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滴集     
张峰 《党政论坛》2012,(22):28-29
听话 越是悦耳动听的话,你越是要谨慎地听,警惕地听。 越是不中听的话.你越是要耐心地听,认真地听。  相似文献   

2.
有副流传很广的对联,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些"不行也行"的干部,我确实见过不少.对于"行也不行"的干部,我却见得不多.带着这个问号,我对"行也不行"的现象作了一番窥探,终于发现了一些使优秀人才"行也不行"的秘密: "行高众非"说.你在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靠艰苦奋斗取得成果,靠呕心沥血有了收获,虽然心地坦荡,有些人却用你为了图谋私利的小人之心度之.他们没有和你公开竞争的能耐,却有暗地里冷讽热嘲的本领.你光明磊落满不在乎,他们却乘虚而入狠下功夫.你憋足了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有一位地区的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通“肺腑之言”。他说,“我接触过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说我是大学生,你是大学生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工人、农民就不行?都不行那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3,(14):62-63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岁,甚至I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相似文献   

5.
苦累     
一则寓言的开头就展示了热闹的场面:人的各个部位在争论谁最苦累。眼睛说:"我最苦累,所有的视像都是通过我看的……"耳朵说:"我最苦累,所有的声音都是通过我听的……"  相似文献   

6.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N80岁,甚至1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相似文献   

7.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12岁就再 也没有听过鸟叫,永远与歌 声、笑声无缘,但发明成果却层出不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供自己使用,他反问:“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中,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显然,爱迪生并不是说耳朵没有作用,而是说,如果耳朵听取的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即使有一双耳朵,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就像华威先生所言:“忙呀,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恨不得一天不止二十四个小时。”我们不妨套用爱迪生的话来问:在过去24小时所做的事情中,有多少事是非做不可的?有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明代隐士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云:“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眼睛都喜欢看美色,耳朵喜欢听美音,所有这些声色都是属于外来的敌人;每个人都有容易冲动的感情,都有无法满足的欲望,所有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内在的敌人。然而,不管是“内贼”还是“外贼”,只要身为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灵魂的清醒,所做之事不违背情理法则,心理上的敌人就会变成修养品德的助手。我以为这段言论,对于我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到改革的路上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猛,因为我们有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深知过去那套办法不行,不行就寻找新的出路,寄希望于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算起,到现在已有八、九年时间。农村的改革先走了一步,初步改革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志气。全面改革也已陆续展开,人们已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决心把改革坚定地搞下去。改革越是深入进行,就越是提出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明确地说明。实践提  相似文献   

10.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湖北省四城市592名青年的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青年在闲暇里与大众传媒的接触频率以及对传播内容选择的情况.发现大众传媒在青年的闲暇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经常接触的是电视,其次是报刊杂志,而与广播的接触较少.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青年在最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看的书刊杂志种类、最喜欢听的广播节目三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职业的青年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语言有时真难捉摸.你看,“原则”这个词本来非常肯定,可是一旦在“原则”后面加个“上”,就立刻变得模糊起来,诸如“×××××原则上不予批准”.明眼人一看便知:有门,“原则上”不行,个别情况还是可以考虑的.人们知道,制定政策、规定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来不得半点含糊.大凡政策、规定都有一定的“杠杠”,都有特定的范围和条件,都要卡掉一些接近“杠杠”的人和事,这是难免的,是坚持原则所必须的.如果在“原则”后面加个“上”,等于网开一面,给执法者留下了“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3.
修身养性的途径很多.读书是一种,看画也是一种,有时一幅好的画就象一把启开心扉的钥匙,引起你的畅想,从触类旁通的途径中使你的身心得到补益.最近,我在反复欣赏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画马图时,就更清晰地悟到了这一层道理.徐悲鸿先生是一位画马大家.群马、双马、立马、奔马,不知画过多少.他常常用国画彩墨  相似文献   

14.
毛志成 《民主》2005,(2):46-46
一“文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或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文”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文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15.
办公室定律     
一、矛盾定律: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跟得太近了怕站错了队,一旦大树倒掉,大难就会临头;离得太远了,好处永远轮不到,坏事少不了。二、尴尬定律:苦干的不如巧干的,还有所谓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因而上去的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原地踏步的不一定是低能的。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锅炉厂焊接技师林有盛是全国第一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之一。他今年46岁,在哈锅厂整整工作了30年。 1958年,16岁的林有盛进厂当上了电焊工。有一次他刚拿起焊接枪,就被别人取走了,还说:“焊接这活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干不了,快一边看着吧!”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几十年都忘不了。林有盛开始明白,当个真正的焊工,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他要强,为了学到本领,刻苦钻研,简直着了迷。他兜里揣着一块黑玻璃,只要哪里有弧光闪动,他就停下来弯腰看个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出徒时,他技高一筹,被直接定为2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些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知实情难,究其原因,除了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外,从机关干部自身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不诚",使基层有了真话不敢说.热衷于在上层领导中"摸情况"、不愿到基层群众中掌握"第一信号".有的常常是上面听汇报,招待所里定好调,捞到素材就溜掉.有的感到到下面接触基层群众无必要,下到底层了解情况失身份.虽然身子下到了厂矿,但却是身入心不入,只能是抓来抓去抓材料,搞来搞  相似文献   

18.
薛涌 《瞭望》1989,(49)
绘画从表面上看很容易欣赏,特别是一些写实作品,似乎一看就懂,而且还可以如此这般评论一番,如画得象不象等;但真正的伟大作品,即使是非常写实的,也是不容你“一目了然”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几百年来一直让人们神魂颠倒,总觉得那神秘的微笑让人琢磨不透,甚至据传有人为此而自杀!可见,大作品“一目”无法“了然”。中国人说“读画”就是指看画要慢慢地、反复地看,象读书一样读出其中的深义。更有些作品、你读也读不明白。  相似文献   

19.
造就健全人格应成大学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考进名校的一般都是好学生,而越是好学生心理越单纯,韧性较差。一方面社会环境要求你必须具有坚强的性格,一方面你又不韧,没有承受磕碰的能力,这两者形成的差距恰恰需要人文关怀来弥补。  相似文献   

20.
黄克诚第一次唱“反调”,是1927年12月反对“暴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湖南省永兴县,开始秘密组织农民武装起义。蒋介石的大屠杀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别支部大会上,黄克诚传达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动口号,与会人员一听就像点着了火药桶,要求立即行动。黄克诚说:“暴动的事,我赞成,但时机还不成熟,缺乏群众基础,等组建起工农武装队伍后暴动也不迟。”他的同窗好友马上指责他:“胆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他人纷纷加入群起而攻之的行列,这是黄克诚第一次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者遭到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