(12):53-57
毛泽东平生爱好诗词,亦酷好楹联。他独具慧眼地对中国楹联珍品予以关注,并对其中某些楹联珍品,或予以评点、或予以品鉴、或予以圈画、或予以引用、或予以赞赏、或予以书写、或注目而视、或吟诵不已、或抄下留存,乃至印发部下,指示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刘少白毛泽东肯定过的共产党人刘少白(1883.6—1968.12),名象庚,字少白,出生于兴县黑峪口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903年考取了清王朝的最后一科贡生。后到省城太原的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因病中途辍学。1905年,刘少白再一次进入太原府中学学习,三年后考入山西大学法律预科,后转  相似文献   

20.
郭宁虎 《先锋队》2011,(13):34-37
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我们搜集整理了一批在我党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名人故事。追思党90年的漫漫征程,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铁锤和镰刀是用生命锻造,党的旗帜是用鲜血染红。有谁知道,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志士儿女写下多少可歌可泣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为了党旗献出鲜血或做出贡献的人们,我们拨开尘封的历史,颂扬他们的辉煌业绩,将激励后人创造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