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认为,中国现在存在金融风险,不存在金融危机。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逐步化解的。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监管,不断防范和化解多年累积的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  相似文献   

2.
陈仕菊 《法制博览》2013,(10):182-183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在国家的扶持下,小额贷款公司遍地开花,为缓解中小型企业和农户的资金紧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聘请律师提供一些法律方面的服务。因为是新生的事物,需要摸索,所以,一些问题难以避免。本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加以剖析,着重探讨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时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给出不成熟的建议,以供律师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凭借其放款速度快、申请门槛低、服务对象广、征信风险小等优势迅猛发展。在整合民间资本、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签订"阴阳合同"、暴力催讨债务、虚增借款金额、恶意垒高利息等违规违法放贷现象,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凭借其放款速度快、申请门槛低、服务对象广、征信风险小等优势迅猛发展。在整合民间资本、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签订"阴阳合同"、暴力催讨债务、虚增借款金额、恶意垒高利息等违规违法放贷现象,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破坏社会安全稳定。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公司间相互担保的话题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中公司间相互担保现象的频繁发生,另一方源于在法律未对公司相互担保作出规定的背景下人们的无所适从。我国担保制度建立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然之举,但法律法规未对公司之间相互担保的社会现象作出相关规定。公司间相互担保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需要法律层面的规范文件出台,对公司间相互担保行为进行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6.
世界金融危机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起源于最发达西方国家,其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理论方面的原因。客观地分析这次危机发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悟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进一步谋划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生产、分配和消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市场经济的自发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短期性和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金融自主和对外开放等六大关系,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实践,但如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使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可以说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温氏企业的风雨路程值得作一参照。  相似文献   

8.
刘宁 《法制博览》2015,(3):19-22,18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创新给货币的发行、流通带来了新的理念,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被其拥护者称为"面向未来的一场实验",但其去中心化及匿名性等特点使自其诞生始便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给现行的货币监管及法律体系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应当明确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以比特币为突破,制定虚拟财产单行法,构建比特币价值认定办法,明确比特币合同效力认定思路,构建司法预警机制,才能化解其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使比特币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9.
谭保罗 《南风窗》2014,(11):68-71
<正>和以往政策侧重于"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不同,新国九条更多地谈到了投资者保护和市场风险的问题,这让人看到了解决根本性问题的可能。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功能的扭曲,即资本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以"融资"为主要目的,而"投资"则处于从属地位,各种制度设计都为"融资"服务,而对投资者的保护往往流于口号;二是地位的边缘化,换言之,资本市场仅仅作为银行体系"补充"和金融风险的"化解工具"而存在,这个市场无论发生什么"怪事",都不会关乎国家金融稳定的大局。因此,监管时常力有不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借贷已悄然成为民间金融借贷的新型模式。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是在最近几年,网上小额贷款正在快速的成长。网络借贷拓宽了民间借贷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对小额资金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率。但是没有法律规制,任何外部监管和内部审核都没有意义。目前法律法规对P2P平台的准入资质、信息披露、内部管理等均未作要求,P2P平台出现身份模糊,监管部门不明确,监管措施空白等诸多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简析如何用法律去规制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