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学理论》2015,(12)
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道路"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深入剖析"大别山道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联系,对科学探究"大别山道路"精神实质,进一步弘扬"大别山道路"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执政党必须不断把民族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优秀品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邓伟志 《民主》2012,(11):14-15
学一点科学知识不易,掌握科学方法更难,培养科学精神是难上难。可是再难也得努力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因为,要科学地生活离不开科学精神,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也离不开科学精神,要科学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精神。不仅如此,如果缺乏科学精神,所谓的"科学生活"不可能科学,所谓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不可能科学,所谓的"科学发展"也不可能科学。"科学"不是标签和广告。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乃至各项事业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在辛亥革命之后、"五四"运动之前的1916年,中国第一个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5)
新冠肺炎疫情战"疫"过程中铸就了以爱国精神、战斗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科学精神、担当精神为内涵的新时代"抗疫"精神。新时代"抗疫"精神有着强烈的价值旨归,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养分,融入了当代国家和人民的时代精神特质,彰显了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精神的结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直至当前的和谐社会之诉求,现代化始终是萦绕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公共行政现代化是其应然维度之一.现代化从"器物"到"政制"直至社会精神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这一结构性的深化历程,更昭示了公共精神正是公共行政现代化须臾不可"缺场"的价值向度.实际上,从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双重维度去探究和反思公共行政的现代化现象,我们也发现公共精神不断地从边缘向中心位移,从"遮蔽"状态走向"解蔽".其中,公共行政现代化所涵摄的民主理念、公正理念、契约精神、公共服务精神以及和谐、科学的发展理念等公共精神既是公共行政现代化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骨核与价值引擎.一种多元宽容、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能够得以形成和延续必须以发育良好的公共精神为其基本精神质料和社会价值支撑.我们需要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开新传统公共精神资源,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共治理的实践参与,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提升公共理性水平等几个方面努力来促进公共精神的化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8.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性的科技浪潮的兴起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也在日益得到弘扬.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十分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恰恰说明,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科学精神的弘扬,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需要科学精神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关公精神,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存.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和中华"大一统"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对比法,通过对关公精神和中华武术精神之间的融合做一研究,为以后研究中华武术和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钱学森的思想反映了一个科学巨擘的胸怀、骨气、忠诚和朴实,也反映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荣誉观。1991年10月,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  相似文献   

12.
真理标准讨论运动作为当代中国史上的一个亮点,引起相当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如果以现代化进程为大背景,以抽取精神内核法为主要方法,去考察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与价值,会发现:真理标准讨论运动传承于"五四"运动,而又有所不同.贯之于真理标准讨论运动始终的精神内核是要求发扬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发展与创新精神.而这些现代精神的培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缺乏现代精神因素,因此重视倡扬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0)
《精神现象学》表明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自己构建自己的道路"是一条作为完满体系的、以达成"实体即主体"为旨趣的"科学"道路;并且,"按照这个方式"呈现出来的意识即"绝对知识",是在运动过程中开显自身的那种终极"目的"。而以上所谓"科学"道路的"构建"与意识运动的"呈现",实际上又贯穿着整部《精神现象学》。因此,在从"科学体系"到"绝对知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达成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总体理解——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2)
"两弹元勋"、科学巨匠钱学森先生对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十分关心,积极宣传"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倡导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用大成智慧"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嘱托中国人民大学要注重研究世界社会形态问题,对人民大学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6)
发生于100年前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四精神的内涵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五四精神融入了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科学、自由、和谐等精神内涵纳入了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的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五四精神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文本,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蕴含在它的文本之中,但更多的是蕴含在它的实践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本性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最终统一于理性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展现理论的科学性,更体现实践的可行性,强调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但是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去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蕴藏的“类主体”高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选择的结果,西南联大的成立和交通大学西迁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交大西迁精神和西南联大精神的共性进行了研究,二者的共性主要体现为:追求卓越精神、爱国精神、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精神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务员制度作为较成熟和发达的现代国家人事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竞争精神与常任原则、法治精神与中立原则、专业精神与分类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本原则、效率精神与民主原则的统一.这些精神和原则对建设现代各国公务员制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精神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合宽 《理论导刊》2006,(11):50-52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主观状态,其实质是探索。大力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析"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于科学地探究"五四"精神的实质并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