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哲学思维与史学精神为基本内涵的明清浙东学术能流传不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蕴涵着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特别是这种创新闪烁着原创性的历史色彩,才是浙东学术文化受到世人瞩目并至今具有积极意义与借鉴价值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的浙东学术思想以其经世致用、博纳兼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成为今天宝贵的历史财富.为了挖掘其现实意义,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特从浙东学术思想的发源、"以和为贵"--"和"是社会协调的保障和传统浙东学术中"和"的现实意义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浙东学术大师的思想,来对浙东学术中这些博大精深的历史品格所蕴含的"和"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祖望是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思潮,向求真务实方面深化,从学术高度提升的重要学者.他实心求是,以真性情求真学问,学术个性极其鲜明,人格精神与学术精神完全统一;他实学求是,综罗文献,深入调查,理清并彰显四明学统,修补次定<宋元学案>,表彰明季忠义气节,纪实存真,新见迭出;他实事求是,通过修举宋明书院,总结水利事业,体察山川胜景,力图恢复历史文化生态和自然优美生态,使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他以实心求是为前提,以实学求是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目的;知通统类以求真,表彰忠义以求善,珍护生态以求美,是学术经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陈训慈先生是知名爱国人士,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浙东学术的研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对浙东史学的特殊精神作了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5.
浙东学术在其发展过程呈现为三大学派.其中南宋的四明学派出自江西陆学而有所发展;明代的王学对中国哲学、乃至日本、朝鲜影响深广;清浙东学派的学术以史学为主,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6.
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是浙东学术的重要群体,它们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内涵,是浙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浙东史学派,其影响和作用尤其明显.但不少读者对三者的认识和解释有某些混淆,本文试图理清这些问题,而把重点放在评介浙东史学派方面.  相似文献   

7.
由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历史学会、宁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东学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浙东文化论坛”学术交流会于2009年12月19日在宁波博物馆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浙东文化与宁波发展”,研讨宁波市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市,尤其是弘扬浙东文化对于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本次论坛采用网上征稿的方式,共收到本市及上海、绍兴等市外学者论文81篇。有96名学会会员及有关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论学术期刊在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不仅是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载体,更是理论创新、精神创造的摇篮。学术期刊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无形资产。学术期刊在学科建设与发展、在促进学术规范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6):F0002-F0002
为了从实学文化的全新视角,深化对于浙东学术文化的认识.阐发蕴含于浙东学派中的“以民为本”及“经世务实”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宁波市行政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勤州区政协,联合于10月27日-31日在宁波市委党校共同主办召开了全国“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讲求实效精神与浙江制度创新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求实效,注重功利”是浙江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浙江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大多提出过重要的经济思想和发展经济的主张,形成了“义利并存”和“工商皆本”的精神遗产,其中南宋以后兴起于浙东的事功学派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事功学各派如永康学派、金华学派、永嘉学派的学说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的学术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主张学术与事功的统一、实事实功、学术的目的在经世致用。浙东学派的“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精神无疑浸润于浙江民间的社会实践和思想观念中,是对当时地方社会心态的概括与提炼。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