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瞭望》1990,(40)
金风送爽时节。“十一”国庆,亚运盛会,中秋佳节,三喜临门。举国上下,格外增添了团结、祥和、喜庆、欢乐的气氛。 在首都北京,街头巷尾,披红挂采,人人争说亚运会,满城笑语满城花。 北京的金秋是美丽的,而花卉工人用辛勤的汗水把今秋的京城装扮得更加绚丽多采。他们用  相似文献   

2.
《大宅门》里观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 《瞭望》2001,(20)
有人说,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有"三奇"。一奇,是导演郭宝昌。此剧被喻为他的毕生心血和生命。从16岁起,40余年间,数易其稿,两度拍摄,真可谓是呕心沥血。二奇,是剧中超大规模的全明星阵容。三奇,是创纪录的收视率,达到20.27%,一举超过曾经叱咤风云的《雍正王朝》、《大明宫词》等。众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晚围坐电视机前,争睹《大宅门》,惟恐漏掉一集,他们在看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戏里戏外的传奇故事虽说《大宅门》里有"三奇",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真正的灵魂和核心是导演郭宝昌。《大宅门》的轰轰烈烈,使人们对郭…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七年新年伊始,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五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十二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连续播出,并且应观众的要求重复播出,在各地播出。真是“满城争说”,反响热烈。这是全国人民得到的极好的新年礼物,也是纪念南方谈话发表五周年的极好的群众活动。 我们这个小型研讨会,则是中央党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邀请校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5,(51)
最近一个多月来,在首都,满城争说李润五,争颂李润五.人们怀着依依深情,追忆这位副市长生前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十多个小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追忆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跑遍东城54条大街、778条胡同、1500多个公厕,为检查首都环境保护工作半年内徒步走过554公里马路,为解决一座小学校舍的改建奔走了100多趟的实干作风;追忆他全家老少三代长期住在没有厅的小三居室而心安理得的那种“我是副市长,也是老百姓”的公仆意识.人民群众对李润五的无限爱戴、崇敬,与人民群众对此前  相似文献   

5.
说“戏说”     
华丁 《瞭望》1996,(44)
甲:近来报刊上不时有文章评说影视文化的“戏说”现象,老弟可有所闻?我是颇有同感的。似有一阵“戏说”风在刮,而且已非“青苹之末”的微微风了。 乙:老兄知道,愚弟一向对“搓麻”、“听歌”还有点兴趣,至于影视片嘛,嘿嘿——。不过,满城争说《戏说乾隆》那些日子,倒也看过几集。你说,这“戏说”风可是从港片中吹来的?  相似文献   

6.
不争之争     
冯仑 《党政论坛》2014,(6):61-61
中国人这种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  相似文献   

7.
音尘绝 《各界》2008,(6):25-29
吕四娘,清朝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  相似文献   

8.
金满楼 《各界》2014,(8):50-53
话说雍正得了皇位后,其生母德妃乌雅氏的第一反应,更多的是错愕与惊讶,而不是由衷的喜悦。《清世宗实录》中记载说,乌雅氏得知雍正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此话大大的不吉利,哪有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做母亲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乌雅氏的话似乎透出两层含义,第一是自己并不看好雍正,有怀疑的意思;第二恐怕是觉得应该另有其人,可惜最后大位所得非人。据一般的猜测,乌雅氏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当时呼声很高的十四阿哥胤褪继位罢。  相似文献   

9.
满城争说“宽”时,有人来说严,说禁,说紧,似乎不大合时宜。诚然,如果不作范围的界定,在一切领域里都强调“宽”的对立面——严,那是不符合时世的。但如果作为谈宽的补充,那末我想不仅不算背时,实在很有谈一谈的必要。 求宽,作为长久受束缚后的一种心态,早在人心中植根了。对人要宽厚,对不同意见要宽容,人际关系和学术环境要宽松,眼光要宽阔,胸襟要宽大,甚至对已经缴了械的论敌、政敌也不妨讲点宽恕。这些都很好。衣服宽宽荡荡,穿着也舒服。宽,活动余地大,自由自在,比绷得  相似文献   

