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与韩国的经济“起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志 《当代韩国》2009,(1):30-38
1961年,肯尼迪政府依据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制定了新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援助政策。在新方针的指导下,美国努力减轻对韩国的经济援助负担,积极鼓励韩国遵循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走向“起飞”,最终成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外部动力。美国对韩国的开发援助政策存在悖论:一方面接受甚至促使朴正熙政权广泛干预经济,协助当地政府制订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又以韩国为“样板”浮夸式地宣扬西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对欠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推动作用,抵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第三世界的传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东盟国家经济(本文不包括文莱)经历了从高速到低速再到高速增长这样一个波浪式发展阶段。从1987年起,东盟国家经济在摆脱了80年代中期的衰退之后,增长很快,年均增长率高达7.4%,是继70年代之后第二次高速增长。这次高速增长同70年代不同的是在推行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为主的前提下取得的。经过这4年的发展,东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  相似文献   

4.
马焕明 《俄罗斯研究》2004,(1):26-29,49
“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与“纯粹市场经济”的关键区别在于资源所有权和资源配置决策机制不同。苏联的经济资源由国家所有或控制 ,有关资源配置的决策由国家直接作出并带有法律效力。为保证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苏联政府减少并抑制社会消费需求 ,把资源集中到重工业部门 ,导致消费品供应紧张。为解决消费品短缺与社会需求增加的矛盾 ,政府一方面实行必需品“定量配给”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周转税”的办法 ,剥夺新的需求 ,化解、弥合供求脱节并维持特权阶层的特殊供应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受工业化高速增长过程强烈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伴随工业化任务的基本完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缓慢,面对结构变迁和制度变迁的新课题。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主要是工业化成长阶段的产物,在工业化高速增长时期,资源(主要是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适应高速增长的需要,企业制度和组织的建立倾向于选择最有利于聚集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方式。正因为企业制度的形成适应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当经济发展由工业化成长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甚至后工业化阶段时,以有效积累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实现高速发展为目标的企业制度,就需要进行适应性变迁。  相似文献   

6.
丁纯  张铭鑫  纪昊楠 《欧洲研究》2023,(5):1-34+173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浦东开发2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的伟大“奇迹”,但是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一种资本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服务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并提出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围绕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从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投资等方面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分析经济结构中具备较高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行业构成变化对英国经济形态转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说明。通过一定程度的国别比较指出,英国在人力资本深化和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资本积累上的相对弱势是造成经济低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如果英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弥补其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短板”,就可能引领英国经济走出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的转折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人类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两重性的后果,GNP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与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素相伴而生。(因此,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同时可以用来说明日本经济为什么转入低速增长)事实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人类进入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所普遍遇到的问题,即能源保障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一些曾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同时也潜伏着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相当严峻的经济环境围绕着东盟国家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相当严峻的。这在某个侧面乃是高速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所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课题,过份悲观地去看待是不适当的。但是,东盟各国正在吸取过去的教训修订经济发展方向。首先,本文拟回顾东盟各国政府过去为了整备取得这种高速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基础条件而采取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面向90年代将如何确定其政策的方向。在国外经济环境方面,东盟国家只能接受现有的国际经济环境作为其经济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1.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后,日本历届政府都把教育列为“经济活动的一环”,亦即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一环,积极扩大教育投资,开发人力资源,以培养能为经济增长服务的人才。由此优化了劳动力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所言:“作为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诸多考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建成今天的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本文试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进行剖析,希冀对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有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算中国30个省份与日本47个都道府县层面经济增长质量指标,构建系统GMM模型,创新性地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中国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表现强于日本,人口老龄化对中日经济增长质量均具有负面影响;(2)技术创新与人口老龄化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可以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力举措。但是,这种作用在日本实证样本中统计显著,而在中国实证样本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鉴于此,中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大力推进产业技术革新,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鼓励老年人二次就业等。  相似文献   

13.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现象,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实现充分就业一直是各国政府为 之努力的目标。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却持续了十年 以上的低迷。在悬殊的经济增长背景下中日两国却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失业率 的持续走高。本文拟对中日两国的失业现状、失业率走高的成因及两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作 一比较,以加强对失业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与东亚的经济腾飞陈恩近30年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生的最激动人心变化,是被世人所称誉的“东亚经济奇迹”。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整体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新的增长中心,东亚也已形成与欧美经济模式相比独具特色的“东亚...  相似文献   

15.
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银行根据本国当时的经济环境所实施的金融政策,对保证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影响金融政策实施的经济背景、金融政策措施的内容和特点,并从这些探讨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保证经济高效持续增长而应实施的金融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越南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南自 1986年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在工业部门迅猛增长的带动下 ,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外资引进逐年递增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受到世人关注。本文通过对越南经济 ,特别是从 1992— 1998年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越南工业化进程当中一个有悖于一般新兴工业国家的特点 ,即 :工业化进程不仅没有大量创造工业部门的就业 ,也没有顺利实现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这是因为 ,当前越南经济增长模式正处于由进口替代为主的工业化模式向出口导向增长模式的转型阶段 ,工业发展以及外资引进的资本密集型的特征 ,是制约越南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就越南向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变的可能性以及转型的关键环节做了一定的数量估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韩国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韩国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甚至连自行车都不能生产。自从1962年实施第一个经济增长五年计划以来,韩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汉江奇迹”,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还在1996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相似文献   

18.
在战后日本,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旨在探讨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政策。通过这些探讨,为我国正处于两个转变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外交中的矛盾性与实用性特征,外交言语与外交行为间既有一致之处又有背离之时。综合温特提出的物质主义与理念主义因素,通过分析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言行,得出结论如下:物质主义因素与理念主义因素共同决定日本国家利益认知,包括经济财富利益认知和集体自尊利益认知,两项利益认知存在冲突与否决定日本外交言行一致还是背离。当两项利益认知一致,或不一致但物质主义因素并非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时,日本对俄外交保持言行一致。当两项利益认知发生冲突,且物质主义因素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时,日本对俄外交言行发生背离。鉴于此,中国在与日本交往中,不仅要“听其言”,更应该“观其行”,观察其外交言行的内在逻辑,才能洞彻日本外交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20.
试析日本劳动雇佣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可归结为: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作为一种制度惯例长期存在于日本的企业中。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与企业内部工会制”一起,被奉为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神器”居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演变。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日本劳动雇佣制的经济合理性作了分析,并对其演变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