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查处毒品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敏  周欣  董林燕 《中国法学》2004,(3):184-187
<正>一、查处毒品案件时的事实推定 在查处毒品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对在其身边或住处查获的毒品,往往辩称并不知情。有的刚被抓获时惊魂未定,承认他明知被查获的东西是毒品,但到了起诉、审判阶段就翻供。公、检、法三机关有时对此认识也不一致,使案件很难处理,由此而引出如何来判断其是否是"明知"的问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许多问题,的确非常复杂,在理论与实践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毒品犯罪"明知"问题,即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人乌布利希因打造毒品网站被捕,曾经的网络毒品帝国崩塌。值得警惕的是,乌布利希滥用、开发网络技术,让互联网成为罪恶的渊薮。如果不加强监管,谁知道还会出现怎样的网络毒品帝国呢?2013年10月的一天早晨,美国旧金山街头,公司职员布兰登在上班途中买了一份报纸。头版醒目位置刊登的一条新闻引起他的注意:最大网络毒品市场被关闭!旁边还有网站创建者的照片。布兰登立刻拿出手机把这条消息拍了下来,发给他的一位朋友:"真有趣,被抓的这个人很像我们的邻居乔什!"没想到,后者很快回复:"不是像,就是他!"他是两人共同的朋友,前一天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的罗斯·乌布利希。乌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6月2日下午5点,被称为"摇头丸教父"的亚历山大·西奥多·舒尔金在家中去世,享年89岁。作为一名痴迷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为了科研,舒尔金合成了200多种精神药用化合物、服用过4000多次迷幻剂,成为全世界服用毒品最多的人。他的科研成果中的一项,后来被人利用,制成"摇头丸",成为毒贩手中的摇钱树。他的科研著作也成为仿效体验毒品的依据而导致许多人死亡,这是他最受诟病的一点。  相似文献   

5.
提起毒品,人们想到的不外乎是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然而,你知道吗,当今世界有一种更具诱惑力的毒品——"冰"。它正在悄悄而又迅速的蔓延。80年代,"冰"较早出现在美国夏威夷的大街上,很快便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吸食者,并开始在毒品市场与可卡因、大麻等一争天下。相比之下,由于原料产地等因素,这种毒品更受亚洲毒贩的青睐。香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冰"毒集散地,大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毒品毁掉了不少大牌明星,娱乐圈吸毒现象亟待规整。张元:复吸被拘的著名导演2014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夕,曾拍摄《过年回家》《绿茶》《看上去很美》等影片的第六代著名导演张元因复吸毒品被警方行政拘留。2008年,张元曾因吸毒被警方拘留而震惊影视圈。张元第一次吸毒是在一家酒吧里的一帮文艺圈朋友的聚会上。当看到有人吃了摇头丸后很亢奋,他也跟着吃了。第一次吸毒后,张元说自己感觉似乎非常好,思维也畅通无阻,甚至创作灵感都被激发出来。慢慢地,他对毒品产生了依赖感。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内容第一,嫌疑人"明知"是毒品不等于"确知"是毒品,也包括其知道、认识到、意识到或者怀疑到"可能"是毒品,更不要求确切地知道是哪种毒品、毒品数量、毒品含量、具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阿富汗政局不稳,导致阿富汗毒品呈泛滥之势,毒品源源不断地外流。新疆与阿富汗在地理上相邻,再加上宗教信仰相同,大量毒品渗入到新疆境内,对新疆的边境安全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新疆毒品情况,以及新疆境内的毒贩与"三股势力"相勾结,毒贩为"三股势力"提供经费,而"三股势力"为毒品的贩卖提供武装保护,助长了毒品走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这就导致了阿富汗毒品在新疆屡禁不止的局面。新疆吸毒人数增加诱发了大量的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破坏了新疆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不属于刑法中的最严重罪行,不应当设置死刑规定,已为联合国人权公约明确肯定。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实施以来,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被空前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限制和废除是未来我国刑法发展的方向,但拘于严峻的毒品犯罪和滥用形势、国民对毒品及其危害的"非理性、妖魔化"的认识,以及重刑主义的传统,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和废除之路,障碍重重。为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进一步限制与废除,我们有必要从观念上明确毒品犯罪不应当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要科学看待毒品犯罪生成机理及死刑对毒品犯罪预防的有限性;要坚持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从司法上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与废除。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学》2019,(5):195-209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死刑适用的主要犯罪之一,其不断受到正当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的拷问。在毒品犯罪中严格控制并逐步废除死刑,是我国《刑法》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刑罚回归人道的必然要求,亦是刑法谦抑性、刑罚轻缓化的应有之意。基于我国严峻的毒品情势以及国民的普遍情感,立法上废除死刑在短期内几无可能,通过刑事政策控制死刑又欠缺明确性、稳定性与统一性。基于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对《刑法》第48条第1款"罪行极其严重"进行严格解释,并在司法上构建一套完整、清晰而又科学的死刑适用标准,是控制死刑的正确路径。"罪行极其严重"的判断,应当从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两个维度展开。司法上应当对毒品进行分级,将死刑适用局限于涉及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的极个别犯罪,涉及其他硬性毒品的犯罪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涉及软性毒品的犯罪以有期徒刑最大值为刑罚上限。死刑适用主要针对走私、制造毒品罪,对贩卖毒品罪以不适用死刑为一般,只对发生在制毒者与贩毒者、贩毒者与贩毒者之间的贩卖行为适用死刑,对运输毒品罪不再适用死刑。对采用诱惑侦查手段、未进行毒品纯度鉴定的案件不再适用死刑,仅对毒品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主犯以及毒品个人犯罪中的特定累犯、再犯适用死刑。通过司法上对死刑适用的严格控制来释缓立法上过于严厉的刑罚配置,实现刑法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5,(5):13-19