10.
四化对于人才的渴求,使得诸如伯乐这样的人重被满城争说;使韩愈的《杂说四》也传诵一时。人们耽心千里马被埋没,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用心是极好的。不少当领导的以伯乐自勉,也是可喜的现象。然而,识马之后,贵在用马;用才比识才更不容易。 夫千里马,也是“各有千秋”的。千里之谓,无非形容马的棒而已。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如关云长  相似文献   

11.
线天长  吴营洲 《各界》2010,(8):51-55
年羹尧与隆科多,性格迥异,一个专横傲慢,睥睨万物,一个见风使舵,精明绝顶,却有着相似的际遇和命运,他俩都对雍正有着“再造之恩”,都曾被雍正重用,都曾是雍正依仗的左右臂,部曾权倾一时,一个是抚远大将军,一个是吏部尚书,但在两三年间,又都被雍正找茬灭掉了,一个被赐死,一个被圈毙。  相似文献   

12.
西康 《侨园》2014,(12):40-40
多少年来,有关雍正之死的真正原因,尽管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见解,但始终是历史之谜,还是无法解开。关于雍正的死因,归纳一下大概有几种说法。有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还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除此之外,许多学者猜测是被丹药毒死的等等。这些说法,哪些可信呢?雍正之死历史上有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工作的好坏,是主要看其完成的实绩,还是看其方方面面的态度呢?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应该说,考核一个人的工作,要以实绩为主。因为实绩是工作目标的体现,只有好的实绩,才能对单位、社会作出贡献。而态度只是个过程,态度再好,没有实绩,也是枉然,何况有些“态度”,纯属个性所然,完全不必多加干涉。以实绩为主考核工作,将会造成一个人人一心实干争贡献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加快前进。反之,只能是滔须拍马、形式主义、愚昧蛮干盛行,公正坦言寸L实奋进、科学文明窒息的境况。看人是重实绩,还是重态度,不仅仅是个…  相似文献   

14.
国学赏析     
《侨园》2014,(2):60-60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相似文献   

15.
隆冬草莓红,吃着香甜甜。从 1990年元旦满城草莓第一 次在中南海和北京的13家涉外宾馆露面到目前,满城草莓一直占领着北京和天津市场的60%和30%的份额。在全国草莓价格连续下降,不少地方不得不缩小种植面积的时候,满城草莓市场仍是购销两旺,在北京的四道口、东郊水果市场,满城草莓畅销不衰,并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 满城县副县长辛喜增谈起满城县草莓产业的发展,很兴奋:“满城  相似文献   

16.
谁挥巨臂振神州,万水千山笑意稠。经天伟帜须高举,世纪长河待壮游。国运繁花开锦绣,功勋鼎柱立雄铸。十亿健儿争踊跃,太平洋畔逐潮头。煌煌巨论播神州,桂月金风送喜稠。征程回首堪欣慰,号角新吹奋_L游。玉振银声扬广宇,雄韬大略继前铸。箫鼓笙歌迎盛会,烟花灯火满城头。喜庆十五大召开@陈宇翔~~  相似文献   

17.
雷蕾 《各界》2012,(10)
民间传说中关于雍正感情生活的八卦故事很多,曾经他跟康熙后妃的绯闻传得甚嚣尘上,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自己编著的《大义觉迷录》中进行辩白。至于后宫嫔妃,雍正前后有后妃三十人,以皇后乌拉那拉氏、贵妃年氏、熹妃钮祜禄氏地位最尊贵。  相似文献   

18.
红耘 《瞭望》1988,(42)
在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的文坛,真可以说是个多元竞争的文坛。各种各样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在这个如花似锦的文艺舞台上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从总体上看,这无疑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种文学现象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些主张怎么舒服就怎么写的人陆续写了一些纯属表现个人特殊感受,不但与广大群众的冷  相似文献   

19.
碑上的指痕     
王钢 《党政论坛》2009,(10):56-56
那一片指痕,光滑,坚硬,冰凉,凹陷在一块石碑上,凹陷在我的记忆里。 那天正逢开封菊花花会,满城尽带黄金甲,菊香深处,我无意之中触摸了它。  相似文献   

20.
朱自力 《党政论坛》2009,(14):26-26
寓言一:大狗和小狗的公平——公平需要东道主 两只小狗在争一只饼子,争得不可开交。 这时,大狗走了过来。两只小狗看到了希望,不再争了,而是让大狗给它俩分那块饼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