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寅  先学人 《党政论坛》2014,(12):24-24
何谓“小棒外交” 所谓“小棒外交”(smallstick diplomacy),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大棒外交”而言。这一概念认为,在处理领海纠纷等问题上,中国目前正大力依靠海监等民事执法船只来维护国家主权,这种做法既使北京避免被指责为“炮舰外交”,又可以向对手施加持续不断的压力,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小棒外交”一同被提出的、意义相近的说法,还有“非硬实力”“黄岩岛模式”“被动式果断”等。  相似文献   

2.
简军波 《党政论坛》2014,(18):32-33
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  相似文献   

3.
陈宇颖 《民主》2013,(12):22-24
新浪微博用户超过5亿,微信用户突破6亿,微支付正在逐渐主导电子商务,微公益正在以个体力量影响社会,微电影、微广告、微小说、微管理、微信用、微经济……一个个以“微”字开头的新名词纷至沓来,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微时代”。  相似文献   

4.
成之北 《党政论坛》2010,(12):50-50
有人曾总结说,在打破西方的外交封锁上,新中国有三件法宝,一件是边界问题谈判,一件是经济援助,还有一件就是“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其中“双重国籍”的解决是新中国以侨务促外交的一个大手笔。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外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面临着新的调整与转变。多边外交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本文试从多边外交的概念入手,在概要分析新世纪中国多边外交发展背景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赵启正 《民主》2008,(12):31-33
在200年前,我们中国人可以不知道欧洲也不知道美国.照样生活得挺好。但现在不知道欧洲、不知道美国,可就不行了。那么,我们说一下“公共外交”的概念。外交,传统认为是政府之间的事情,外交部对外交部.或国家领导人对国家领导人,这叫“政府外交”。无外乎解决双边关系,如果到了联合国就是解决多边关系。“公共外交”也可以翻译成“公众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的不一定是政府间的内容.如果说我们的国际广播电台是国语的,  相似文献   

8.
王小鲁 《党政论坛》2013,(22):12-12
介绍新思路。王毅在美期间会见的各国代表团来自五湖四海,这与中国外交“以大国为首要、周边为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保持一致,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主动风格。通过向各国官员全面阐释中国外交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21-21
今秋以来,亚太地区形势闪现两大亮点:一是9月,日本的“识途老马”福田康夫击败鼓吹“自由与繁荣之弧外交的庥生太郎,取代了主张“价值观外交”的安倍晋三出任首相。他在重申日美同盟关系仍将是日本外交政策基石的同时,明确强调日本将推行重视联合国和亚洲的外交,特别是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升 《瞭望》1995,(26)
李登辉大搞“务实外交”意欲何为王升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李登辉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到美国访问,都是一种赤裸裸地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而且标志着台湾当局以“台湾问题国际化”为目的的“务实外交”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金钱交易的“务实外交”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世界外交舞台上跳动着“和谐”“合作”“民主”“人道”“平等”的音符,唱出这些音符的是中国。中国“和谐世界”的理论正在启蒙世界走向新的旅程。“善意型”外交与盛行干世界半个世纪甚至数百年的“力量型”和“利益型”的外交不同,中国新的全球外交充满  相似文献   

12.
韬光养晦的长久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韬光养晦”是邓小平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提出的一条外交理念及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一时间得到国内外普遍赞赏,并成为中国外交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加快、国际影响扩大、国际上新一波“中国威胁论”发酵,中国已步八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深水区”,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环境更复杂,外交难题增多,国内外围绕“韬光养晦”命题的议论和重新解读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3.
裴军 《党政论坛》2008,(24):8-8
日本首相麻生22日在东京与来访的印度总理辛格会晤并签署日印安保合作声明被视为其“价值观外交”的复活。次日,麻生飞赴北京出席亚欧领导人峰会,并对中国展开了其就任首相后的第一次访问,其间出席了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并发表题为《我对日中关系的信念》演说。与日印外交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不同,麻生的对华外交关键词则是“共赢互利”。  相似文献   

14.
“微媒体”理论探讨 1.“微媒体”的涵义:“微媒体”(Vmeti Media),就是通过短小精炼的文本、音像等形式,作为文化传播手段,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载体中介,例如以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传播平台为首的新媒介就是其典型代表。这种即时编辑、随时发送的独立媒体形态,大大提高了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性,为此另一种阐释则认为“微媒体”时代即是“自媒体”时代,可以相对独立、即时发布表达个人的经历、观点、心情等,以供大众阅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特色外交可圈可点,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和相关政策,以及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呼吁与倡议,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2006年,中国外交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外交力度、外交布局和外交成就均提升到新高度以双方史无前例的高官阵容引人注目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12月14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对话主题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指出,美国与别国展开如此高规格的经济战略对话,中国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17.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18.
胡献忠 《党政论坛》2012,(19):33-35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很快,一个虚拟社会在悄然生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总体网民规模达到s.38亿,比2008年6月翻了一倍多。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最大的上网终端。同时,使用微博的用户在不断增加,徽博逐渐向大众化普及。在微博推动下,单向的“传播时代”正在向双向的“交流时代”迈进。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万增长到1.95亿,  相似文献   

19.
夏微雨 《党政论坛》2010,(10):30-30
前不久,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在接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访时,针对“后美国世界”、“中国威胁”、“混乱的西方”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现实主义的观点,并号召西方团结起来,就一些现实问题达成一致,以将中国拉入西方的阵营。韦德里纳是法国最重要的外交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我国党和国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人频频出访,举世瞩目,开拓了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海外舆论评论中国刮起了“外交旋风”: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的外交年”;也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外交获得成功的一年”。的确,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双方高层往来增加,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两国军队交往得到恢复。1994年3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5月26日,克林顿宣布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且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