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汇报工作,指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工作情况。它是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调查研究、和下级官员进行沟通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个考察下级的机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汇报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左学美 《支部生活》2005,(10):24-24
目前,彝良县在全县推行领导干部实绩公示制,改变了领导干部到底平时做了些什么,到底有没有向上级如实汇报工作,一般干部和普通百姓不得而知达一情况。  相似文献   

3.
“新竹高于旧竹枝”,这是自然现象。若把它作为比喻,也是社会现象。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将日益蔚成风气。因此,原上级可能会成为原下级的下级;而原下级可能会“上”到原上级的上级去。那么,原上级“列于人  相似文献   

4.
贿赂,在当今老百姓的谈资中,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其层出不穷的变换招数,却令常人“大开眼界”。贿赂变招一道另类风景近年来,贿赂变招已成了一道另类风景,严重损害了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其变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上级贿赂下级。贿赂一直是下级贿赂上级,以讨得上司的欢心,求得升官晋级。但是,随着近年来干部任免制度的日益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得到了加强,于是,那些想当市长、县长、乡长甚至村委会主任的人,在召开人代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前,便向有选举权的人大代表、选民行贿。“贿选”是上级贿赂下级…  相似文献   

5.
上级对下级不当的干预,是领导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人们常说,领导决策要“吃透上头的,摸清下头的,形成自己的。”上级领导的不当干预,是要用“上头的”不适当的决策,来代替或影响“自己的”正确决策,给下级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这个难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使下级的工作陷入服从也难,不服从也难的境地,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那么作为下级如何正确对待上级的不正当干预?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调整心态别冲动。上级对下级的不当干预,是上级的工作失误。这时候,要求下级头脑冷静、调整心态、控制…  相似文献   

6.
“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机关上时不时听到这样的说法。这话大概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要求。上一级领导干部接受的信息多,承担的责任重,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水平,理所应当。第二层,廉价的谀美之词。下级向上级说这话以献敬月厦,上级向下级说这话以标榜自我,同级对同级说这话以相互抬举。本文所要评议的是第三层,一些同志对现实干部状况的  相似文献   

7.
闲暇喜爱读查处有关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新闻,读多了后又生发出一些疑惑。那些论为腐败分子的“领导干部”,很少有人是因同级干部、直属上级或直属下级干部的举报而落入法网受到惩罚的。疑惑之处何在?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最了解的除妻子儿女外,该是经常相处的同事及直属上级和直属下级了。要说举报,他们是最有资格,最有条件的。可为什么群众能根据蛛丝马迹进行举报而他们却沉默缄言呢?这是一。其二,那些同级干部,直属上级或直属下级干部均是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赋予了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按说他们的素质也应该比一般群众高,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最知情者不报、最有举报责任者不报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8.
时下,领导干部腐败现象屡屡发生,侵蚀了党的肌体,败坏了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损失。原因何在?除了一些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低下外,主要是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因此,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监督方法,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势在必行。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从监督效力看,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发挥这种监督效能,应认真实行以下制度:一是领导干部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和分管领导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制度,使上级领导及时掌握其思想脉搏和工作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人眼里,干部职业稳定,社会评价高,应该是“怨气”较少的群体。可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问题、矛盾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也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由此生出怨上级、怨下级、怨机制等种种“怨”来。  相似文献   

10.
对下也要讲真话赵国庆对上讲假话,下级糊弄上级,是当前社会运转机制中亟待解决的“通病”之一。群众中流行的“干部出数据,数据出干部”就是一大讽刺。然而,在领导机关中,对下不讲真话的,也并非是个别现象:明明看出了下面的问题,也不肯如实指出,甚至将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百字杂论     
对联中的政绩现在群众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形象地讽刺了一些干部为出“政绩”而不惜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无中生有的不良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为什么有的改革会出现层层避责现象;上级明知下级盘算,为何还要接盘?学者邓大才在《理论探讨》进行了分析。在中国,地方实施某项改革具有政治风险,也获得政治收益。风险偏好的改革者也会利用程序、规则和机制分散风险、转嫁责任,以追求政治收益最大化,风险、责任最小化。中国地方改革中,不仅有上级向下级转移责任的现象,也存在下级向上级逐层转嫁责任。本文以县级政府为例进行探讨。(编者注: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极少涉及多头部门、全局工作的,由某局能组织实施的单项工作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5,(6):48-49
王涛在5,99日的《法制早报》上撰文指出:下级不敢说“不”是官场流行的游戏规则。4月27日通过的《公务员法》将原来规定“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的内容,增加为“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但公务员会把“说不”当成一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刘扫尘 《学习导报》2013,(13):55-55
当前,在党内生活中,有些地方和单位仍存在着批评难的问题。有的是批评上级怕穿小鞋,遭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伤和气,引火烧身;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不好工作。于是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有的是怕别人批评,错误地认为,上级的批评是对自己不信任;同级的批评是与自己过不去;下级的批评是给自己丢面子。  相似文献   

15.
想起了彭孙     
果然 《唯实》1998,(Z1)
在一次会议上,安徽省某位县上的领导向省委书记卢荣景汇报工作,谈及近年当地旅游业发展得很快时说:“这是卢书记上次来视察鼓励的结果.”卢荣景当即就插话:“要是鼓励一下就能出成绩,那我到处去鼓励一下好了.”(见1998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华东版》)从以上这简短的对话中,我们似乎观看了一个下级领导在上级领导面前表演的一出微型滑稽小品戏.说滑稽,当然是指那位下级以夸大其辞的逢迎手段,极力往上级领导头上套政绩之光环而企图博得上级欢心的“白脸”形象.好在明智的卢书记非但没有买账,反而让这位下级挨了一记耳光——虽然不是很响亮,却是能让人感到火辣辣的.毋庸讳言,社会的各项工作,的确跟上级的正确领导、随时关心、大力支持以至直接指挥分不开;但事情落到实处后,最终还得靠群众自己去办,自己去努力.也就是说,成绩主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李汉宇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每年乡镇都会接到上级下达的逐年递增的财政增收指标,这个增收主要就是税收增收。上级给下级下达的指标不舍理,指标往往都超出乡镇的能力。有的乡镇,上报的税款中有70%都是通过买税的方式获得的。为了完成任务,乡镇会把指标分解到每个干部身上,让乡镇干部出去买税完成任务,而且多买给奖,少买受罚。  相似文献   

17.
简论推荐考核干部的责任制霍德芳推荐考核干部应该确立层次责任制,基本思路应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逐级责任制,明确不同层次的不同责任。下级党委负责把好推荐呈报关,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把好考察关,上级党委负责把好审批关。变过去的无记名推荐...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按照“三个代表”抓党的建设,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这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项对策。———必须加大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力度。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监督。因为上级领导机关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有管理权力、干部任免权力,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上级对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高新区干部绩效考核中的的薄弱环节,提出高新区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的总体思路。把与被考核者工作、生活联系较密切、知情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基层群众作为评价主体。形成一个评价主体群。通过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多层面,形成对干部的立体考评,最大限度的实现考准评实。  相似文献   

20.
邵立 《廉政瞭望》2014,(15):34-34
中国官场内部信息流通的扭曲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下至上的方向,下级为了迎合上级喜好,“生产”出统计结果。一是以“内参”系统为代表的上级对下级的信息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