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德治及其制度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思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方式的制度设计与安排问题时,关于德治与法治建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实,德治与法治是与特定的社会治理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客观上有着德治的要求,但是,由于这种社会治理是在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所以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德治。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属于法治的范畴,却在突出法治的同时排斥了德治。只有公共管理所预示着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才是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在德治建设中,关键是着力于制度安排上的德治,而不是寄希望于教育,可以通过德治化的制度建设来为人们的道德信念的生成提供客观保障。  相似文献   

2.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行政论坛》2003,(1):41-43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治 国新方略。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条件,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和升华,二者不可偏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对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尤其要有深刻认识并坚决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策略 ,是我党对治国理论的创新。通过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着重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考察了历史上法治与德治的经验和教训 ,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于丽红  陈军波 《行政论坛》2003,(1):44-45,78
在我国,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历史悠久,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所提的法治与德治在内容上是对传统法治与德活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本质、目的和指导思想等方面与传统的法治和德治存在根本的区别。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法治与德治仍然不是等同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法治不能代替德治,德活也不能代替法治。新世纪,在我国加入WTO,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据和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否则,既会影响法治进程,也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法治还是德治 ,都是历史的产物。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既是法治与德治内在统一性的要求 ,也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具体、历史统一 ,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经济基础 ,而不能脱离或超越这一基础 ;在此前提下 ,还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具体、历史统一 ,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内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既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对从政品德的坚守,也源于对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遵循。因此,德法兼修是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选择。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内在地要求党员干部政德素养与法律遵从的共同支持,必须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实现道德和法律共同遵守、德治和法治相得益彰。具体地说: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德法共治理念的深刻意蕴,夯实德法兼修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基础;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法规法纪教育相结合,提升德法兼修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思想基础;三是推进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制度建设,增强德法兼修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推动依法治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其作用的发挥,影响着人们的意识与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推动我国公民的法治自觉,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崇尚法治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①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②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③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2)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涉险滩、啃硬骨头,必须以法治为社会最大公约数,以法治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全民法治观念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法治体制机制运行、法治文化的培育、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几个方面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 德治国”的思想是 对以法治国的补充,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正确理解“以德治国”方略,防止认识上和实践中的任何片面性,就必须准确把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的“德治”观强调“以德治国”,但又不能过分地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既给道德建设在国家治理中以应有的地位,又使它与“法治”并行不悖。这是因为,一方面,道德建设必须要有法制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治与德治是实现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种治国手段 ,但法治和德治有各自的功能优势和局限。发挥法治的功能优势以弥补德治的功能局限 ,发挥德治的功能优势以弥补法治的功能局限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历史都昭示: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治国方略之真谛。现实国情和历史使命都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走法治与德治并举之治国之路,其立足点是现时代的中国国情、重心是治权、关键是创设强有力且互动的“并举”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以德治国"方略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要实践"三个代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从追求社会整体和谐出发,立足于道德和法律发挥不同社会作用的特点,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和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坚持以德治国必须提高德政水平和德教水平.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理方略对一个单位的职工队伍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可以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不断凝聚单位职工的人心,增强单位职工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也是德治经济 ,它不仅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 ,同时也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7,(6):19-23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法治政府的建设与法治政府伦理观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的良性互动,当促成政府法治水平与社会伦理及治政伦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二者的非良性互动,则会对双方的存在、变迁,产生恶劣的影响,乃至造成有害的后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进程中,必须特别提出伦理思想的创新发展问题,即,进一步大力弘扬、落实宣传已久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一步大力弘扬、落实业已宣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指导、考察法治政府的建设。立德与立法同行、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法治政府伦理抉择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7.
道德对法治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治走向法治,乃至实现“依法治国”,至少必须把法治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的作用。因为,道德是立法的思想呈现,是依法执法的有效保障,是公民守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8.
郭毅 《理论探索》2001,(5):29-30
“以德治国”的提出 ,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法治经济 ,更是道德经济。“以德治国” ,事实上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以德治国” ,必须从严治政 ,尤其要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9.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和谐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和谐社会道德精神与法治精神的融合有其规范基础和现实基础,实现道德精神与法治精神融合的途径是多元的,但最主要和首要的是要实现公民社会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互通。  相似文献   

20.
<正>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与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其实,关于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的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