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活动之际,有幸拜读了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诸同志及相关同志积多年研究之成果,著述和刊行了《邓小平北方谈话的认识与实践》一书。读后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此愿向广大读者和理论工作者及党政工作人员推荐此书。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经过学习、宣传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对于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和天津市的北方谈话,即在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和天津的讲话(1978年9月13日至20日)则知之甚少,《邓小平文选》仅收入了两篇:《高举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地总结与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思想,即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重要地位、必要条件与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在此基础上,本文集中地概括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基本原则与战略措施等方面的重要思想。最后,本文指出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对当前及今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指导作用与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52年7月,邓小平被调到中共中央工作,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随后又兼任财政部长一职。到中央工作不久,邓小平便经受了建国后第一次重大的党内斗争,即同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从1957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中期,中苏两党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1960年,26国共产党、工人党举行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即第二次莫斯科会议。会上,邓小平把赫鲁晓夫问得低着头,不再说话。会前,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邓小平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接连在克里姆林宫与苏共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如何对付邓小平。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赫鲁晓夫不止一次地在会场上站起来对他的部下说:“邓小平人那么矮,却是一个重量级拳师。我…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即1977年12月—1982年7月,邓小平同志对我国船舶工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重温邓小平同志对船舶工业的重要指示,联系20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的实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智大勇,面向世界谋求发展的宽阔眼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相似文献   

6.
李汉秦 《新湘评论》2014,(19):58-59
1981年9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和空军部队在华北某地举行了一次合成军军事演习(即华北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改革开放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也是邓小平1981年6月出任中央军委主席后抓的第一件大事。邓小平在亲自领导和指挥演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新时期我军建设在根本方向上实现了拨乱反正,标志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武侠小说家金庸。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香港同胞,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轰动,亦对“大侠”金庸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较为普遍的认为是邓小平最先提出来的。理由是1979年邓小平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的谈话和92南方谈话。即“我们是计划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立意高远、意蕴悠长,通过描绘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图谱和未来愿景,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调。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在总体上呈现出四重意蕴,即它确立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遵循,设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指明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选择,提供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策略。深刻领会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四重意蕴,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金田 《党史博览》2000,(4):3-7,15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按日本方式,即断交、废约、撤军三条。否则不成。 1974年4月,中国代表团飞抵纽约参加联大特别会议。这是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派出的第一个高级代表团。团长便是刚刚复出一年的邓小平。 美国代表团团长基辛格设宴招待邓小平一行。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中共面临缺乏成熟干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1926年1月,党组织派邓小平等人由法国赴苏联学习。为了“改造国民党人”,邓小平到莫斯科后不久即由东方大学转入中山大学。在莫斯科期间,邓小平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党团工作,务实对待中共学员之间的分歧,妥善处理与国民党学员的关系。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的理论水平、党务工作和革命斗争能力均得到很大提升。1927年初,根据国内革命的需要,邓小平提前结束学习,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1):22-27
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新中国建立前后,即1949年7月至1952年7月的三年期间,邓小平等进军和主政大西南时,他有过不同寻常的六次北京(平)之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邓小平十分器重。建国后,曾经多次对邓小平作过很高的政治评价,认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邓小平是懂得按辩证法办事的人。 一、历史上的“所谓毛派头子” 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在邓小平来信上批示: “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这是毛泽东对邓小平历史功绩的重要评价。因为在一系列重大的、严峻的斗争和考验中,在同党内右的和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1982—1992年十年问邓小平同志的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的著作。在结束篇即1992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巡谈话里指出:“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1848年2月发表的,是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件。本文打算从几个重要方面谈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强国梦的形成发展,有着一个明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其具体表述,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即"社会主义的工业强国"阶段;第二阶段,是1975年全面整顿和改革开放初期,即"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阶段;第三阶段,是1979年底以后,即"小康社会"和"中等发达国家"阶段。其实现步骤表现为从"一步走",到"两步走",再到"三步走";其评判标准表现为时间标准、生产标准、国情标准的调整和遵循,而这都反映了邓小平的谨慎态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樊克宁 《党建文汇》2008,(11):41-41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F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要求全退。对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全退”的要求,尤其是对邓小平“全退”的要求,中央许多人表示不能接受,特别是老同志。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商志晓研究邓小平及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不对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即邓小平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进行系统阐发。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要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首先应当研究邓小平是如何理...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承载这次谈话的主要文本。从文本创制经过看,邓小平付出了大量心血,作用最为关键。此外,从中央决策层到湖北、广东等地的众多党员干部以及一批理论、新闻工作者,为记录、整理邓小平的谈话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文本传播过程看,在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党传达该文本之前,广东、上海等地的党报党刊已通过社论等形式向社会阐释邓小平谈话要点。正式传达之后,大约20天即传达至各地基层党组织,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文本内涵看,在1992年春的南方之行前后,邓小平还在上海浦东、北京首钢等地有过数次谈话,其内容、精神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也可视为南方谈话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克鲁邹的施奈德钢铁厂人事处至今仍保留着一张招工登记卡:“邓希贤(即邓小平),16岁,工人编号07396;进厂注册日期是1921年4月2日……”当年,邓小平在法国度过了长达4年多的艰苦的勤工生活。1926年1月7日,当他离开法国时,已完成了由爱国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斗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欲知详情,请阅《“油印博士”邓小平的留法生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历史分期思想的片面理解,在研读邓小平原著基础上,本文认为邓小平的社会历史分期思想是多重的,即邓小平从不同视角对人类社会或特定社会形态作过历史分期。邓小平的社会历史多重分期思想为邓小平理论主题的解答和新时期以来党的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因而它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邓小平社会历史多重分期思想为我们展示了剖析人类社会的新视角,拓展了邓小平唯物史观研究领域,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