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晨昭 《学理论》2012,(13):95-96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中国社会老龄化有着老龄人口数量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等特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诸多不利影响,为应对社会老龄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除此以外,还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立法、发展老龄产业、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等举措来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9,(22):46-46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中国应以日本为镜鉴,早作准备。考察日本的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一些典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2)
辽宁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省情,究其原因主要是重工业基地的高城市化加快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少子化和老龄化叠加效应,进一步加重了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辽宁应整合政府、社区和社会优势,构建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应对辽宁城市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彩珍 《学理论》2009,(24):47-4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进展,老龄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显现,老年心理健康的维护既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建立社会、家庭、社区和老年个人的心理健康维护系统是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由老龄化认知、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本四部分构成的我国老龄化社会治理框架。在此理论框架下对改革开放40年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提出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即全面加强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科学认知;明晰国家和政府的职责,加强社会治理和基层民主自治;提升法治化能力,逐步推进治理重心由制度构建向行动效率转变;关注老龄化社会治理成本控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全面强化协同共治网络,以绩效评估为手段促进深化改革;扩大治理视域,搭建区域性和全球性老龄化治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张琴 《学理论》2013,(16):134-135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养老底子薄、负担重,养老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养老法律制度相对滞后,难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国内外实际,分析了我国的养老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了有实际意义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峥 《党政论坛》2014,(8):34-34
老有所养,是自古以来社会所追求的一大理想,中国也正面临老龄化加剧问题,如何破解种种困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或许世界各国的养老政策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儒家孝道是中国伦理规范的核心内容,孝养、敬养等是其中的精华.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养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儒家孝道作为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文化传统,不仅是传统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而且在现实中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它对解决中国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仍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龄化现状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且来得快、特征突出 ,与发达国家的先工业化后老龄化相比 ,我国则是“两化”同步。从我国实际出发和借鉴国外经验 ,注意开发利用老龄人力资源是势所必然 ,政府应从各方面着手 ,办好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8)
按照国际界定标准,世界范围突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老龄化的问题更加引发学界的关注。本文尝试对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以及余热等相关概念进行探析,借助于对中国老年群体生产性老龄化事实的描述,强调老年群体的贡献绝不能用"余热"来表述,呼吁重新界定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对老龄化问题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人口结构,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基于这一背景事实,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和对储蓄率从而对经济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16年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全国储蓄率的下降,这符合生命周期理论;未富先老和城乡倒置的老龄化状况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2.
李文君 《学理论》2010,(18):64-65
老龄化是一个社会老年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后出现的社会现象。社区居家养老将成为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并且养老服务模式朝着社会化、多样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已进入老龄化的背景下,临终关怀不仅有利于解决老年人在临终阶段的生活照料问题,而且在精神层面上能缓解老年人的心理痛苦。与老龄化发展的速度、规模相比,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面临不少问题:缺乏生命伦理教育和死亡教育,临终关怀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临终关怀的服务供给和社会资源的介入存在严重不足。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应加强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加强临终关怀的制度建设,增加临终关怀的服务供给,吸引更多社会资源介入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4.
程杰 《学理论》2013,(7):76-77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养老问题也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了我国一大难题,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之前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也已经不能适用于日益变化的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了养老医疗压力增加及劳动力总量减少等问题,同时又由于与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相互叠加,使得人们对老龄化及老龄群体产生了负面看法。但我们在正视问题的同时不应夸大其严重性。事实上,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我国老年工作中"老有所为"的思想以及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现实要求,都需要我们全面看待老龄群体的潜质。老龄群体通过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行动,不断创造着健康生产力、消费生产力、家庭功能生产力及劳动生产力,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此,需要完善老年健康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消费实现机制、鼓励老龄群体发挥生产性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向老龄化社会快速迈进。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而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测算,到2050年,中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为老年人。在老龄化进程中,欠什么账也尽量不能欠政策账,欠谁的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进展,老龄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显现,老年心理健康的维护既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建立社会、家庭、社区和老年个人的心理健康维护系统是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延中 《求知》2007,(7):45-46
人口老龄化在欧洲已经成为现实。随着时间推移,该问题将日益严重。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也要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各种保障压力。欧洲从19世纪末始建立老年保障制度。尽管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老年保障的具体模式和运转机制各不相同,但均建立了面向劳动者和所有国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成为社会福利制度甚至福利国家的重要支住。随着时间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蒲丽娟 《理论导刊》2014,(4):98-101
21世纪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现实问题需要年轻人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大学生的养老观不仅涉及现在,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养老观处于由传统养老观向现代养老观转变的过渡时期,存在着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不够、养老观认知模糊、养老意识淡薄三大问题。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养老观教育既是发达国家应对"银发浪潮"的普遍经验,也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满足老年群体日渐增长的医疗及养老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积极老龄化则提倡为老年人提供保障性的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积极老龄化,阐明其核心要义及对养老服务的要求,剖析现存矛盾,并思考如何构建以积极老龄化为导向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