随着国际毒品形势的变化和毒品违法犯罪的增多,毒品犯罪分子开始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毒品交易,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2001年,联合国麻醉品管理局就向全球发出警告:"毒品正通过互联网销售,私人聊天室正被毒品商利用,人们在互联网上正面临着毒品的威胁。"2011年10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统一行动,成功侦破了我国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8.31’特大网络吸贩毒案"。"8.31"案件涉及我国31个省区市,查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2125名,破获制贩毒案件496起,打掉制贩毒团伙144个、吸毒窝点340个、制毒工厂(点)22个,缴获毒品308.3千克。"‘8.31’特大网络吸贩毒案"的成功侦破,敲响了我国互联网涉毒犯罪监管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案情]2011年11月,王某在其住处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当场查获其非法持有的海洛因9克和甲基苯丙胺1.4克。王某对以上事实供认不讳。本案争议点在于:同一犯罪行为涉及到不同各类毒品时,在确定定罪量刑的标准时能否折算。[速解]本文认为,可以"等价折算"成其中任一种,从而认定王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首先,不同种类毒品"等价折算"的做法没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毒品类犯罪的规定中对于各种毒品数量间用"或者"连接。将"或者"解释为不同类毒品间"可以"折算是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21,(6):49-57
在司法实践中,查获毒品种类、查获毒品数量、坦白、认罪认罚、再犯、运输方式、运输起点、案发地点等因素对毒品运输行为人是否被判处死刑具有影响能力;查获毒品种类、查获毒品数量、主体身份、毒品流通、国际贩毒、运输方式、运输次数等因素对毒品运输行为人的死刑执行方式具有影响能力。但是,查获毒品种类的因素影响能力被毒品折算过程稀释而只能间接体现,毒品因素的影响结构在事实上仍然是单一化的。另外,人身危险性因素的实际影响能力与理论预想之间存在差距,社会危害性因素对"死刑圈"和"死缓圈"入圈影响程度的倾向性也存在偏差。为优化运输毒品罪的死刑裁量,应从三方面进行。一是使查获毒品纯度具有影响能力,建构复合型毒品基础性情节考量模式;二是增加"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随行运输毒品"为从重处罚情节,夯实多元化法定因素影响能力结构;三是提前进行逻辑层次设定,区分同一性裁量因素对两次入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广西自80年代初出现毒品犯罪活动和开展禁毒斗争以来,至今已十几年。这期间,各地方、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和治理措施,对抑制毒品犯罪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毒品犯罪活动总的趋势还是越来越严重。目前,无论从犯罪规模、犯罪方式还是危害程度上看,都不是80年代初期可以比拟的。毒品犯罪,成了影响广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研究毒品犯罪活功的现状和"越打越多"的原因及对策,对加强禁毒斗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西毒品犯罪的严重情况(一)境外毒品渗透和国内贩毒犯罪活动日趋严重,广西已成为国际贩毒的重要通道。广西区邻近越南和"金三角",近年来,境外毒品犯罪活动狂獗,境外贩毒分子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源源不断地将"金三角"地区生产的海洛因假道广西贩运到港澳。致使广西过境贩毒情况十分突出。不论是查获的案件还是缴获的海洛因都逐年大幅度递增。而我们破获的案件和缴获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毒品法庭"运行20余载,从最初对失控的毒品犯罪的"权宜之计"发展到遍及全美各州的规模。其中最普及的成人毒品法庭有三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吸毒成瘾非暴力性的涉毒犯罪者。法官领导治疗项目组,积极、整体性地处理司法案件并首要解决犯罪背后的毒瘾问题。盛行的"审判后延期判决模式"对毒品犯罪的改造及其法官特殊角色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澄清争议,并对未来发展之路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16.
表面上,他是风光无限的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背地里,他在家里开起了“毒品批发部”,且“生意”越做越大,还把毒品卖给下属卖给亲戚,成为当地有名的两大毒枭之一,案发前已“晋升”为当地第一大毒枭,2006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以叛卖毒品罪对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云争气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7.
“应当知道”与“可能知道”的差异与并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走私、运输毒品案件中,对于查获的毒品,可以采用事实推定制度,只要结合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具体的关联性、伴随性因素,能够判定、证明犯罪嫌疑人"应当知道"或者"可能知道"的,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明知"。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三年后针对在执行该决定中出现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2月又发了一个关于执行禁毒决定的"若干问题和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23个问题做了具体的解答。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大量接触毒品的检验、定性、定量问题,深感在如何正确理解"决定"的涵义和毒品犯罪的量刑上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解释"中又解释得很笼统,本文想在这些问题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毒品"的定义或涵义问题"决定"中对此的定义是明确的。"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也就是说"毒品"的含义实际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今年是第十七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每到禁毒日这一天,毒品及其危害、治理就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毒品的屡禁不止以及危害不减,却如影随形,每一天都在冲击着人们的灵魂。因此,认识毒品犯罪,自觉地抵制毒品,参与禁毒,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2012年6月16日,中欧法律合作大型项目"进一步推进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结项会议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与会的诸多实务界与法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死刑的存废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具体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争鸣。在  相似文献   

20.
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教师对青年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毒品预防教育中具有引导者、研究者、课程建设者的角色优势,国家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并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