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分则中对“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规定十分笼统,使该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有诸多争议。假冒他人专利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其实质则在于将一项不享有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冒充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因此,假冒他人专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谋利为目的,在自己制造和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专利权人专用的专利标记或专利号,或将自己使用的方法冒充他人的专利方法的行为,据此,该罪区别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在专利权保护期间擅自实施其专利的专利侵权行为;区别于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为专利产品、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为专利方法的冒充专利的行为;以及区别于引发专利权归属之争的骗取专利权的行为。现行《刑法》对“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规定在文字和功能两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应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冒充专利的行为、亲告罪的设置等方面作修改,以期专利权刑法保护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专利法》第63条修改了原2000专利法关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的规定,规定了假冒专利行为的法律责任。同2000年专利法相比,2008年《专利法》第63条有一定的优点,但假冒专利行为毕竞是一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它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且,专利法应当让实施假冒专利行为的违法者承担"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3.
专利领域由刑法规制的犯罪目前只有假冒他人专利罪,更为常见的侵犯专利权人独占实施权的行为一直被置于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的保护下,专利侵权行为犯罪化的问题值得探讨。以犯罪圈的划定、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和刑事政策的指导为视角来进行专利侵权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应限制性地设置侵犯专利罪,将情节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专利犯罪时,不仅要考虑刑法必要性原则,还要兼顾专利权本身的特殊性.刑法必要性原则要求专利犯罪应以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为基本规制对象,专利权在取得和行使上的特殊性不但进一步佐证了规定假冒专利罪、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违规申请专利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必要性,而且要求对欺诈取得专利权行为也应规定为犯罪行为.专利权效力与保护范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专利制度内在构造的特殊性均表明不应将专利侵权行为犯罪化.虽然我国专利犯罪已基本确定,但《专利法》与《刑法》在专利犯罪的规定方面存在惯性脱节.鉴于《专利法》的修订较之《刑法》会更为频繁,因而应以《刑法》为基础对专利犯罪加以整合,以维护立法统一,便利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5.
专利权滥用是指专利权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超越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正常的界限,导致专利权的不正当行使,损害他人正当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我国反垄断法对专利滥用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反垄断法》第55条中,该条款对专利滥用的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且反垄断执法机构在行使专利滥用这一领域管辖权时有冲突。为此制定一套具有操作性的反垄断执法指南,从中明确规定专利滥用行为的概念界定,构成要件以及归责原则,同时针对管辖权冲突上,要增强反垄断执法委员会的协调能力,有效的改善管辖权冲突局面,从而更好的发挥反垄断法在专利滥用领域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侵犯专利权的诉讼,首先要认定行为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其次是认定被告承担何种民事责任。前者与专利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有关,后者主要是认定专利侵权责任时应采取何种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刑法学界在界定假冒专利行为时存在较大分歧 ,刑法对“假冒专利罪”的规定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为了有效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必须在立法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领域,随着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的深入,专利权在某种程度上会越来越多地被牵制.从专利强制许可的国际立法发展过程可以清楚看出公共健康利益与专利权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专利侵权诉讼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着重对专利侵权诉讼中“原告”资格的确定,专利侵权诉讼中证据的保全和调取,专利侵权诉讼中权利的冲突,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损失赔偿额确定,专利权属确权后专利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能进一步完善专利侵权诉讼,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专利侵权技术抗辩——捐献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人在专利说明书中记载而没有被权利要求覆盖的实施方案,视为捐献给社会,专利权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主,意味着只有纳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才能受到专利权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第5条,也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理论学说和司法实践中的捐献规则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11.
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不同,恶性专利侵权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主观恶性极大。不论是从刑法的归罪原则和谦抑性,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和体系构建来看,还是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刑罚化的国际趋势和本国专利侵权的行政执法、司法现状,将该行为入罪都具有合理合法性。针对恶性专利侵权行为规定侵犯专利罪,应当明确犯罪构成、刑罚设置以及追诉方式等,以完善目前专利侵权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因专利保护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专利保护制度是法学界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因技术的可专利性、基因专利申请实质审查、基因专利的归属三方面展开分析,分别论述了是否应给予基因技术以专利保护、如何审查基因专利申请、以及基因专利权归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能否成立, 可以从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要件等方面对它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 要在司法实务中划清本罪与假冒专利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还要注意对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 非法侵占、擅自转让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和认定。  相似文献   

14.
基因技术的发展无法做到绝对的技术中立,对基因技术授予专利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授予基因专利,虽然在授予基因专利的条件上,就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上的要求更高,但是依旧有大量基因技术取得专利权。反对基因技术授予专利权者从法律伦理、公共健康的角度对其提出质疑,这些质疑也在影响着法院在对是否授予基因专利上的判断。如何对基因专利实现既保护又减少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依旧是个待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是计算机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与虚拟技术的融合,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革新,是否给予此新兴技术专利权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总体来说这是技术与法律,经济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法律与上层建筑应适应其变化作出调整。首先,云计算相关技术的法律属性,即其在专利法上的地位的确立是关键。其次,考察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可专利性问题,技术因素及算法的可专利性问题不容回避。最后,承认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可专利性地位并不会不当扩大专利权客体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专利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大企业在我国层层部署专利,实行专利封锁,严重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尊重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又要限制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本文从企业研发、技术使用及侵权抗辩等几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的具体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招摇撞骗是指行为人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务,炫耀并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招摇撞骗行为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或职权的利用。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两种情形,即一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行为的目标对象应当包括财物、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专利重复授权是指两项以上的发明创造,由于主要技术特征构成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或等同,分别申请专利,均获得专利权。具体什么样的情形构成专利重复授权,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本文立足于我国专利制度体系,从对“专利重复授权”理解出发,着重分析、阐述专利重复授权的原因以及我国专利立法和实施现状,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产生于知识产权制度下的利益平衡原则,该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公共健康问题而对专利权进行的一种最大的限制.为了使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达到利益平衡的最佳效果,TEIPS协定下相关法律文件规定了种种保障措施以防止滥用和引发贸易转移等问题,这对正确适用该制度以平衡公共健康和专利权人的利益从而实现公共福祉的最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药专利保护的国际化进程中 ,各国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归属该国的新药专利持有者或使用者的利益 ,对新药专利保护期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使新药专利保护期限的国际化法律冲突日益明显化。文章针对此情况 ,从各国的期待利益出发 ,结合新药专利本身的特殊性及实现各国利益的次序性 ,运用经济学理论和价值分析方法 ,对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药专利保护期限冲突法律解决机制作初步设计 ,并对该种机制的合理性作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