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画,注重对经济与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对女性凄惨、悲凉命运给以深切审视。从张爱玲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意识的种种表现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局之所以悲凉,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认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刘福政 《工会论坛》2004,10(6):116-116
通过对旧中国四十年代三种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 ,张爱玲传神地描摹了旧社会女性内心深处的软弱、愚昧、图虚荣、不能自持等阴暗面 ,展示了她们思想被束缚、人性被扭曲的悲剧命运 ,指出封建等级制度与伦理观念是造成这悲剧人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大多是写情说爱的,写到了人的正常的正当的要求,但是张爱玲的笔力却主要不是放在这个方面,她主要是写这种情和爱在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的现实遭际和历史命运,即写出了人本要求在那不合理的畸形社会的经历和结果。张爱玲擅写两性关系、家庭关系,但恰恰在这两个“爱”的浓度最高的范畴内,在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的君临和威压下,正常的情与爱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魅力经久不衰,在大陆、港台曾三度掀起过“张爱玲热”,可谓影响深远。其作品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对人性的凡俗与非神性一面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剖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她特别注重从凡人身上挖掘“时代的总量”,几近完美地诠释出这些人物的心理内涵,在对他们命运无常的描摹中点染出时代的驳杂、混乱和苍凉。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价值角度,探究萧红小说的创作轨迹,并以美、丑、悲、卑下等为审美范畴,梳理萧红小说的审美价值。透视萧红的小说作品,无论是对丑恶现实的呈现,还是对卑下命运的控诉,以及对黄金时代的诉求,都体现了其审美价值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凄凉·悲凉·苍凉——张爱玲小说审美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玲作为没落贵族后裔的身世体验 ,使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述 ,直接取向于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 ,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 ,从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叙事伦理是由人类叙事本能产生的复杂而又无处不在的问题.叙事伦理既涉及到审美感受,又涉及到审美评价.由于其复杂且不纯粹的文本现象,以叙事伦理张力来比喻便于使审美感受具象化,同时为审美评价提供一个标准.张爱玲的小说复杂而又特殊,可以将其作为方法,根据叙事性作品的伦理交流结构理论,分析和解读张爱玲的小说,从而探究叙事伦理与审美感知及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家总是把自己的审美情感注入审美对象 ,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孙犁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表现了作家对“美的极致”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同时孙犁也很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透视和捕捉新生活的美质。用炽热的感情去追求、讴歌美 ,构成了孙犁审美观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西方视觉艺术理论揭示视觉审美的深层心理动机,审视才子佳人小说视觉审美的特征,认为视觉审美经验对于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与佳人之间情爱的产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才子与佳人情爱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先锋小说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非体验性,即以文本作为感知对象和创作资源,先锋小说的一系列美学规范也由此产生。本文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先锋小说的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场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14.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上真正的文学大家或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既要有不凡的艺术技巧,又要有超常的深广度分量来让世人、让历史承认。张爱玲作品中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旨趣和丰厚的人生体验,她对人生、命运、人性进行艺术审美,并在深层次上传递出对普遍人性、人类命运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李贺诗歌注重主观表现 ,这种审美特征表现在诗歌中 ,不仅使其诗歌意象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与幻想 ,而且色彩丽 ,具有深层的象征意蕴 ;同时李贺善于捕捉瞬间感受 ,运用通感创造意象 ,从而表达出他对艺术形象的特殊感受和对生活的独到体验。由于李贺注重内心的情感与逻辑 ,还使他的诗歌意象呈现出很大的跳跃性。这一切 ,形成了李贺诗歌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使之成为唐诗园地中一株引人注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以<半生缘>为切入点,结合张爱玲的其它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小说在审美特征上取得的四个方面的卓越成就:追求通俗与高雅的统一;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女性的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扭曲和摧残;揭示"缺陷人物"与"独立女性"的内心世界;以西绪弗斯的悲剧与弥漫性的悲剧形式表现"苍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审美叙事主要表现为作家以审美的态度和眼光切入知青生活.历史中个人经验的复苏以及对日常生活审美重要性的发现,使女性作家采取了女性特有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呈现了那段特殊岁月中知青个体的独特命运.其中无论是对个人体验的书写,还是对乡村生活的审美观照以及对知青爱情的独特展示,都体现了个人化叙述对群体言说的反拨,也标志着知青政治神话的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19.
都市的历史变迁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化和成熟,也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从上海的书写者到寻找者和阐释者,从叙事空间的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叙述时间的静止到流动,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的差异,既阐释了都市上海的历史变迁,也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拓展了美学研究的空间.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加以剖析和探讨视觉文化的审美客体呈现出视觉化、复制性、驳杂性和大众化的特点;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受到弱化和钝化;视觉化时代的审美关系突出的表现在主体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和审美判断与审美趣味趋同上,成为社会后现代性的某种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