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欧美经济形势严峻,社会矛盾激化,媒体丑闻不断,对外轻率用兵。这种困境有其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朝野零和博弈的政治体制,政府借款度日,民众超前消费,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的经济模式,垄断财团控制下媒体功能的异化,以及国际力量对比失衡背景下发动战争风险制约因素的减少。但是西方制度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功能,目前的困境并不意味西方的衰退和实力的下降,也不意味西方将减弱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或进行国际战略收缩。  相似文献   

2.
从尚未结束的“阿拉伯之春”到印度哈扎雷的绝食抗议,都直接或间接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俄罗斯的腐败问题已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俄都是转型国家,都面临着反腐败的严峻形势,深入剖析俄罗斯的腐败现象、腐败危害和反腐败手段等,将会使我们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阻碍俄罗斯发展的障碍。今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将反腐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惩治腐败。与此相配合,俄罗斯两个著名的民调机构———全俄社会意见调查中心和列瓦达民意调查分析中心分别在今年6月就腐败问题在全俄范围内进行了民意调查  相似文献   

4.
世界粮食问题中的供给长期紧平衡、自然灾害肆虐、金融危机后遗症、金融炒作、粮能互动、国际粮食市场狭小且被垄断等现象已成为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未来国际粮价将长期在高位跌宕,严重威胁全球最饥饿人群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在世界粮食安全上贡献卓越,但也存在粮食增产困难、自然资源条件恶化、外资阴云笼罩及粮食储备与购销体系的缺陷等影响粮食安全的隐患。我国未来在应对粮食问题上应积极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全面审慎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近期金融政策的关注度重新提高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2010年信贷投放、政策预期和环比同比等几个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这次访美,包括旅途往返,历时四周。在旧金山华人聚居地盘桓半日。我看到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莫过于高悬于唐人街入口处那块“天下为公”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牌匾,那是中国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我访问期间正是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当政二月有余之际。在此之前,有美国潜艇撞沉日本游船事件。在此之后又发生了美中之间的撞机事件。美国自称是世界民主政治的典范并常以此来教训别人,动辄动用武力推行他所谓的民主政治,俨然以世界宪兵自居,还要胁迫他的盟国追随其后助纣为虐。对敢于抗命者则冠以流氓国家的恶名加以惩治,还恬不…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国际安全包含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类.冷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就世界范围而言,非传统安全威胁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安全威胁则呈下降趋势.然而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乱象丛生”,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同时上升,这增大了国际安全治理的困境,人们对国际安全治理及其有效性的疑虑也重新增多、增大.不仅如此,冷战后曾一度高调倡导全球治理、国际安全治理的美欧等西方国家热度急剧下降,由国际安全治理的倡导者变成阻力,这尤其增大了国际安全治理前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自近代以来,西方通过制度创新、商业扩张和武力征服逐渐建立起在现代国际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五百年来,西方的中心地位经历了从欧洲阶段向美国阶段的转移,并承受着持续不断的内部斗争和分裂。冷战的结束再一次确立了西方在国际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却因美国的政策错误和西方的内部问题受到削弱。更为重要的是,非西方世界经过近百年痛苦地学习和适应后积累了相当的现代化知识。伴随着非西方世界的兴起,西方的中心地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衰落。未来的国际格局走向取决于西方的自我调适、非西方世界的发展态势以及西方与非西方能否实现权力共享。  相似文献   

9.
印巴水资源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频频出现在两国交涉的议题中。引发印巴两国水资源纠纷.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政治上,水资源与两国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相互交织;经济上,地理环境决定了两国的生存与发展对共同的水资源的依赖。水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两国所面临的共同压力,随着两国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气候环境变化导致全球性缺水趋势加剧,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印巴两国只有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水资源安全问题上加强对话并建立协作机制,重视和加强相关技术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中东局势演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东局势动荡其实是中东国家迫切需要的政治和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对地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被再次分化和削弱。旧的秩序被打破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时代挑战。西方试图将中东变革引入所谓民主化轨道,未来中东地区有可能形成多元政治架构,但其过程漫长,且中东各国政治进程的发展难以摆脱本地区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我们应将美国西方的介入置于当前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世界政治、经济权势向非西方国家转移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中东动荡短期内会分散美国关注重点,但不会改变其从中东总体收缩的态势,更不会动摇其战略东移步伐。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泰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笔者于1982年底在昆明参加由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发起,关于当代泰国社会性质的学术讨论会上,曾作了长篇发言,认为当前泰国的社会性质已经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发展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社会。最近看了肖枫同志的《关于拉美国家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的国家已进入“发展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一文,同意他在该文中所阐述的观点,认为“民族”二字可以略去。这样,泰国就是一个“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并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2.
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吴国平SOCIALPROBLEMSINCONTEMPOARYLATINAMERICA¥TheChiapascrisisinearly1994onceagainshowsthatcurrentsocialproblemsinLa...  相似文献   

13.
中亚五国独立五年来,始终把稳定局势,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中心任务,在巩固独立、主权,谋求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就。时至今日,中亚五国已基本渡过独立以来的最困难时期,政治生活中虽偶有波澜,但政局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严重的经济危机已不同程度地得到缓解,对外交往日趋活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塔吉克斯坦冲突的政治解决出现转机,从而对整个地区的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内部潜伏的一些矛盾以及各种外部势力的争夺使中亚地区局势仍存在诸多不确…  相似文献   

14.
15.
"基础四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与欧盟及美国等"伞形国家"并立的三大关键力量之一,在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以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等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日益转向美欧发达国家的减排方案,使"基础四国"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巴黎气候大会后新的全球减排框架逐步落实、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阵营划分,开始呈现出向"排放大国对排放小国"转变的态势.以"基础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明显加剧,"基础四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冲击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形象在西方正在发生变化。西方观察中国的视角更加多元,中国形象趋向立体,增添了一些理性的元素。但是,西方国家的中国观仍然折射出深刻的意识形态偏见,严重阻碍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形成符合事实的认识。这些片面的认知和不公正的价值评判使中国形象蒙尘。因此,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在国际上营造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良好形象是未来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性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政治性问题,国际政治也并非一开始就涉及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有一个过程"①.随着人类大工业的发展,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18.
刘鸣 《国际观察》2001,(1):21-25
本文认为冷战后国际体系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国家主权、平等权为基础的传统的权力竞争、权力平衡形式转向在强权支撑下的西方自由主义主导的形式.美国和西方国家正在强化以这种转变为基础的体系建设.文章希望发展中国家要审时度势,恰当利用矛盾,调整策略,确保自己在国际政治大变动过程中的利益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半年多来,西方各国对冷战的结束从欢欣鼓舞转为忧心忡忡。许多事态发展超过它们的预想。前苏联和东欧,特别是俄罗斯的局势成为西方的头号麻烦问题。前南斯拉夫的冲突难以平息。民族和宗教问题有扩大和加深之势。推行西方式民主不顺。西方各国大都陷于经济衰退和政府信任危机。它们将进一步内向,对外求稳怕乱。中国受到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1 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在二战后首次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国际贸易因此 出现了新特点。我国对外贸易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此形势下我国应提高产品的推陈出新能 力, 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重新调整香港作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营造新世纪的外贸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