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地方党委换届工作正在陆续展开。这次换届,中央的要求高,改革的力度大,涉及许多干部的进退留转。面对换届,绝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有的四处活动,跑上级领导,跑有推荐权、选举权的同志;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极个别的甚至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工作纪律,拉票贿选,行贿买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损害党的干…  相似文献   

2.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调整不可避免。有的要提拔重用,有的要交流使用,有的因种种原因要离开领导岗位。由于干部在换届中流动,就有可能造成“人走庙空”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受不健康的心理驱使,在换届前或大吃大喝,宴请各方朋友,为日后工作生活拉关系;或大发钱物,不给继任者留下“好处”;或以欢送领导离任赠送礼品为由,买七送八,耗费钱财。其结果必然造成换届后“走了方丈,穷了庙堂,苦了和尚”,给下一任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群众对此意见也很大。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10):44-44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正在进行换届工作。各级党委一定要加强对换届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要加大执纪力度,严肃查处换届工作中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发现—起,严肃查处一起,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手段,按照组织人事工作程序对当事人作出处理。对“跑官要官”的,要严肃批评,记录在案,并取消其被推荐、考察和作为候选人的资格,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对行贿“买官”的,—律先免去职务,再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受贿“卖官”的,要依纪依法严惩;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的,要坚决查处,已经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将陆续换届,一些地方市、县领导班子也要换届。这次换届,正值干部队伍处在一个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干部调整的面比较大。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考验。 从抉届考察和已经换届地方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保持着健康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一些干部思想浮动,对个人的进退留转考虑过多,有的为了能在职务上“升级进档”,不是集中精力于工作,而是忙着跑门子、托人情;有的自知“…  相似文献   

5.
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干部考察工作中,了解真实情况难。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像X光一样快捷准确地了解干部”。对于从事干部考察工作的同志来讲,也确实想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做到快速准确。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干部考察工作往往受考察者人为掩饰和误导,造成了解真实情况难的状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当前的社会风气影响分析,造成这种不正常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从个人恩怨出发,有意不给那些敢抓敢管的干部说好话;有的觉察到某某考察对象可能会提拔,于是就“多栽花少栽刺”,“优点煌煌,缺点寥寥”;有的担心…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心浮气躁,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爱发牢骚。有时甚至对什么都不满意,什么时候都不满意,走到哪里都不满意。只要话茬一接,牢骚怪话就来了。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  相似文献   

7.
朱岩 《求贤》2008,(5):1-1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年龄限定在33岁以下;等等。这种做法,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因年龄原因得不到合理使用,不仅挫伤了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容易助长一些干部的浮躁情绪,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必须切实加以关注和纠正。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心浮气躁,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爱发牢骚。有时甚至对什么都不满意,什么时候都不满意,走到哪里都不满意。只要话茬一接,牢骚怪话就来了。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06,(2):27-27
湖南省委副书记戚和平最近在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用人情况的监督;对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不力的地方和部门,首先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戚和平指出,当前湖南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事件和“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乱设职位安排干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跑风漏气”等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赵波 《共产党人》2006,(15):14-14
应该说,在领导班子换届中,干部对个人的进退留转有些考虑也是难免的,干部思进、想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当干部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发生矛盾时,必须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执行组织决定,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干部的岗位、职务变动只能由党组织根据个人条件和工作需要来决定,个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可以以适当方式向组织提出,但绝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影响和改变组织决定。我们党历来主张用干部关键看德才、看政绩、看群众公认程度、看实际工作需要。只有那些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才能得到提拔重用。除此之外,别无任何“捷径”可走。目前,有少数同志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期望值过高,自我评价高于组织和群众的评价,以致心理失衡。对此,每个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2,(13):9-9
今年上半年,全国17个省区市党委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一些地方市县领导班子也面临换届。在换届选举结束后,有一个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就是少数干部群众对在差额选举中落选的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猜测和议论,甚至把落选的干部与不称职干部等同起来;有的落选干部感到脸上无光,压力很大,怕被人瞧不起,担心失去组织上的信任,影响今后的使用。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调动和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把力量凝聚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上来。  相似文献   

12.
宛诗平 《党课》2011,(15):128-128
面对换届,绝大部分干部都能够正确对待,思想稳定,工作安心。但也有少数干部存有一些消极情绪和思想顾虑,有的表现为“坐不稳、立不安,满脑子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有的无视机关工作纪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成了短期的“自由主义者”;还有的表现出不愿管事,尤其是在处理某些棘手问题时,步伐明显放慢,甚至还会听到“等换届后再说”的托辞。这种“届未换,心已散”的现象值得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3.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六条措施。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意见》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干部“带病提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别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用人凭个人好恶,不坚持原则,千方百计提拔群众早有议论和反映的干部;有的是…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1,(11):26-26
【换届工作】1.“五不提名”确保干部质量:湖北省保康县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对被认定为存在工作打不开局面、群众认可度不高、工作成效不明显、换届中不遵守纪律、道德评价不高等五种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作为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相似文献   

16.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选拔干部“要注意社会公论”和邓小平提出的“要选拔那些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多年来,各级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很多有效的民主程序和工作制度,提拔使用的大批干部体现了“人民公认”。但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视野窄、圈子小,群众民主参与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习惯于依靠少数人选人,搞干部工作“神秘化”;有的程序上走了群众路线,决策中却没有尊重群众意愿;…  相似文献   

18.
党建工作是机关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抓党建就是抓中心工作,就是服务大局。机关党建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容易被忽视和弱化,出现“灯下黑”“两张皮”等问题。前些年,一些机关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机关党委不按时换届,有的党务干部配备存在“临时性、过渡性、安置性、照顾性”问题,有的机关基层组织“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严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和制约着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坚持和贯彻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群众公认”,就是各方面、各层次大多数群众普遍赞成和肯定。应该说,可以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是群众公认的。“群众公认”是起码标准,是领导干部得以提拔重用的“资格证书”。在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今天,选任干部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扩大群众的参与度。但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在对待“群众公认”的态度和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的认为“群众公认”无非就是以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