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教育转变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南京城乡“二元结构”成因及对策的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通过资源的整合、对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论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制约作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又要求全社会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同时又制约了中国社会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对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制约作用进行归因分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是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建设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发展重工业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控制人口流动。然而在今天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二元户籍制度已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阻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因此,从我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视角切入,针对二元户籍制度的现状,通过纵向对比与横向分析,阐释二元户籍制度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弊端,并从社会、个人以及政策等诸方面,提出解决户籍制度弊端的出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的产物,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密切相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城市政府进行的“经营城市”的制度设计,大大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但部分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中存在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的观点,造成土地价值的流失和土地利用得低效。因此要进行制度的创新与修正,更加合理地利用稀缺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直奉行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二元户籍制度衍生了二元的就业制度、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二元的教育制度等,现行的二元体制产生了一个基于户籍身份建立起来的不平等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体制。这种不平等和差异化对待不符合法治社会的精神,是对农民的身份歧视,应当从根本上取消二元体制,采取统一的一元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异,改变现行的不公平的差异性制度设计模式,以加快农民工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最大的体制性障碍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普遍规律,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在当前,要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其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对1949-2008年的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了2009-2015年的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范围扩张存在征地和集体土地整体转权两种方式。集体土地整体转权是我国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在城市化背景下运行的特殊产物,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合理的制度规范是保障其运行正义性的前提,应趁土地管理法修改之机承认其地位并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审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关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措施,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中国基层民主实践的主要形式,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性差异导致城乡基层自治在人居环境、社会结构、财政供给和产业经济四个方面存在结构性差别,并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利用有序城镇化这一抓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基层民主实践的背景开始由城乡分离向城乡融合转变,新形势下的基层民主建设要扎根于城乡融合的实际,探索与城镇化趋势相适应的实践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文化景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景观也面临消失。现阶段我国文化景观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政绩观不合理、公众文化观扭曲、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城市规划和管理不足、规章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可以从制度完善、经济文化统筹发展、优化城市规划和转变观念等角度,切实加强文化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中的新兴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滞后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重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内外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速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根据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人口转移、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选择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经济大国制造业在国家工业城市化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它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时点把握与政策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1)城市或国家应保证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到工业制造领域工作;(2)确定国家和城市的制造业主导政策;(3)资金保证体系的建立,如建立工业风险基金;(4)确立国家或城市的制造业主题及科研方向;(5)城市化、市场化与产业化联动和协调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犯罪以及由于城市化而导致的相关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对此无论是以发展代价论、新陈代谢论与社会失范论为代表的宏观解释,还是以仇富心理、贫富加剧、外来人口等为代表的微观解释,都具有一定的偏颇性。因此,运用多学科知识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现象,并基于中国国情,在系统思维的指引下探索一些犯罪治理对策,如有关制度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开发,以及城市化文明成果的充分利用等,将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表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社会总需求结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突破这些经济发展障碍,需要在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机制和公...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也带来了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西方国家以犯罪预防的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治安治理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城市日益恶化的社会治安问题。我国城市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治安管理的宝贵经验,通过"社会政策改善、社区合作治理、重点区域监管"等治安管理模式,将会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的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城中村犯罪的主体则是那些离乡的流民。由于城中村本身既是农村又在城中的特性,导致其成为外来流民聚居的主要场所,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流民社会。由于城中村以及流民社会有其自身特点,因此社会管理在这样的区域就成为难题。而流民社会也酝酿形成了与城市社会格格不入的流民文化。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流民犯罪成为城中村治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在城乡的不均衡、地区的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均衡、人与自然不平衡和内外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上。我国转型期的许多社会冲突是由于地方政府片面的政绩观驱使的发展所导致的。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社会矛盾一旦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发生,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城市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城市各种犯罪现象严重。在各种影响城市安全的社会冲突中,就业矛盾和缺少覆盖更多社会成员的保障制度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原因。要解决转型期的社会冲突,需要继续加快制度性建设进程,需要政府对社会公平的维护,尽快建立起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维护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